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近年来,“冬病夏治:三伏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而对此了解的人并不很多。 所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即一年有两次改善体质的节令。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三伏贴”和“三九贴”都是运用中药外敷以补虚祛寒,治疗一些虚寒性疾病的中医传统“内病外治”法。“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三九贴”则是“冬病冬防”,是“三伏贴”的延续,也是对“三伏贴”的补充和巩固,使患者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三九”为二十四节气“冬至”后的三个九天,在节令上为“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时,人体的阴气最盛,阳气最弱,寒气最易侵袭人体,容易诱发或加重呼吸道等慢性疾病。如果在这个时期选用辛温、走窜、通经的药物,于膀胱经及任、督脉上进行穴位敷贴,经几个小时取下,可起到温经散寒、疏经通络、增强体质的作用,还可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发作,并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孩子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所贴药物很容易经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所,贴“三九贴”较成人疗效更佳,尤其对体弱多病的儿童最为有益。一般大于2岁的小朋友都可以进行“三九贴”,尤其是2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抓住每年两次改善体质的时机,及早调整好身体。 “三九贴”的功效来自它的配方和选穴,医生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在不同的穴位贴敷。正所谓“辨证选药,辨病选穴”,即不同配方的“三九贴”功效不同,可疏经散寒、健脾补肾、温肺逐痰、调节脏腑等。 “三伏贴”与“三九贴”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虚寒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虚寒性胃病、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宫寒、痛经、带下量多、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等。如有以上病状,一般要连续贴敷三年。 如果夏天贴了“三伏贴”,最好在冬季继续贴“三九贴”以巩固疗效,减少发病率。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可贴“三九贴”。 贴敷时间:每九一贴,两次间隔十天,共贴3-4次。 一九:12月21日-12月29日; 二九:12月30日-年1月7日; 三九:1月7日-1月15日。 加强时间:1月25日-1月27日。儿童贴敷时间一般为0.5-2小时,成人为3-5小时,根据个体差异可适当调整,如贴敷部位出现痒、疼,可减少贴敷时间。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