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 韩媒称,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发言人22日发表谈话称,朝方视韩美“乙支自由卫士”(UFG)联合军演为美国发起的军事挑衅,对此将采取报复和惩罚。韩媒称,这是朝鲜就韩美21日启动的UFG军演首次发表官方立场。 据韩联社8月22日报道,朝鲜人民军板门店发言人称,朝方呼吁美方在当前状况下慎重行动,作出正确选择,但美方无视朝方警告,采取军事挑衅,这必将遭到朝鲜“冷酷无情的报复和不留情面的惩罚”。 报道称,该名朝鲜发言人表示,当前半岛局势高度紧张,无法保证不采取逾越实战行动的行为,并提及美国联参议长邓福德、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美国战略司令官将军海滕等美国军方高层接连访韩,称此类行为更加激化了紧张局势。 朝鲜抨击美韩军演“火上浇油”:“或转变为实际战斗” 外媒称,朝鲜20日猛烈抨击韩国和美国即将举行的年度联合军演是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之际的“火上浇油”之举。 朝鲜官方报纸《劳动新闻》20日刊发的一篇社论称,美国对朝鲜施以迄今最严厉制裁以及进行军事挑衅等举动令半岛局势极度紧张。朝鲜长期以来一直谴责这一军演是向北入侵朝鲜的战争预演。朝鲜《劳动新闻》社论称:“联合军演最明显地表达了对我们的敌意,没有人能保证演习不会转变为实际战斗。” 社论还称:“如果美国沉湎于幻想中、认为在半岛上开战是在别人家门口、离太平洋彼岸的自己非常遥远,那就大错特错了。” 报道称,平壤7月进行了两次洲际导弹试射,并威胁向美国领土关岛发射4枚导弹。在与美国唇枪舌剑一番后,朝鲜15日弱化了这一威胁。《劳动新闻》社论还提到本月早些时候韩国军方领导人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上将的一次会谈,指责这两个盟国企图向朝鲜发起挑衅。 另外,平壤的宣传网站“我们民族之间”刊登一篇评论文章称,美国和韩国举行演习是企图在朝鲜半岛周边打一场核战争,这篇文章还警告,“朝鲜军队已瞄准了韩国军队”。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0日报道,美韩两军21日将开始在韩国举行以朝鲜半岛出现战事为假想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美军今年参加演习人数比去年有所减少,体现出美国摸索缓解紧张局势的态度。朝鲜正关注演习内容,从军演可以预测美朝对立的前景。 美媒:半岛局势会否影响平昌冬奥会?韩国希望朝鲜参赛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8月17日发表了题为《在冬奥会前夕朝鲜成为潜在问题》的报道。 在1988年韩国上一次举办奥运会之前,朝鲜希望参与其中并提出联合举办奥运会,但遭到拒绝。 现在,韩国即将再次举办奥运会。2018年冬季奥运会将于明年2月在韩国滑雪胜地平昌举行,平昌位于朝韩非军事区以南仅80公里的地方。这一次,由于朝鲜与美国有关核战争的口舌之战愈演愈烈,在距冬奥会开幕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朝鲜的行为引发了担忧。 人们希望即将到来的冬奥会能推动朝韩和谐共处,而不是加深分歧。但朝鲜半岛紧张局势陡然升级,让国际奥委会感到担忧,因为届时将有数以千计的运动员、赞助商和观众抵达平昌。 国际奥委会在一份声明中称,平昌冬奥会的筹备工作仍在正轨,但也表示将密切关注朝鲜半岛和地区事态的发展。 平昌冬奥会组委会发言人南希·朴(音)表示,韩国已经在这样紧张的政治局势中生存了几十年。尽管每一次朝鲜都引发了担忧,但韩国仍成功举办了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和2002年的世界杯足球赛。 她说:“尽管有言语的交锋,但现在我们的系统是稳定的,我们的安保将按计划运行。”她表示,警方、军队、情报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正在制定一项“全面的安保计划”,但并未透露详情。 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一直支持与朝鲜进行接触。自5月就任以来,文在寅保持了克制,他提出韩朝两国应寻求就冬奥会进行合作。 上月,文在寅在就任总统后的首次对朝政策演讲中说:“体育具有沟通心灵的力量,世界将在平昌冬奥会上见证和平。” 这并非异想天开。朝韩两国的代表团曾在两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共同入场,分别是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 尽管在这两届奥运会上,朝韩两国的代表团都是分开参加比赛的,但这种友好姿态与朝韩之间仅有的两次领导人峰会密切相关。这两次峰会分别是2000年和2007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与时任韩国总统的会晤。 文在寅制定了更高的目标。今年6月,文在寅内阁的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都钟焕提出,朝鲜可在其2013年开业的豪华滑雪场承办一些滑雪比赛。 几天后,在韩国举办的国际跆拳道比赛中,文在寅会见了朝鲜代表团,并公开提议朝韩组团参加明年的平昌冬奥会。但朝鲜在国际奥委会唯一的代表张雄似乎拒绝了这项提议。 南希·朴说:“我们希望朝鲜参赛,并不是因为那样会更安全。我们希望将本届冬奥会尽可能办得盛大。” 美日加强同盟对朝施压 美高官否认放弃军事打击朝鲜 日本《每日新闻》8月18日报道称,日美两国政府17日上午在华盛顿举行外长和防长“2+2”会谈。针对朝鲜核导开发,提出要提高日美同盟遏制力和应对力。双方同时确认,美国将继续对日本提供“核保护伞”。 这是日美“2+2”会谈时隔两年多再次举行,也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后首次举行。日本方面由外相河野太郎、防卫相小野寺五典出席,美国方面由国务卿蒂勒森、国防部长马蒂斯参加。 此次会谈的联合声明把威胁要向关岛周边发射弹道导弹的朝鲜定位成“对和平与稳定而言日益增大的威胁”,用“最严厉的措辞谴责”朝鲜核导开发。