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资料图) 近年来,在美国舆论看来,中国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国力正快速增长,积极扩展战略空间的势头正盛,在对外打交道过程中显露出强势,似乎中国已放弃“韬光养晦”战略。在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之际,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过于高调,锋芒毕露,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才对中国进行打压。这样的“反思”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真实的逻辑。 所谓中国放弃韬光养晦,这是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误读。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对20多年前邓小平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多次归纳概括、高度浓缩后的提法。当时,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还要有所作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是在当时严峻形势下以“冷静、冷静、再冷静”这样的态度对待形势急剧的变化。 “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并不能从字面上,从成语的原有含义来理解。在中国面临“怎么办”、“向何处去”等尖锐问题急需回答时,邓小平强调,中国“不当头”(不当第三世界国家的头),“不扛旗”(不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旗)。从邓小平讲话的时代背景看,从战略层面讲,“韬光养晦”的含义是:“韬”意识形态之“光”,即超越意识形态,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从意识形态观念出发;“养”经济建设之“晦”,即埋头实干,搞好发展,维护稳定。 简言之,“韬光养晦”指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本质上是“发展”的同义词,是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来日报一箭之仇”的策略、计谋。今天的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不结盟、不扩张、不谋霸,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核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都是韬光养晦思想的体现,不存在放弃韬光养晦的问题。一些美国舆论把“韬光养晦”战略错误地翻译和理解为中国“隐藏实力”、“卧薪尝胆”、“徐图东山再起”,完全曲解了这一战略的本质,即和平发展。中国不会放弃和平发展,也就不会放弃韬光养晦。 如果说“韬光养晦”还有保持低调、谦虚的意思,克制、理性、不张牙舞爪,不咄咄逼人,这也是中国外交一贯的风格,中国外交的内在本质。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二者并不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都是中国外交理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是说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了,就可以放弃韬光养晦战略了;也不是说要韬光养晦,该维护的利益就不坚持了,该发挥的引领作用就放弃了。不错,中国外交越来越具有进取性、主动性,在捍卫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十分坚定,但并没有超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范围。不能把“韬光养晦”与中国发展必要的防御能力、捍卫正当的权益对立起来,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对立起来。对于中国的外交言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能得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些民众可能认为中国政府立场不够强硬,而美国一些舆论却认定中国太过强硬。如果说过去中国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那么今天和今后中国要无愧韬光养晦,矢志大有作为。中国要站着搞外交,搞平等外交,美方不要期望中国会跪在地上搞外交。 当然,我们的对内对外宣传都要实事求是,不自吹自擂,也不自怨自艾,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要有,危机感、也不可或缺。国内宣传发展成就,振奋民心,凝聚人心,总体上是实事求是的。舆论场个别人的浮躁、浮夸不代表主流认知,误导不了国家决策,也不至于能影响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所谓中国国民心态膨胀、国内不明智言行触发了贸易战,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厉害了,我的国”反映了我们在一些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气神儿。与此同时,国内对一些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是有清醒认识的。中国领导人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上述言论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清醒。 至于我们的宣传,美国就那么容易相信我们的宣传?似乎我们一说什么,美国就信了?我们一说“厉害了,我的国”,美国就认为明天的世界就没美国什么事儿了?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藏着掖着,美国就不认为是威胁了?我们也苦口婆心地宣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几代领导人都一再对外讲,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不谋求霸权,就想着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好一些,再好一些,国际环境好一些,再好一些,同美国能够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所以美国用不着怕中国,应该坦然欢迎中国的和平发展。至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中国有自信,同时强调不照搬别人,也不强加于人。问题是,这种理念并不容易被美国人接受。美方“零和游戏”的思维还是根深蒂固的。 退一步讲,即使按照美国一些人或者一部分国人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在“韬光养晦”战略提出后的20年间,美国也并没有因为中国“韬光养晦”而减少对中国的打压、牵制甚至遏制。中美关系走过几十年,美国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从来没有缺席过。这一次美方以贸易战为借口,打压中国发展壮大,这是不以中国的愿望、意志为转移,自然也就不是所谓中国“不韬光养晦”、“太过高调”而导致的。 再退一步讲,即使中美这场贸易战最后以双方谈判收场,美国今后恐怕仍会以各种借口开辟对华打压的新“战场”。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外网智库专家)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
重磅! 加拿大移民新政 清理"低端外劳" 留学生也受影响 下周生效!
移民 昨天 18:56
加拿大联邦最低工资即将上涨 多个行业将受益 这些人的钱包要鼓起来了!
加拿大 昨天 18:55
国际 昨天 17:18
国际 昨天 17:16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