-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熟悉电影的朋友们,想必对亚当·麦凯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无论是被商业界奉为经典的《大空头》,还是拿奖拿到手软的《副总统》,或是堪称美国最著名的喜剧类脱口秀节目《周六夜现场》,都是出自于这位大佬之手。 而在最近,大佬又出新作了,这部剧的名字,叫《不要抬头》。 剧情乍一听有那么点意思——讲的是两位水平不高的天文学家发现即将有颗陨石毁灭地球,如何“说服”不相信这一情况的美国民众的故事。 演员阵容也堪称豪华,有“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梅姨”梅丽尔·斯特里普,可谓是众星云集。 只不过,如此“底蕴深厚”的影片上映后在全球——尤其是美国,却引来非常巨大的争议。 究其原因,要“归功”于两个字,辱美。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在评论界的两极分化。?比如有的媒体就认为,这部电影是对现实的讽刺,每一个电影人物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 《洛杉矶周刊》如此评价,“斯特里普是唐纳德·特朗普的女性版本。乔纳希尔是小唐纳德特朗普的兄弟会版本,马克里朗斯是蒂姆库克的右翼版本,朗·普尔曼是特吉森将军的红眼版本。” ? 但也有人说,这简直就是部“美国公知“专门出来黑美国的,完全和现实不符,不公正,是对美国的抹黑。?《美国周刊》就表示,“它在一颗小行星驶向地球的背景下扭曲了我们当前的政治、技术和名人文化状态。”?普通观众也分裂了,分为鲜明的两派,一派认为“这部电影玷污了‘电影’二字,也根本不好笑”,而另一派则认为“这就是现实,讽刺的很到位。” 这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直到我刷完这部剧才发现,原来它揭露的东西,是这样的劲爆。 01 电影一开头,走的仍然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老套路。 莱昂纳多主演的科学家团队发现一颗新陨石,而这颗陨石将会带来世界末日。就像常见的个人英雄电影一样,他们立刻向总统反映这一情况,然后寄希望于美国在他们的带领下拯救世界。 ?不过接下来的剧情,却一反美国主旋律——美国政府不作为就算了,“个人英雄”也不管用了。?初见总统的莱昂纳多等人非但没得到总统的重视,反而碰了一鼻子灰。 因为对于总统来说,仅仅三周后就要面临中期选举了,对于能否延续自己的执政生涯,显然比处理什么末日危机要来得优先得多。 事实上,《不要抬头》这里就是在讲疫情初期美国政府对疫情的放任。 2020年1月1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了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随后,世卫组织将新冠疫情定义为大流行性疫情。?中国几个月的艰苦奋战,美国政府却仍视若无睹,仍旧宣扬着“新冠病毒只是个大号流感”。?2020年2月25日,美国公共卫生官员就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美国人应该为冠状病毒在全国各地的社区传播做好准备”。然而特朗普却并不在乎专业人士给出的科学建议,转天就在推特上写下“美国状态良好。”?这么看来,电影甚至还稍稍“美化”了美国,毕竟电影里只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科学家的“所谓末日警告”,现实中可是中国整个国家的如履薄冰。? 《不要抬头》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既然美国总统能够因为选举而选择忽视陨石危机,那么他一定也会为了选举而选择解决危机。 在电影中,美国总统的性丑闻被曝光,民众支持率飞速下跌。因此,电影里的总统为了重新赢得民众支持,不得不隆重举办了一场“危机表演”。 采用突发新闻报道,以显示政府对“突然得知”的危机的重视;推出根本用不到的英雄,以获得民众对政府的希望;让NASA局长背锅,以显示政府的清白...... 