日美双方一致认为,规定禁运煤炭和铁矿石的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新决议有必要得到彻底执行。 强化日美同盟的工作将依据2015年制定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来具体讨论和推动。日本方面重申“希望扩大日本在同盟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情报收集、警戒监视、研究开发、共享设施等领域,要摸索扩大合作。 美联社8月17日报道称,在特朗普总统的首席战略顾问说这位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警告是虚张声势后,美国国务卿和防长17日试图强化美国可能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的威胁。 报道称,蒂勒森在与日本的官员举行安全会谈后强调,美国试图和平解决因朝鲜核计划而产生的僵局。但他说,以美国为首的经济施压运动和外交活动需要得到潜在军事后果的支持。他说,华盛顿“在军事上已做好准备”,如有必要,将作出回应。 蒂勒森和马蒂斯都未直接回应战略顾问班农在16日刊登的一篇访谈文章中声称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言论。但二人都试图反驳这种观点。 马蒂斯说,如果朝鲜向日本、关岛、美国或韩国发射导弹,“我们就将立即采取特定行动予以拦截”。 蒂勒森说,任何外交努力“都必须得到如果朝鲜作出错误选择,就将面临强有力军事后果这一事实的支持”。 日本《读卖新闻》网站8月18日报道称,日本外相河野太郎17日下午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卿蒂勒森举行会谈,要求美方为早日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而努力。 报道称,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日本的外相直接向美国国务卿提出核裁军要求,这是相当罕见的。 河野在会谈中说:“期待美国采取积极行动,包括尽早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对此,蒂勒森没有回答。 美联社8月17日报道称,朝鲜警告美国,只要特朗普政府继续其“敌对政策和核威胁”,朝鲜就绝不会将其核武器计划置于谈判桌上。 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金仁龙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5日举行会谈。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团17日将此次谈话的文字记录给了美联社记者。记录显示,朝鲜提出了以上警告。 金仁龙向古特雷斯重申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决定,即推迟向美国领土关岛附近水域发射导弹。 金仁龙说,如果美国继续下去、试探朝鲜的“自制力”,他的国家就将“如已宣布的那样作出至关重要的决定”。 俄媒:中俄一致反对武力解决朝鲜问题 俄媒称,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电话中讨论了朝鲜局势,重申不得采取军事冒险行动,不得威胁使用武力。 据俄新社8月15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发布消息称:“交谈期间就摆脱朝鲜半岛对抗局势螺旋式加剧的途径进行了讨论,重申无论如何不得采取军事冒险行动和威胁使用武力,不接受通过武力解决地区问题的尝试。两位外长强调了政治外交解决方案的不可替代性,所有各方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必须推动展开关于综合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的对话。” 拉夫罗夫和王毅还指出,通过双边渠道和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中俄和平倡议而努力的迫切性正在提高。 另据俄新社8月15日报道,中国外交部网站发布消息称,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通电话。 拉夫罗夫强调,通过军事武力手段解决朝核问题完全不可接受,必须坚持通过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俄方愿就此与中方继续加强沟通协调并作出共同努力。 拉夫罗夫表示,随着美韩即将举行联合军演,朝鲜半岛局势可能再次激化。 王毅表示,当务之急是对朝美相互刺激言行“踩刹车”,给紧张局势降温,防止出现“8月危机”。 英媒:美情报官员称朝鲜或有能力自制导弹发动机 无需进口 英媒称,美国情报官员8月15日表示,朝鲜可能已经有能力自制导弹发动机,情报显示其无需依赖进口。 据路透社8月15日报道称,在此之前,位于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一项新研究结果称,朝鲜研发用于打击美国的核导弹时,所用到的发动机可能产自乌克兰或俄罗斯,而朝鲜很可能是通过黑市交易购买的。 美国《纽约时报》8月14日引述了该研究结果。该报报道称,美国情报机构的机密评估印证了IISS的研究结果。 “我们得到的情报显示,朝鲜并不依赖进口发动机,”美国一名情报官员对路透社称。“相反,我们判断他们有能力自制发动机。” 报道称,美国官员未详细透露他们如何对朝鲜使用的RD-250高性能液体燃料发动机进行评估。 乌克兰否认曾向朝鲜提供防卫技术。《纽约时报》报道中引述的乌克兰国有工厂Yuzhmash表示,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该厂未曾生产过军用级别的弹道导弹。 另一名美国情报官员称,朝鲜对RD-250发动机设计作出的提升可靠性的修改,可能部分是由该国聘请的外国科学家、或者曾在俄罗斯或其他地方接受教育的朝鲜人员完成。 |
台湾 昨天 19:01
中国 昨天 18:51
中国 昨天 18:24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