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生命的最后时刻 袁隆平最关心的还是杂交水稻

加新网CACnews.ca| 2021-5-22 10:17 |来自: 新华社

袁隆平在实验田观察水稻长势(2007年5月10日摄)。新华社


尽管医院全力救治,家人在床边唱着他喜欢的《红梅花儿开》等歌曲,期盼他能够睁开双眼,但最终还是没能迎来奇迹。


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14时许,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房里的橘色灯光下,合上双眼的袁隆平遗容安详平静,3个儿子给老人家盖上红绸毯。在家人陪伴下,袁老的妻子邓则进入病房,坐在一把椅子上,静静地陪着袁老遗体,面容悲戚。


16时许,灵车缓缓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下车辆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一路走好……”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告诉记者。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


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说28℃,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记者了解到,就在去世前两个月,袁隆平还在杂交稻基地工作。


2020年12月,袁老已达90岁高龄,尽管家人和同事担忧他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按往年一样前往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


刚到三亚,袁老主持召开了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攻关目标项目启动会。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李建武拍摄的一段视频里,袁老说:“我们在这个会议上把任务落实下来。”大家齐声回答说“好”,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袁老每年都会到三亚南繁基地工作三四个月。身体状况好的时候,他几乎天天都会到田里,查看每亩穗数、谷粒大小、是否有空壳。


这次到三亚,因为腿脚不便,袁老不能经常下田,他就在住所拿起显微镜,仔细观察第三代杂交水稻种子,做详细记录。有一次,他担心一个科研活动组织得不好,没来得及通知秘书,就单独叫上司机,赶了过去,急得秘书和家人直跺脚。


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每天吃饭、散步、临睡,袁老都在思考第三代杂交水稻的事情。“经常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说这个事情可以这样,那个事情可以那样,完全不像一个91岁的老人。”


正是因为有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他才能带领团队开展杂交稻攻关,不断刷新产量纪录。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


袁隆平写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目前已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20世纪80年代以来,袁隆平通过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业技术人才。1990年以来,袁隆平受联合国粮农组织委托,以首席顾问身份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国等国指导杂交水稻技术并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


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种植,年种植的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1981年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20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拜登政府要特赦100万非法移民?结婚就有绿卡?

美国 24 分钟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