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医生教自测胰脏癌3大警号!腹部1部位遭“蚂蚁咬”高危 血糖升高速求医

加新网CACnews.ca| 2025-2-25 08:02 |来自: 星岛日报

【胰脏癌症状】胰脏癌症状不明显,致死率高,故有“癌王”之称。不过有医生指,如发现身体出现3大征兆,要注意可能是胰脏癌症状之一。当中更要留意腹部1部位如出现遭“蚂蚁咬”的痛感,患胰脏癌风险相对较高!

自测胰脏癌3大症状 腹部1部位遭“蚂蚁咬”高危

外科医生沈延盛在《良医健康网》YouTube频道指,胰脏癌症状基本上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胰脏癌好发于3大位置,随著肿瘤位置的不同,胰脏癌症状或征兆亦略有不同:

患胰脏癌有何征兆?

自测胰脏癌3大症状:

1. 胰脏头部肿瘤

常见症状包括阻塞性黄疸(如皮肤变黄、茶色尿、眼白黄等)以及上腹部不适。

2. 胰脏体部或尾部肿瘤

症状则主要以背痛、左上腹或左腹部不适为主,出现不明闷痛,甚至类似于“蚂蚁咬”的痛感。沈医生提醒,若上述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务必接受电脑断层扫描;而对于肾功能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先进行不打药剂的磁力共振扫描或超声波检查。

3. 血糖升高

无论是否有糖尿病病史,若最近6个月内血糖突然升高,称为“最近血糖不耐症”,务必要进一步详细检查。切勿单纯认为是第二型糖尿病,或是近期没有吃药、生活与饮食习惯不良导致的血糖控制不佳。若血糖升高并且出现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应高度怀疑胰脏可能出现问题。

胰脏癌6类常见症状 大便呈1颜色要小心

胰脏癌有何症状?根据香港医管局资料,胰脏癌是香港第4号致命癌症。胰脏位于腹腔深处,在胃部与大小肠等器官后面,导致当出现胰脏癌时,其位置较隐蔽难发现,加上胰脏癌初期病征并不明显,不少病人到胰脏癌晚期才察觉患病,影响生存率。即使胰脏癌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复发的风险也比一般癌症高。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患上胰脏癌的警号:

  • 上腹部出现与饮食无关的持续疼痛,并会反射至背部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等肠胃障碍现象
  • 出现黄疸、皮肤搔痒、大便呈陶土色
  • 体重短时间内锐减
  • 上腹部出现固定、坚硬的肿块
  • 腹水

胰脏癌患者较常出现以下并发症:

  • 黄疸
  • 当肿瘤扩大压迫神经,腹痛会加剧
  • 严重体重下降,进食情况差的病人可能需要鼻胃管喂饲或静脉输入营养补充品

引发胰脏癌原因是甚么?10类人易中招?

胰脏癌成因是甚么?甚么人易患胰脏癌?据香港医管局资料,胰脏癌的成因仍未完全明了,有可能是胰脏的细胞变异增生。大部份的胰脏癌指的是来自胰管上皮细胞的腺癌。

医管局指,胰脏癌较常发生于65岁以上人士身上,此外,以下10类人风险也较高:

  1. 种族:黑人的风险较高
  2. 性别: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风险
  3. 抽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上胰脏癌的机会高出大概2至3倍
  4. 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脏癌的风险
  5. 超重:超重的人有较大风险
  6. 饮食:长期过量进食动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会较易患上胰脏癌
  7. 化学品:长期接触杀虫剂后、石油或染料
  8.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上胰脏癌的机会比非患者高出2倍
  9. 遗传性胰脏炎:遗传性慢性胰脏炎会增加胰脏癌的机会,但非常罕见
  10. 慢性胰脏炎:常与胰脏癌一同发现,但并不一定是导致胰脏癌的原因

如何有效预防胰脏癌?5大方法减风险

医管局指,不能完全防止胰脏癌的出现,不过,改变一些生活方式有助降低罹患胰脏癌的风险:

  1. 戒烟:吸烟的烟雾中含有致癌物质,可以破坏DNA调节细胞的生长
  2. 保持健康的体重:体重过高增加患上胰脏癌的机会,如果需要减肥,建议采取渐进和健康的方式,以达到目标
  3. 经常做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减少患上胰脏癌的机会
  4. 健康饮食:多进食水果,蔬菜和低动物脂肪食品可以减少患上胰脏癌的风险
  5. 避免接触危险化学品,或使用适当安全措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白百何变胖,双下巴明显,终于承认二胎小儿子

娱乐 4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