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在中国 " 双减 " 之后,印度也迎来了 " 反内卷 " 大片。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准备是从小做起的。在印度电影《起跑线》里,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土豪主人公一家买学区房,住贫民窟,只为让女儿进入私立学校,获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然后节节攀升,以便最终进入最顶尖大学。 在《最初的梦想》里,拉加夫的父亲帕塔克是一个学霸,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这是世界顶尖,也是印度最好的理工院校。它的入学考试,每年都有上百万学子报名,但最终只有约1 万名学生会被录取,录取率不到 1%。竞争惨烈。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 有谁在意过剩下的那 99 万人?" 电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在印度,对他们来说,这不只是考砸了,而是整个人生都不行了。 印度名校的录取率几乎是牛津剑桥的十分之一 高考前夕,拉加夫状态不佳,有些焦虑。帕塔克有些担心,他鼓励儿子谈个恋爱。和妻子离婚后,儿子由他抚养。父子关系还算不错。 为让儿子 " 释放压力",考试前夕,帕塔克买回一瓶酒,并告诉儿子,在他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们将共饮此酒。也许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帕塔克似乎把儿子考上大学作为理所当然的事。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拉加夫感觉父亲帕塔克根本不了解普通人的痛苦——帕塔克是印度理工学院的高材生,是个天才,全印度排名第 384 名,而他自己要能考进前2000 名,他都会高兴得死过去。 印度的高考不实行全国性的统考制度,而是由各大学自行出题考试。全国性大学的入学考试由中央中考委员会主考,各邦大学的入学考试则由各邦主考。 为了确保能上大学,很多印度学生除了参加国立大学的入学考试外,还会去参加邦一级大学的考试,有的考生甚至在一个考季内参加了 20多次入学考试。 在教育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大多数印度大学生都就读于办学质量差强人意的私立或邦立学院。这些学院既没有研究设施,也没有可靠的师资力量。 私立的还收费高昂。在印度,私立高等教育机构的迅速扩张意味着教育机会和家庭支付能力挂钩。尽管印度的高等教育学生贷款总量从 2000 年的30 亿卢比暴增至 2014 年的 620 亿卢比 ( 约 100 亿美元 ),但可以肯定地说,家庭收入更高的人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大。 ●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图源:网络) 而占比不超过 10% 的中央大学,即印度联邦高等教育机构,拥有更充足的资金、更大的自主权、更高的招生录取标准、相对低廉的学费 (包括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大量奖学金与容易获得的贷款 ) 以及对研究的一定投入,比如印度理工学院。 名校所给予的发展前景也更为灿烂,比如印度理工学院又被称为 " 百万富翁制造机 "。而一般院校的毕业生却一职难求,入职薪酬也只有每月1500 元人民币左右,这与在新德里开摩的司机的收入差不多。 但要考入这些印度名校无异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据英国《卫报》2018 年统计,印度名校的录取率几乎是牛津剑桥的十分之一。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皇家工程学院就是以印度理工学院为原型的。电影中,校长对新生说:" 每年有 40万的考生报考皇家工程学院,只有 200 人能考上。" 补习之都 一分之差就有可能名落孙山,因此在印度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考试培训机构。 在印度的一些大城市里准备参加高考的应届毕业生,每天凌晨 3 点就起床,先赶去参加凌晨 4点钟的辅导课,然后还要到学校去应付进度很快的日常课程。这种情况很常见。 为考上名校,印度还出现了以培训带动经济发展的城市—— " 补习之都 " 科塔,类似中国的毛坦厂。 《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是印度导演历时9个月在科塔拍摄的纪录片。 ● 校门口等待孩子考试的印度父母(图源:《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在这里,有超过 300 家的辅导机构,它们每年招收 15 万名学生。有些顶尖的辅导机构是市值数百万的上市公司。 很多学生在这里一待就是两三年,每年要交几千美元的学费。普通家庭通常无力承担在这里的巨额补习费用。 " 我要努力考上印度理工大学,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位女生说道。她住在科塔最好的旅馆之一,但在这里的全部费用都由其伯父承担。未来,伯父还会为其支付上大学的费用。 ●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跟踪拍摄了四名在那里补习的考生,其中有一名学生瑞吉以全印度第五的成绩,考上了印度理工学院。 为了更好地照顾瑞吉,让他更专注备考,他的父母跟随他一起来到科塔。 父亲过去在公立学校担任客座教师,每月薪水 2 万 1 千卢比(不到两千人民币)。来这里这段时间,这份工作也中断了。 但幸运的是,瑞吉的补习班入学考试成绩很好,获得了奖学金。机构提供补习费用,他们不必再交补习费。