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雨还在下。 不得不说,北方城市无论是下水道,还是河道行洪泄洪标准,较南方城市都偏低。而这次的暴雨又特别大,平心而论,北京的表现已经很好了。 但每当自己城市沦为威尼斯的时候,每当有无辜生命逝去的时候,总是有人忍不住羡慕那些不会被淹的地方,即便其中加了很多臆想的成分: 巴黎能通车行船的下水道、德国在青岛埋下的“城市良心”、还有哥本哈根这座堪称人类宜居天花板的超级海绵城市…… 而且在全球变暖、厄尔尼诺横行、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暴雨只会越来越频繁,那些不淹的城市也更弥足珍贵。 但如果我告诉你:德国人在青岛修的下水道,有杜撰的成分;哥本哈根完全是一份中国城市不能抄的作业呢?要知道,两年前720遭遇暴雨的郑州,恰好是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 这么说,地球上就没有不会被淹的城市? 有!不仅有,而且不在欧美,就在我们身边。 每当城市被淹,我们很难不感慨一句——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当时即将就任的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呼吁:“这不能是纽约。” 雨果在巴黎感慨“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不是没有原因的。 巴黎登上历史舞台很早,所以法国人很早就开始思考城市治理问题。而不是到了城市建成一定规模再修补。 1856年,拿破仑三世责成豪斯曼改善巴黎排污系统,随后总工程师贝尔格兰德设计并领导建设了下水道工程。1850年开始修建,前后花了一个多世纪才完工。如今巴黎下水道总长超过2000公里,比中国任何一座城市的地铁里程都长。 1892年开始,游客就能坐车参观巴黎下水道 伦敦则是疫情逼出来的。 1831年,欧洲爆发霍乱,夺去约32000名英国人的生命。1842年,大英帝国派出考察队去巴黎学习修建下水道的经验。1859年,伦敦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如今下水道总长也超过2000公里,与巴黎难分伯仲。 巴黎和伦敦的下水道理念,对后来的欧洲城市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欧城市普遍采用的雨水公式是根据雨水峰值(最大降水量)确定下水道的排水量,这也是德国100多年前在青岛修下水道那么宽的原因! 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绝大多数城市最初是在苏联帮助下,开始建设下水道系统的。 苏联下水道排水量是根据莫斯科降水计算公式确定的,而且依据的是降水平均值(非极值)确定的最大排水量。 莫斯科年降水量582毫米,属于很温和的降水量。所以苏联模式采用了相对窄小的“管网式”排水系统。 所以中国城市更容易被淹是历史问题,不是城市良心问题。 而且别忘了,无论巴黎、伦敦还是莫斯科都处于温和西风带,大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中国则处于不稳定的大陆季风气候,后者更容易出现极端暴雨。 即使没有暴雨,中国大多数城市的降水量,也远高于莫斯科年均降水量582毫米。 这意味着,中国城市沿用苏联“管网式”排水系统,一开始就注定了常常不够用。 还是要特别说明一点,青岛不淹的神话不都是德国人构筑的。当年的德租界,去过青岛的朋友都知道德租界在青岛只是很小的几个街区。 但德国的标准可能影响了青岛城市的“肌肉记忆”。即使到了新中国时期,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依旧保持了极高的水准,相应的下水道系统也优于国内大多城市。 可惜不是每座城市下水道都是青岛的德国模式。考虑到国内城市已经建成一定规模,否定苏联模式容易,改造苏联模式很难。 为此我求助了土木工程的教授,教授认为:管网式并不比廊道式落后,只要设计合理、调度得当,都可以很好地发挥作用。许多问题并不是出在管道上,而是城市本身。随着城市的高速扩张,越来越多的硬化地面和不断被挤占的水域对城市内涝影响更大。城市硬化是关键问题,以前雨落到地上就可以渗入土里。现在水落在地上来不及排,下水管修得再粗也没用。 观点中很多已经不属于下水道的范畴,而属于海绵城市(sponge city)的范畴了。 如果说下水道是城市防雨防洪的上半场,海绵城市则是下半场。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指城市如海绵一样,降水时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而平时则可“挤”出收集的雨水来利用,是防洪防涝并兼有生态环保功能的新型城市模型。 尽管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在北美提出,但欧洲才是成功的践行者与推广者。 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这些成功的海绵城市,同时也是人类宜居城市的天花板。 久而久之,海绵城市就成了理想之城的蓝本。 于是中国各地对海绵城市报以极大热情。投入巨资建设,每到雨季效果却不明显。 特别是2021年7月,作为海绵城市试点的郑州,出现严重水灾内涝,公众质疑到达顶点。 对此相关专家解释:海绵城市只能应对中小雨,无法应对特大暴雨。 海绵城市有个前提条件。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这些城市,其实和伦敦、巴黎一样,它们同样都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西北欧,全年降水均匀,很少有暴雨。 