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中美两个国家都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大国,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只要愿意在彼此尊重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和平共处则是百姓之福、世界之幸。但特朗普上任以来,变本加厉强调“美国优先”政策导致在美国国内关于中美全面脱钩的论调是此起彼伏。但客观上,中美全面脱钩就是个伪命题,中国从来就没有全面挂钩,也就谈不上所谓的全面脱钩,但中美两国之间各种矛盾的尖锐化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把中美两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矛盾的尖锐化和公开化当作是中美脱钩来看的话,那中美适度脱钩则就是很正常、很现实、也是很必然的事情,因为中国已经不是昔日的中国。 ![]() 中美两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本着各自国家利益艰难地走到了一起,一路不平坦,磕磕绊绊,但为了遏制苏联这个共同目标还是坚持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可苏联解体后,共同威胁不存在了,中国问题就成为了主要矛盾,甚至矛盾在不断升级,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美国对崛起中的中国定位没有变,那就是中国应该永久成为美国的“超级胎盘”而不能是一个威胁美国秩序和领导力的竞争者和挑战者。 但在美国人看来,当今的中国作为美国“超级胎盘”的“中美国”时代已不复存在了。毕竟中国早就不是过去的中国,美国却还是停留在“冷战思维”的那个美国,无论谁当了美利坚的总统都会把中国当作对手和威胁而不是建设性的合作伙伴。同样,崇尚多极世界和独立自主民族性格的中国放弃昔日的“中美国”模式也就成为自身发展现实中的必然选择。 美国不允许中国人或东方人做本该属于似乎只有白人才能做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高精尖的玩意,这才允许中国有资格成为美国的“超级胎盘”。但中国长大了,没有经过美国的同意,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梦想,也希望搞点有世界影响力的玩意,比如航天、航空、5G等这些高端东西,不想再继续维持昔日以消耗资源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这就让美国渐渐失去了习以为常的“超级胎盘”供养,此时“白人至上”的美国就认为中国不地道、离经叛道,不遵守“中美国”游戏规则,于是“美国优先”就成了制裁中国的唯一借口,中国必须优先成为美国的“胎盘”而不是美国的竞争对手。 如果说中美经济过去所谓的高度一体化是“中美国”模式的重要体现,那可以说彼时的中国希望与美国经济实现高度融合,“借鸡下蛋”来发展自己,尽管中国也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而如今中国不经意与美国经济脱钩,就是不自觉摆脱“中美国”单一模式的约束,中国不再是如前那么需要美国,尽管也渴望向美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但不断强劲发展中的中国希望与美国的高端合作领域都被设定为美国合作的禁区,由此导致中国与美国的合作不再有利于中国的再发展和再创新,相反得到更多是来自美国的掣肘和限制。但中国再发展需要全球化合作,也需要全球化市场,这就必然导致中国摆脱美国的限制,不再成为美国希望看到的经济附庸,这或许就是现实意义上的中美脱钩,不仅是经济脱钩、科技脱钩,也是价值观的脱钩,道不同不相为谋,国不行不与为伍,中国在全球化布局中有了新的举措,比如得到包括西方国家在内认可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第三方市场建议。 中国主观上不想脱钩但客观上已经渐行渐远,美国主观上不想脱钩但客观上在主动脱钩,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不可控、不听话的竞争对手,也是挑战美国利益的“坏孩子”,而不再是美国眼里习惯和喜欢的“乖孩子”。 特朗普继续连任是大概率事件,“美国优先”是特朗普的既定政策,美国对中国强硬政策将会持续加码,跌宕起伏的中美关系加速脱钩也就不是神话了。 一是,美国继续减税,维持弱势美元,倒逼重点制造业回流,投资回流,扩大出口。二是,美国继续加大对中国的高关税,“订单拿来,关税给你”,以此逼迫次级制造业尽快离开中国,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以此实现美国大幅度减少从中国的进口。三是,美国一直努力加大在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问题上遏制中国力度,以此逼迫其他国家减少与中国合作。四是,美军会加大在台海、南海、朝鲜半岛等中国周边热点地区的热度,不断为中国制造新旧矛盾,借此“营商环境恶劣”来严重打击外资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五是,美国一直在积极扶持东盟和印度等国家成为中国制造业替代国,找寻自愿当新“胎盘”的国家,加大从非竞争对手国家进口的力度,以此解决对中国贸易严重依赖的问题。 中国多次誓言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守护包括生物安全在内的国家总体安全观,这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绝不能有失。中国和美国本是两个主权独立、但性格迥异的世界大国、军事强国,但走到今天,时移世易,只能说或许脱脱更健康,至于脱多脱少、脱与不脱,也只是个大国博弈掩盖下的文字游戏罢了。 宋忠平 凤凰卫视评论员 主持人 教授 |
科技 1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