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我在诊所也听到一些前来看诊的女性朋友有些模糊的认识,认为得了贫血,就要补血,于是自己买来一些补血的中药炖汤吃。对,一点没错,贫血的确需要补血,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补血才有效。这就是要搞清患者体质的寒热虚实及所在脏腑,抓住主要问题,以求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沈太太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沈太太近来正处在更年期,因为女性荷尔蒙失调,出现月经紊乱。来经时间非常不准,而且多数时候经量也很多,甚至是月经正常时的一倍多,带经时间最多时达二十多天。家庭医生做了相关检查,都没发现任何问题,唯有血色素低到70g/L,要不然她说一直感觉疲劳无力、头晕心慌,看上去气色也不好。虽然吃着医生给的铁剂,自己也煲一些加中药的汤水调理,可是血色素还是补不上去,而且胃口也越来越差,没有食欲,吃点东西总是堵着不消化。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再看沈太太舌苔厚腻,脉虽弱但略带滑象。 中医认为沈太太处在绝经时期,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脾虚脾不统血月经量多而出现贫血。贫血是一个很严谨的医学专业术语,它是指人体外周血液中,单位体积里面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此时沈太太用了一些阿胶、当归、红枣、桂圆肉等补阴血的药煲汤食疗。这些药阴柔滋腻,就更加重了脾的负担,不但没能吸收,反湿浊中阻使脾更弱。 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用现代医学的语言解释即为:脾具有对饮食中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的功能,(相对于西医中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而饮食营养物质能为机体血液的生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此为脾的生血功能。若脾的功能减弱,则血液生成乏源,也会影响到贫血,还使机体和各种功能活动受到相应的影响。这与临床上因食欲不振,致胃肠病变而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脾虚是一个道理。沈太太就是本为脾虚未去调脾,而去补阴血更伤其脾,出现了胃不适的症状。不但没起到补的效果,反而雪上加霜。 根据中医学“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沈太太适合补脾肾以利于贫血的恢复。沈太太因更年期,脾肾均亏虚,肾主藏精,因精血可以互相转化,肾精不足也容易导致血液生化不足,治疗要重视调养脾肾两脏。脾还具有“统摄血液”即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而不致外溢的作用。脾虚则脾失统摄,血溢脉外,脾健则血不溢脉外。 对于那些因血经过多等导致贫血者,健脾除具有补血的作用外,还具有预防出血和“止血”作用。而酌情运用补气药又能够推动及早恢复血液的正常运行,促进血液造血新生的作用,即中医“气能生血”的理论。补气药还有增强消化吸收的功能,可以促使人体内血液的供给,气足血旺,使患者身心能够早日恢复。 “脾旺四季不受邪”,即脾功能健旺则可抵抗疾病侵扰而不患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多数健脾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免疫机能作用。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