真遇上暴雨洪水,其实西欧也是很狼狈的。下面这张图不是第三世界,而是莱茵河洪水时的德国。 另外哥本哈根市区人口62万,郑州人口1000万、北京人口超2000万,这作业怎么抄?哥本哈根的体量,搁在北京顶多就是几个小区。 中国城市更大,相应的城市治理难度也呈几何倍数增加。 所以面对更难问题的我们,可能抄了一份更简单的作业。 下水道发源于欧美,海绵城市同样兴起于欧美。但真论防洪防涝防雨防台的优等生,不是远在天边,而是在中国身边。 《唐人街探案3》将东京江户川工程(地下排水系统)作为最后一幕。这气势,巴黎看了都得跪。 我国对特大暴雨的定义是6小时内降水量达50毫米,东京下水道的承受能力为每小时50毫米。 也就是说,东京一小时内就可以排空一场“特大暴雨”的降水量。 说得更直白些,昨天北京的暴雨,东京一小时可以排空! 东京“首都圈外郭放水路”Metropolitan Area Outer Underground DischargeChannel 考虑到中国很多地方城市化进程过半,很难在地下塞一个这么大的江户川工程了。 但东京还有另一条经验——如果“首都圈外郭放水路”是“主动脉”,基础设施就是“毛细血管”。后者中国城市完全可以马上借鉴。 防止雨水在城市形成洪涝,就是要减慢雨水汇集的时间,为排水争取时间。 东京采取了“雨水流出抑制”对策,包括透水铺砖、绿色屋顶、蓄水模块、渗井、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 为了最大程度减缓雨水汇集! 在神田川等流域,开发建设用地必须采取措施控制600m3/ha(立方米/每公顷)的雨水,也就是要控制、调蓄或渗透60毫米的径流深。 除了东京,还有哪座城市不被淹?答案不是巴黎、哥本哈根,而是中国人熟悉的,由华人建立的新加坡。 作为城市化率达到100%的赤道岛国,新加坡经常遭受暴雨袭击。隔壁的东南亚人口第一城雅加达,因洪涝等问题,吓得印尼另选首都。 与雅加达气候和地理条件差不多的新加坡,洪水多发区从1970年代约3200公顷大幅减少到2016年30.5公顷,到如今完全没有了洪水。 除了抄欧美日作业,新加坡创造发明了ABC。 ABC全称“活跃、美丽与清洁水项目”(Active Beautiful and Clean WatersProgramme),项目致力于整体性雨水管理(Holistic stormwatermanagement),建设真正的平时作为景观,应及时作为行洪通道的水网。 洪涝监测方面,新加坡绝对有资格告诉其它地方,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城市。 新加坡国家水务署在新加坡各地安装了300多个水位传感器,有效增强了政府在暴雨和响应时间内实时监测现场情况的能力。 监控数据每五分钟更新一次,可以及时发出警报,甚至能有效辟谣。 东京不提海绵城市,但在局部地区将雨洪化整为零的微策略,正是海绵城市的核心要义之一。 新加坡也没炒作海绵城市,但城市治理理念却与海绵城市心意相通。 北大教授俞孔坚曾经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表示: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没有跳出灰色工程的思维,把海绵城市狭隘化了,忘掉了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基于自然、利用自然的绿色途径,却往往变成了依赖工业技术灰色工程,甚至搞成了形象工程。过分依赖基于工业技术的灰色基础设施,就是常见的防洪堤坝、排水管道等人工系统,自然系统的绿地、湿地、河塘等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道路普遍低于绿地等,强降雨天气,地面径流就不能迅速排入自然水系。 新加坡ABC计划正是尝试将海绵城市从灰色工程变成绿色工程。 这样的治理智慧,并不专属于日本和新加坡,是古代中国就已经悟出的道理。 中国古代城市的水源也是水景,更是排水与蓄洪区域。这对只注重技术手段和工程设施来防涝排水的现代城市,无疑是一个重要启示。 中国古代庭院透水地面比例高达80%,还筑有池塘,下雨时可以蓄水,干旱时不至于缺水,这样的布局值得现代小区借鉴。我国古代园林绿地全部下凹,在雨天可充分接纳地表径流、涵蓄降水。 我国城市防洪的经验要比欧美悠久,江西赣州的福寿沟在900年前就成为典范。 更多改变正在发生。 中国最强地级市苏州,工业园规划先行,建设时先地下、后地上,留出了很大的地下综合管网空间。 这个空间里,埋着8000公里的地下管网,氮气、电信、给水、供电、混水、交通指挥信号、军用、路灯、燃气、污水、西气东输配套光缆、有线电视、雨水、蒸汽,共计14类管线相互交织,有序运行。 这也为苏州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事实上,苏州确实是各大科技公司落地智慧城市和工业互联网的必争之地。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是中国与新加坡深度合作的成果。 与洪水斗了上百年的百湖之市武汉,在多次看海后痛定思痛,汲取阿姆斯特丹经验,逐步建成了亚洲领先的泵站体系。 武汉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不想当威尼斯,以后别跟我提看海! 最后希望北京平安!天津平安!河北平安! 也希望不淹城市的神话里,有越来越多中国城市的身影! 参考资料: 《解决城市内涝 有好管理也不至于“看海”》长江日报 《全球暴雨洪涝,东京先把自己变成一块“海绵”》国家地理中文网 《新加坡,这个方面值得学习》地球知识局 《排水管道不能根本解决城市内涝 海绵城市应当与水共生》川观新闻 《中国城市为什么这么容易内涝》网易浪潮工作室 《不要用错误的期望毁了海绵城市》人民网 |
美国 8 小时前
体育 8 小时前
台湾 8 小时前
美国 8 小时前
国际 8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