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胆结石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胆结石病人中女性占70%,且怀孕次数越多,发病率越高。其原因是由于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这样极易形成结石。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的发病率增多。而肥胖者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者,胆结石的发病率比正常高5倍。20岁至30岁的肥胖女性胆结石发生率,比正常体重的同龄人高出六倍。6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40%有胆囊疾患和胆石症,其原因是肥胖者大多数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多,加之肥胖者大多活动少,易生结石症。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的人也容易得胆结石,这是因为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女性朋友除工作,还有家庭忙碌负担所致。 女性尤其是中年女性,一般多喜欢呆在家里,运动和体力活动少,胆汁排空就会延迟,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而且多数女性朋友都比较喜欢吃零食,做完一天的家务之后,晚上窝在沙发上,吃着小零食,聊着天看电视,生活虽然惬意,但对身体非常不好。当人处在一种蜷曲体态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阻,不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的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所以女性朋友一定不要投其所好,成为胆结石青睐的对象。 胆结石这个“好色之徒”给女性朋友带来的只有伤害。其主要原因是以上情况违背人体内的阴阳平衡,导致消化及代谢的紊乱,因而得病。中医强调五谷可养人,并可害人,情志损伤为百病之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医极其重视胆石症病人的饮食、劳逸和情志诸方面调节,所谓“三分治,七分养”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历来强调的预防,也就是“养生”之道,包括食疗、体疗以及修身养性等内容。胆石症的预防也离不开这些问题,总结起来,患者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方面:合理的膳食(低脂、低蛋白、低胆固醇,少食油炸食物等),饮食要节制、节律;适当的体育锻炼,饭后不要久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控情志,保持正常心态面对工作与生活,远离胆结石困扰。 中医认为,人有五脏六腑,胆为六腑之一,又为中精之腑,内藏金汁(胆汁),胆附属于肝,主疏泄,其作用是调节胆汁的储藏与排泄,参与水谷精微的消化与吸收,肝胆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胆石症有直接关系。如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情志损伤等因素刺激,可引起人的肝胆失其条达与疏泄,体内湿热内生,气机不畅,久则湿热煎熬胆汁成石,胆石停留,湿热不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体内热盛蕴毒,毒热或熏蒸肌肤发黄,或深陷营血发厥,引起全身性的危重证候。 中医治病在于识本。胆石症的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胆汁代谢异常而病,因此中医通过调理脏腑,疏肝利胆等方法,纠正消化、代谢上的紊乱,肝胆功能正常,通过中药或其他一些疗法,还可以使一些患者的胆石排出或消失;还可以防止胆囊或胆道炎症的发生,较长时间服用中药还能起到预防结石再发生的作用。 中医治病,“急则治标,缓则治本”。胆结石治疗的原则是利胆去石,从根本上消除疾病,但出现炎症或急性症状时,就要把重点放在解毒抗炎上,及时缓解症状,控制病情,避免导致胆化脓、穿孔,或胆管炎症的出现。临床实践证明,中药治疗可以使许多病人避免急症手术,防止因手术引起的一些并发症。待病情好转后可进一步进行病因治疗,所以中医治疗胆石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 “标本兼治”,中医还十分重视对“症”的治疗。临床部分胆石症病人常常表现有右胁痛、腹胀、呃逆、食欲不振和大便不畅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饮食。 |
体育 昨天 17:46
美国 昨天 17:04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