中期选举成功后,美国政府还采取了男女主饰演的科学家等人提出的计划,并做出了面对“陨石危机”的应对方案——用导弹将陨石炸离轨道。 很多人不知道,现实中也是如此。在疫情初期的时候,特朗普也曾有一份能够完美应对疫情的计划。 2020年3月31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爆发定为全球性流行病的三周后,一辆DHL卡车驶向位于华盛顿特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大使馆,该卡车是在特朗普的授意下,前去运回一批珍贵的资料——100万份中国关于新冠病毒诊断的资料。?而特朗普总统的女婿兼特别顾问贾里德·库什纳——是的,在电影里,总统的儿子也是一名特别顾问——正准备根据这些材料筹备应对新冠疫情的计划。? 该智囊团日与疫情行业的几位顶级专家合作,一起敲定了国家疫情防控的计划。?根据国外媒体《VANITY FAIR》报道显示,该计划对于疫情防控有非常好的效果——简单来说和中国的防疫措施相差不大。 然而电影中本已发射的导弹,在一众媒体的直播中突然掉头返回地球。 原来,一名手机公司的富豪发现这颗陨石蕴含着价值至少32万亿美元的重要矿产,而这名富豪刚好是总统竞选的最大赞助人。 于是,电影里的总统就如同小弟一般,被富豪呼来喝去地取消了导弹炸陨石的计划。 同时总统选择了一个对富豪最有利,但却没经过任何相关行业科学家审核的计划。 现实中的防疫计划也同样被富豪们左右。 由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组建的智囊团并不是以公共卫生专家为核心,反而是以银行家和亿万富翁为核心。?库什纳的智囊团成员其中一人是他的暑期大学室友亚当博勒,而亚当博勒现在担任新成立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向海外提供贷款的政府开发银行。 其他成员还包括Flatiron Health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Nat Turner,该公司则致力于改善癌症治疗和研究。?以富翁为核心的智囊团虽然在乎公共卫生专家的建议,但他们更在乎亿万富翁的利益和想法,智囊团甚至还专门向硅谷投资者马克·安德森 (Marc Andreessen)寻求过建议。 2020年4月初,因为检测的普及会导致病例数的增加,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宣传,特朗普因此担心自己的连任前景及美国的股市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名智囊团的成员认为:由于病毒对蓝州(特朗普是共和党人士,而蓝州支持民主党)的打击最为严重,因此没有必要制定防疫计划,而且也不会影响到特朗普的政治利益。?4 月 27 日,特朗普走上讲台,两侧是他的新冠病毒特别工作组成员以及美国大型商业检测实验室 Quest Diagnostics 和 LabCorp 的负责人,并最终宣布了一项与那份完美计划完全相反的措施,同时几乎将新冠疫情防控的问题全部甩给了各个州。?“政界人士认为,因为疫情问题被甩锅给民主党各州,民众就可以责怪那些州长,这是一种有效的政治策略”——《VANITY FAIR》?至此,一份科学有效的防疫策略破产,而一份被富豪和政治左右的成功率极低的防疫计划得到美国政府的认可。 如今,美国每日确诊新冠的人数达六十多万,而累积死亡人数达八十多万。 电影和现实一样,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没能成功带领民众走向胜利。 然而美国政府愚蠢的代价却要由民众来承担。 电影中的美国权贵们搭乘上仅有2000人座位的飞船逃离地球。 在现实中,特朗普也在自己确诊后得到最先进最科学的治疗,这和他曾经宣扬“消毒剂治病”、“新冠疫情并不严重”、“没必要戴口罩”时的态度截然不同。 2020年10月1日,特朗普班底的核心成员,32岁的霍普·希克斯确诊感染新冠病毒。随后,特朗普发推声称,他与第一夫人开始接受病毒检测。 第二天,特朗普就被确诊,并立即开始隔离送医。 2020年10月7日,美国的Eugene Gu医生声称“当特朗普被感染时,他用上了由流产胎儿组织制成的最先进的单克隆抗体混合物。” 而根据前白宫幕僚长梅多斯的爆料,“特朗普及相关人员不得不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吃麦当劳”。 