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剪纸画。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从汉代开始,每年七夕晚上,夜空晴朗、星汉灿烂,“小儿女”们遥望银河,向“织女星”祈求自己心灵手巧,针织女红样样在行。后来,随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广泛流传,七夕这一天被定义成天河两边的牛郎和织女通过“鹊桥”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就日益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无论是汉代以来的“求智巧”,还是魏晋南北朝以后的“鹊桥会”,都离不开中国古人对天文星象的长期观测和丰富的想象。西周先民时代,古人就以“牵牛”、“织女”对银河两端的遥遥相望的一对星象进行命名。《诗经·小雅·大东》中记载:“维有天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千牛,不以服箱”。这是可查的关于牛郎织女最早的记述。 牵牛、织女二星的命名,体现了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家庭生产模式。耕织结合、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生产方式,牛作为农耕的主要工具,在中国古代具有神秘力量;而采桑、养蚕、织布则是中国古代妇女们的专业。人们用牵牛、织女来命名这两颗星,包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古人的星辰信仰以及对自身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崇拜。夫妻恩爱,儿女双全,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正是中国封建基本家庭模式和家庭生活的缩影。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源远流长,不仅与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结构有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对婚姻家庭及爱情的一种理想: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平等婚姻的向往。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恩格斯曾分析“古代的爱”和“现代的爱”,并将平等互爱与强烈持久视为“现代的爱”的标准。中国古代虽然长期处于三纲五常统御下的封建社会,但青年男女对自由与平等的“现代的爱”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止。 牛郎织女的故事蕴含了古代平民打破传统礼法和封建秩序,表达了自由恋爱的渴望。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门户观念根深蒂固,门第与财富始终是缔结婚姻的客观条件。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织女是仙界的金枝玉叶,而牛郎则是一个放牛的穷小子。与传统的“门当户对”思想相背离,牛郎织女神话传达出婚恋不依托于门第而以双方感情为前提的信息。牛郎织女相恋结婚后,男耕女织,夫妻恩爱,还生了一对儿女。后来王母以银河拦截,牛郎用瓢从天河往外舀水,王母被迫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这个故事通过宣扬平民通过不断地斗争获得幸福的权利,表达了漠视爱情、以出身和门第为婚姻基础恋爱的封建秩序的反抗。 牛郎织女的故事寄寓了古代女子摆脱从属地位和卑微角色,表达了婚姻平等的向往。理学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法规定了古代女子的附属地位,在这种主流文化的熏染下,婚姻观念充溢着不平等色彩。与正统男权主导的观念相异,牛郎织女的故事所描绘的男耕女织、互敬互爱的家庭画面,彰显了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表现了部分女子对平等的婚姻关系的追求。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萌芽于先秦,渐成于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故事框架基本确定。尽管不同的历史时期,故事的细节和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但其中蕴涵的以家庭为核心、以子女抚养为神圣职责、对爱人的忠贞不渝的观念却穿越千年,温暖后人。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可以想象,千年前某个七夕的晚上,当中国的古人抬头仰望星空之时,看到牛郎用担子挑着两个孩子走过鹊桥与织女会面,内心充满了多少温情和希望。(王法治) 更多中国理论权威解读,尽在海外网—中国论坛网(www.china-theory.cn)。 |
重磅! 加拿大移民新政 清理"低端外劳" 留学生也受影响 下周生效!
移民 昨天 18:56
加拿大联邦最低工资即将上涨 多个行业将受益 这些人的钱包要鼓起来了!
加拿大 昨天 18:55
国际 昨天 17:18
国际 昨天 17:16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