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丁栋) 中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9日表示,历时一个半月,青岛“11.22”特别重大事故调查工作已经结束,这起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事故调查报告已经提交,国务院正式批复之后将向社会发布,届时一连串问题都会在调查报告中找到答案。 2013年11月22日,位于青岛的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人民币,下同)。 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黄毅称,事故主要原因是输油管道腐蚀破裂,原油泄漏,现场处置人员使用不防爆的液压破碎锤进行钻孔粉碎,产生撞击火花,引爆了暗渠的油气。原油泄漏之后到爆炸八个多小时期间,泄漏的原油形成的混合气体在排水暗渠中急剧蔓延、扩散,从而导致在大范围内连续发生爆炸。 黄毅说,事故暴露的突出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对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负责,尤其是对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存在的重大隐患没有进行彻底排查和整改,“企业有责任,政府监管部门也有责任。” 二是应急处置不力。原油泄漏到爆炸八个多小时,期间从企业到政府的有关部门对事故风险研判失误,没有及时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没有及时通知疏散周边的群众。 三是违规违章作业。现场处置人员没有对暗渠内的油气进行检测就冒险作业,而且采用非防爆的工具进行施工,从而导致油气爆炸。 四是规划设计不合理,事故发生地段规划建设非常混乱,油气管道与周边建筑物距离太近,特别是输油管道与暗渠交叉工程设计不合理,存在重大隐患,“设计部门、市政部门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他表示,吸取“11·22”特大事故的教训,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在全国开展了沿海沿江石化企业、石油库以及输油码头安全生产的专项检查,检查发现了类似的问题,“有些确实触目惊心”。 随着中国油气开发建设,目前已形成了655条油气长输管线,总里程达到10.2万公里,一些已运行了20多年,有的甚至达到40多年,有些管道已经锈蚀、变薄。有些输油管线与城市的管网交叉重叠,存在很多隐患。针对检查当中的问题,监管部门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单,并且进行督促检查。 中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司长王浩水说,这次共检查了将近3000家石化企业和石油库,查出的隐患有近2万项,隐患都在整改中,安监总局还将继续深入排查。
|
知名景点悲剧! 游客意外跌入深谷惨死 救援无果令人痛心! 多人在此丧命!
美国 昨天 18:10
加元下跌!加拿大央行警告:贸易战冲击金融系统!最坏情况:房价暴跌26%,失业率9.2%
加拿大 昨天 15:17
为挽留澳洲男友,中国女子三次投毒老鼠药!被判8年拒不认罪,申请精神鉴定
华人 昨天 15:16
愤怒!中国老夫妇卖两套房,掏空积蓄帮儿海外买房,移民后反被儿子赶出家门!法院判了...
华人 昨天 15:16
肉疼!加拿大亚裔房东驱逐租客,被判赔偿$1.7万租金,上诉失败!
加拿大 昨天 15:16
刚刚!加拿大央行拉响警报,加元大跌!多伦多房市崩了 销量暴跌23%,创30年最惨!
加拿大 昨天 15:16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