如果《不要抬头》早上映两年,那绝对会被说是荒诞离谱,或者魔幻现实主义。 可是放到如今,反而毫不突兀。 但如果说,《不要抬头》仅仅是对政府进行辛辣讽刺,那还不足以引起那么大的争议。 02 《不要说话》不认为“末日”单单是美国政府导致的,美国民众也在这次危机中进行了完美的“助攻”。 当电影中的总统第一次因为选举而拒绝男女主科学家的计划时,科学家们无奈之下,只得寻求媒体,告知大众。 可惜媒体们更喜欢明星八卦,而无论科学家将“陨石危机”描述得多么可怕,他们始终是一脸轻松的表情,甚至问起“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样的问题。 同时大众也不领他们的情——他们宁愿相信一名曾当过麻醉师的NASA局长的胡言乱语,也不愿相信科学和数据。?女主扮演的科学家,只是因为在媒体上愤怒地驳斥了小丑一般的主持人,就被观众们制作成表情包进行羞辱。 不仅如此,当富豪接手了“陨石危机”的计划后,科学家们只因说了句真话就被相继辞退。 电影中的英雄在富豪的干预下低头,现实中的英雄也被解雇。 2020年5月18日,创建佛罗里达州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门户网站的瑞贝卡·琼斯由于拒绝更疫情相关数据,被州卫生部解雇。 琼斯曾担任佛罗里达州卫生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经理一职。 她曾亲自创建过两个应用程序、四个公告板和六份数据图,覆盖50万行数据。她只是想为佛罗里达州民众及研究人员创造一种实时观察疫情发展的方法。 电影中在媒体的煽风点火之下,民众也分为分裂成两派,一派高呼“抬头看陨石,真相就在那”,而另一派则宣称“不要抬头,这是共产主义和犹太人的阴谋”。? 美国民众,就这么轻易被当成了政治工具,最开始的陨石危机,也被转移为政治斗争。 各种游行、暴乱横生,没有人真正在乎真正的真相。 现实中的民众也是如此。 2020年7月17日,美国爱荷华州,大量民众“带着”口罩走上街头,是的,他们仅仅是“带着”,而没有“戴着”。 最终民众们聚集在爱荷华州政府大楼前,公然焚烧这些全新的口罩,同时高呼“自由大国恐惧”。 2020年8月19日,美国马萨诸塞州决定强制学生进行新冠疫苗注射,于是成为第一个强制疫苗注射的州。 然而几天后,马萨诸塞州的议会大楼前就聚集了数百名美国民众,他们高呼“我的孩子我做主”,强烈抵制疫苗。 究其原因,仅仅是他们认为疫苗是比尔盖茨谋划的一个人口清洗的阴谋。 与之相对的,各种呼吁口罩和疫苗的游行同样在不断出现。 而各种游行过后,被戏称为“零元购”的事件也开始发生。 这些事情,我想每一个读者都有所了解,这样的事例,即便是写上一天一夜也写不完。 可以说,《不要抬头》对每一个美国人展开了长达两小时的直白赤裸的讽刺,甚至说是辱骂,受到如此的争议也不足为怪。
其实想要拍出一部所有人都喜欢的美国主旋律高分电影是很容易的。我们看看同样做为末日题材的电影就知道了。 那么网飞为何突然选择一个如此不讨巧的剧本呢?以至于大量观众直接评价该电影“毫无逻辑”。 亚当·麦凯参与制作的知名电影有很多,但能够获得奥斯卡的电影,却仅仅只有这两部,或许就是这样的原因,亚当·麦凯开始筹备《不要抬头》。 2020年4月23日,最荒诞的事情出现了。 消毒液的言论以及种种现实让亚当·麦凯发现“比剧本还要离奇”,最终他下定了修改剧本的决心,并给制片人发短信说:“现实已经这么疯狂了,好吧,那我们要让电影更加疯狂一点。”
不信的话,可以看一看国外知名的“烂番茄”影评网。 在该网站上,有55%的专业影评人为《不要抬头》打出差评,而77%的普通观众为该电影打出好评。 要知道,烂番茄上的专业影评人大多是“专业”的媒体、机构,他们自然不能对这样一个揭露美国底裤的电影做出正面评价。 但美国民众可以,他们是疫情中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对这部电影的感情才是最真实的声音。 《不要抬头》就是一把刺向美国民众内心的利剑。 事实上电影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剧情是这样的: 我想,美国政府确实应该给中国人道歉,同时也应该为全人类道歉。 毕竟,美国政府的愚蠢,凭什么要让全人类买单。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