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自从新冠之后,越来越多的病毒,每年都不经意会中招好几次,可是最近你有没有发现,每次量体温,自己都低于37°C?甚至到37°C时,反而觉得不太舒服?别紧张,这可不只是你的错觉。 事实上,人类的平均体温正在悄悄下降,37°C这个标准,已经成了“过去式”。 1851年,德国医生卡尔·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测量了数万名患者的腋下温度,得出37°C是人类平均体温的结论。这个数据被沿用了一个多世纪,成为医学界公认的“正常体温”标准。 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人类的平均体温正在缓慢下降。2017年,斯坦福大学分析了近20万份体温数据,发现现代人的平均体温已经降到36.6°C左右。2020年,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推测人类体温每10年下降约0.03°C。 专家可能和免疫系统有关,免疫反应一般会让体温升高,这是身体对抗感染的自然反应。 现代卫生条件越来越好,免疫系统的负担减轻了,那体温可能就不用维持在那么高的水平了。 研究认为,体温下降有可能导致免疫力偏低。低体温通常反映出基础代谢率低、血液流速慢,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会跟着下降。所以,面对外来威胁时,免疫反应就会变得迟钝。 科学家们对体温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 生活条件变好了 过去,感染性疾病更普遍,身体需要通过升高体温来对抗病原体。而如今,医疗水平、营养状况、卫生条件大幅改善,慢性炎症减少,人体不再需要维持较高的体温来应对疾病。 生活方式变了 现代人运动量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自然也随之下降。而且,空调和暖气的普及让人体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减弱,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频繁调节体温。 身体进化了 有研究认为,体温下降可能是人体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较低的体温可能有助于延缓衰老,因为新陈代谢减缓,细胞损伤减少。 不少人担心,体温低会影响免疫力。其实,体温和免疫系统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高=强,低=弱”。体温升高确实是身体对抗感染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体温低就会免疫力差。 研究表明,尽管现代人体温比过去低了一点,但整体健康状况反而更好。再加上医疗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延长。所以,免疫力的强弱,更取决于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睡眠充足等。 这个趋势发展得很缓慢,并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关键还是要关注整体健康,而不是纠结于体温的细微变化。如果你的体温长期异常,比如持续发热或偏低,那就需要找医生检查一下,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37°C已经不是人体“标准体温”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身体出了问题。 相反,它可能只是人类适应现代生活的表现。与其担心体温下降,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健康生活上,毕竟,健康才是判断身体状态的真正“温度计”。 |
体育 昨天 17:46
美国 昨天 17:04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