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3月2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图源:新华网) 3月24日,习近平主席在法国尼斯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见前,马克龙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国礼——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论语》的早期翻译和导读,曾对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可以说,这部中国经典见证了历史上中法文化碰撞出的人类智慧的火花,更反映了“中国文化热”在欧洲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走进法国的不少书店,都可以找到《论语》这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译本。对于孔子,法国人乃至很多欧洲人都不会陌生。除了翻译文献这一载体,孔子学院对中国文化在欧洲的深入传播功不可没。数据显示,欧盟国家现已建立起131所孔子学院和251个孔子课堂。习近平主席开启此次欧洲之行前,8名意大利学生就用中文给他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这些青年学生就读于罗马国立住读学校,这所学校的孔子课堂项目隶属于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文作为在读学生的必修课,课时比意大利文和英文还要长。这些意大利年轻人通过在孔子学院的学习,已经可以流畅地使用汉语,并由此接触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知识。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鼓励他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成为中意文化交流的使者”。 今天的欧洲年轻人为什么希望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欧洲掀起的这一波“中国文化热”背后,是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上扬的中国在欧洲带来的“中国热”。2018年中欧贸易额高达6822亿美元,充分彰显中欧利益交融程度之深,也说明欧洲各国都希望搭上飞速前进的“中国快车”,寻觅机会、分享红利。要想做生意、谈合作,就需要语言的顺畅交流来架设沟通的桥梁,就需要文化的互融互通来达成理念的共识。懂中文、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世哲学,就能和中国客户打好交道。了解中国文化,就能找一份好工作、谋一个好前程,已成为不少欧洲人的共识。 近年来,伴随着中欧各方面、多层次交往的深入,不少最初抱着实用主义心态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欧洲人渐渐发觉,中国文化蕴藏着丰厚的底蕴。领略到其中的魅力,更多凭着兴趣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欧洲年轻人开始主动拥抱中国。他们爱上了中餐,练起了太极,欣赏中国的音乐与画作,阅读中国的典籍与小说。以“中国文化热”为契机,青年一代的思想对话和文化交流,对促进中欧人民的友谊具有深远的意义。中欧之间的伙伴关系也将因为这样更具人文色彩的互动方式,而更为深入人心、源远流长。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欧作为维护现行国际秩序的两大重要力量,更需要进一步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丰富双边的交往,共同肩负起促进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主义的艰巨使命。欧洲“中国文化热”将凭借强大的亲和力与柔性力量,为中欧双方跨越偏见、增加互信作出新贡献。(海外网评论员 吴正丹)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
多伦多 3 小时前
台湾 3 小时前
中国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