这样,他们才得以负担一家在这里的开销。 ● 印度理工学院(图源:网络) 瑞吉的父亲很严厉,瑞吉上 4 年级,姐姐 6 年级的时候,他们被彻底断掉了电视。家里不看电视,书本就是他们的游戏和玩伴。 考上印度顶尖的大学,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一位学生记得,自己在幼稚园时还是个普通的小孩,后来他经常被妈妈骂。妈妈向他灌输了这个观念:必须名列前茅,必须拿到最棒的成绩,打败他人。 " 我母亲有她的遗憾,希望我完成她的梦想。我一定会努力去做。" 这位学生说。 这群学子承担着来自父母的压力、经济压力,以及和同龄人竞争的压力。对他们来说,这到底是驱动他们奋发向上的力量,还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些学子,在门上贴着字条:这扇门通往地狱,敬请远离;请勿打扰,有紧急事来电,否则我不会开门 …… 崩溃、沮丧是他们常有的情绪。寄托母亲梦想的那位学生说:"如果我无法完成功课,我上课会感到绝望,我会想我在做什么,只是在这里消磨时间吗?我是谁?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我为什么在这里,有时候,我会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会变成压力。当我很认真很努力,却还达不到预期成绩时,我会自问,为什么考不好,这是什么样的生活?不如去死。" 印度空心病 在《最初的梦想》中,高考落榜后,拉加夫对他朋友说," 从今往后,我就是一个失败者"。他坐在地上,嘴里念叨着。绝望油然而生,他熬不下去了。没过多久,他站在阳台的围栏旁,迅速翻过栏杆,跳了下去。 他的学霸父母并不知道儿子竟然有这么大的压力。在儿子病房外,前妻责备帕塔克只知道工作,不关心儿子。帕塔克无奈地说道:"我怎么知道他会想不开呢?" 这不是电影夸大的演绎。事实上,在印度,因考试自杀的学生并不在少数。《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中有这样一个数据,过去 5 年里,有 60个备考考生自杀。一位学生将 " 我已经死了 " 贴在门上,他从楼外的高塔上一跃而下。 巨大的压力也使得考生采取一切途去径取得高分。 近年,印度经常被报道考试舞弊现象。比哈尔邦一处中考考场曝出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许多家长公然爬上考场楼房的外墙 ,从窗外给子女传递纸条作弊。该地的考试状元也被爆抄袭,被警方逮捕。 ●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图源:网络) 《印度斯坦时报》评论,尽管警方在比哈尔邦最新考试弊案中逮捕大批嫌疑人,却 " 无法阻止印度教育体系的堕落",比如腐败盛行、作弊猖獗。还有试题泄露、抄袭盛行、成绩单造假等种种问题。 而那群顺利考上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又有多了解自己呢? 瑞吉选择去印度理工学院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有人问瑞吉:" 咨询工程哪些方面吸引你呢?" 瑞吉回答:" 我现在对电脑还不太懂,因为大家都说这是最棒的专业。" " 所以将来大学毕业后,你想继续深造或开始工作?" " 我想继续深造。" " 那你将来还念什么呢?" " 将来的话,在国外大学有一些课程,叫做企业管理。" 研究印度教育的学者担忧,无论从在校生规模还是从公共与私人经费投入规模来看,近年来印度在高等教育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这一增长到底具有多大意义还是未知数。大学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在大学里度过大部分青春年华的学生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也都是未知数。 《三傻大闹宝莱坞》也表达了相似的主题。电影中,三名主人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这所学校考试众多,竞争激烈,且自杀率居高不下。但主人公蓝彻顶撞老师,质疑传统,不把成绩当回事。不仅如此,他还鼓励自己的朋友遵从心声,为自己而活。 《最初的梦想》以印度高考为大背景,讲述了一个关于失败教育的故事——聚焦成千上万在高考道路上被甩掉的大军。 儿子入院后,帕塔克说出了他曾想告诉儿子的话。" 其实,爸爸也不像你想象得那么成功。" 帕塔克很清楚儿子的感受,不想活下去,是因为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没有人能比他更了解这种感受。帕塔克也曾被贴上失败者的标签,然后亲手撕掉。 帕塔克说:" 现在问我,想让儿子考上理工学院,还是健康快乐地回到我的身边,我一定会选择让孩子回来。" 拉加夫也在 " 高考失败 "这一堂课中,学到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课——我们总是太在意输赢,但却忘记了该怎样度过人生,可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人生本身。 第二年,拉加夫考上了大学。影片没有交待他学什么专业,全国排名第几,就像他说的,开心就好。 参考资料: 1、纪录片《一个被设计制造的梦——印度高考》 2、《印度高考状元涉嫌作弊被捕复试时一题没答对》,《新快报》2016 年 3、《India's 'cheating mafiai gets to work as school exam seasonhits》,《卫报》2018 年 4、《中国与印度高等教育改革中的国家角色》,作者德瓦什 · 卡普尔 5、《印度社会呼吁高考改革》,《人民日报》2001 年 6、《印度高考制度探析》,作者安双宏 7、《印度高考招生制度分析及其启示》,作者鲁子问 |
科技 昨天 12:59
数码 昨天 12:47
财经 昨天 12:41
生活 昨天 12:38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