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体育 查看内容

易建联怒脱球鞋离开CBA赛场:一双球鞋引发的风波

加新网CACnews.ca| 2016-11-3 13:55 |来自: 观察者网

昨晚,CBA常规赛第2轮,易建联猝不及防脱掉脚上的指定赞助商李宁鞋,扬长而去,留下一脸懵圈的布泽尔。


布泽尔内心OS:这么多年,还真没见过打着打着脱鞋跑掉的……


相信很多球迷也没见过这种尴尬场面。

即使阿联被停赛1场;即使他第二天发微博道歉,称自己当时情绪激动,愿意接受惩罚;即使他是因为脚部不适才选择脱鞋离场;即使很多球员心有怒而不敢言,只有他敢出头,我们也不得不说,这一举动给观众、篮协、李宁留下的印象是:一个职业球员的不职业“傲娇”。


再怎么不满意,脱鞋可以在替补席脱,退场可以先跟教练说明原因,场上就脱不仅干扰比赛场地也是让队友难堪,而且难免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在向李宁、向CBA施压,是不是给全世界宣布:李宁的鞋就是低人一等?


“具体这件事情不好看,不够冷静。”著名篮球解说员徐济成谈到该事件时说。

另外,易建联能在突然离开湖人的情况下重返CBA,是应该感谢中国篮协和联赛主办方的,但他却以一怒脱鞋“回馈”中国篮协和球迷。

难怪新华社评论:“他与NBA的距离,也许不光体现在球商,还体现在情商。”

说完了脱鞋,再说说一双篮球鞋怎么就让阿联都撂挑子不干了。

因为它绝不仅仅是一双球鞋啊

阿联并不是第一个对CBA联赛要求穿着李宁参赛表示抗议的球员。

在首轮比赛中,同样与耐克公司签有赞助合同的周琦和王哲林,已经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类似不满。

新疆队周琦微博截图

福建队王哲林微博截图

从文字上看,他们都是在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但从相似的“话风”和那张耐克海报来看,他们其实是在为自己签约的品牌代言。只是作为目前最大牌的男篮国手,阿联在比赛中坚持换上耐克,更能引起舆论关注。

CBA联赛关于球鞋的规定早在7月就已出台,最引发争议的是取消特许贴标鞋,要求球员必须穿着李宁球鞋。

以前安踏是联赛赞助商时,还允许几名运动员穿自己签约的品牌球鞋,但是要贴标遮盖。换成李宁后,签了5年合同,20亿,各个俱乐部的分红才从几百万涨到1500万。前4年也允许少量国家队运动员穿自己的赞助品牌(同样要贴李宁logo遮盖),但毕竟要保障一下每年花4亿的赞助商利益,名额就越缩越小,到现在最后一个赛季,来了个“一刀切”:所有人必须穿李宁。


事情闹这么僵,为什么不给易建联不开个“后门”?因为不开则已,一开就要考虑周琦、王哲林、韩德君……不然就成了待遇歧视。

而且是违背“契约精神”——这个放到任何职业联赛皆准的道理。

即使詹姆斯、库里这些NBA超级巨星,上场时也得老老实实地穿阿迪达斯,喝佳得乐。他们除了是与耐克、安德玛签约的球员,还有一个叫做“员工”的身份,就得遵守联盟与赞助商的协议。这也是一个职业联赛球员的自我修养。

夹在耐克和李宁之间的球员有多无奈我们可以理解,但在商言商,职业联赛赞助商想要球员穿自己的鞋,多露点脸也无可厚非。


再说李宁此次的“软硬兼施”,其实也是跟耐克学的。

篮球评论员杨毅在对易建联事件的评论中,提及8年前的北京奥运会。

当时,耐克是中国男篮的主赞助商,所有运动员都要穿耐克的鞋,但12人阵容里有两个例外——穿锐步的姚明和穿阿迪达斯的刘炜。

耐克当时也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只允许大姚一个例外,但为难的是,刘炜身为大姚13年的搭档,是最知道怎么给他传球的后卫。最后那支中国男篮,有10个人穿耐克。

“如今阿联的位置,就和那时大姚的位置一样。现在李宁的位置,就像那时的耐克。”杨毅说。


如果说商人只要不犯法一切手段皆正义,那作为体制一方的篮协往往成了“背锅”大王。

有人质疑篮协的不专业,卖掉球员的脚下权益,进行充分协商了吗?有没有代表联赛变现,增加收入的动机?

而中国篮协相关人士这样说:“关于联赛指定装备的权益,是当初与李宁方面在签订合同时就已经明确的,这部分权益是归属他们的。所以他们在今年提出这样的要求,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有球员说是因为球鞋不符合比赛要求,但人家说了NBA韦德都穿的是李宁球鞋,所以是能满足球员对于比赛的需要。”

该人士还透露,四个多月前,中国篮协曾向各个俱乐部征求过意见,但当时没有俱乐部反对。更何况合同即将到期,维护赞助商的利益理应优先。


最终篮协还是允许易建联脚蹬耐克上场,这不就是一种妥协?而且易建联过了联赛注册期依然能够重返广东队,也是篮协特事特办开了绿灯。

所以篮球也好,足球也好,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职业化道路,含着泪也要走下去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今日推荐

美国的裸体买房秀,是我见过最狠的财经节目

美国 昨天 20:33

卧底催收公司30天:看到了恐吓羞辱,还有滥用的隐私

中国 昨天 19:58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