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不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加新网CACnews.ca| 2020-6-23 09:27 |来自: 华人在纽约

据彭博社最新报道,中国放弃了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的一场关于认可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败诉裁定的争讼,本月15日是进行争讼的最后期限,彭博社认为“中国输掉了与欧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争端”,这为欧盟对中国进行关税报复行动打开了大门,并可能也会使得美国获益。


欧盟相关网站信息显示,截止日之前中国没有提起争讼

中国此次放弃争讼,被一些媒体解读为等同于世界贸易组织(WTO)宣布中国退出WTO,认为此举相当于中国认可了自身非市场经济地位,将对国际尤其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WTO市场经济地位为什么重要

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并未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这一地位之所以重要,一个主要原因是它影响着中国被“反倾销”成功的概率,反倾销能够成立的必要前提是:从反倾销发起国的角度来说,是该国进口商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


2016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

在近15年来对华反倾销申诉之中,欧盟和美国的比例占一半以上,所以欧美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成为重中之重。

在进口价格已定的前提下,如何确定“正常价值”成为成功立案的关键。非市场经济国家不能使用本国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作为“正常价值”,只能任由调查发起国选用替代国同类产品价格作为“正常价值”,因此不具备“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相对被动,其出口商品更高概率被他国成功“反倾销”。

由于WTO规则并未对“市场经济地位”做明确的定义,中国能否在加入15年后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引起了争议。中国认为期满后可以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反对方认为应根据WTO成员方的法律与程序应当认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中国赚了多少?

有关分析显示,加入世贸组织15年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目前,中国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官方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3.96万亿美元,约为入世前的8倍。其中,2015年中国出口额达22765.7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约7.6倍;进口额达16820.7亿美元,增长了近6倍。

奥巴马称:将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实际上,这场争端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那时的美国还在“奥巴马”时代。

据当时华尔街日报报道,奥巴马(Obama)政府正式决定不会给予中国认为其应得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中国敦促美国和其它国家降低进口关税的同时,此举势必引起中美关系紧张。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中国将在2016年底在全球范围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但奥巴马政府对此持不同意见。

当时的美国政府一位高级官员在采访中声称,美国不会改变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的地位,中国加入WTO的协议并未要求美国或任何其它WTO成员国在2016年12月11日之后自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如果中国希望获得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并从中受益,就必须改变自身的做法,让市场在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奥巴马政府声称,中国必须正式提交申诉,挑战美国的决定。中国尚未提出申诉。当时的知名财经媒体CNBC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报道,标题为“奥巴马政府将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也坚持称,世贸组织条款并不意味着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正式宣布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6年也发布消息称,关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的地位,已决定继续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日本将维持容易对不当倾销征收高关税的“反倾销税”机制。

现在,经过四年的努力和等待,在欧美日等一致行动之下,中国在最后截止日期之前仍然没有提起争讼,不知是何原因或出于何种考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夫妻千万房产被独生女抵押贷款换取加拿大永居卡

华人 2 小时前

吴京捧红的“白眼狼”,爆红后反咬吴京

娱乐 4 小时前

TVB知名主持炮轰三大港姐,暗指几位应被除名....

娱乐 4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