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和前妻梅琳达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在19个州累计购买了超过24.2万英亩(1088.6平方千米)的农田,以及2.7万英亩的娱乐土地和过渡土地,相当于两个纽约的面积。
比尔盖茨成为美国数量最多、面积最广的私有农田主。
麦当劳的土豆也来自盖茨的农场,就在华盛顿州,超过14000英亩的农田,种着巨大的马铃薯。
根据福布斯富豪榜实时数据,目前比尔盖茨的个人财富达到1293亿美元,位居全球第4,仅次于贝佐斯、马斯克和LV掌门人阿尔诺。
在美国买一块农场需要多少钱?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美国农地的平均价格为每英亩4100美元,如果拥有1000英亩土地,大约需要2700万人民币。
粗略统计,比尔盖茨的26.9万英亩农田,大约需要75亿元人民币。
当然在不同的区域土地价值有较大的差异。
在土地相对便宜的美国中部地区(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想拥有1000亩土地需要付大约100到200万人民币,而在土地最贵的加州地区可能需要付1200万人民币才能获得相同面积的土地。
在美国,买地和买农场是两个概念,土地只是一块空地,可能上面没有建筑物也没有农作物。而美国农场大多数已经是成熟的经营状态,一般按英亩来计价,几千到几万美元不等。另外农场的设施很重要,有无大棚价格都会差距很大。
比尔盖茨的私人投资公司 通过22家空壳公司购买农田
比尔盖茨拥有农田最多的州是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拥有农田69071英亩,其次是阿肯萨斯州(ARKANSAS),47927英亩;以及内布拉斯加州(MEBRASKA) ,20588英亩。
足足26.9万英亩的农田,都是由盖茨私人的投资公司Cascade Investments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实体购买持有的。
公开记录显示,Cascade Investments 通过全国至少 22 家有限责任空壳公司的网络购买农田。CascadeInvestmentse投资领域还涉及食品安全公司Ecolab、零售,二手车经销商轰鸣和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
而掌握着CascadeInvestments的是迈克尔·拉森,20多年来一直管理着盖茨夫妇的个人投资项目,以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大量资产。
1994年,盖茨夫妇就已经聘请拉森,他将这对夫妇在微软45%的股份进行了分散投资,据2014年《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这些投资包括汽车公司AutoNation、剑桥的查尔斯酒店、旧金山的四季酒店、以及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爱荷华州、路易斯安那州至少10万英亩的农田。
实际上这并不是盖茨第一次涉足农业。
早在2008年,比尔盖茨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就宣布拨款3.06亿美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的小农中推广高产和可持续农业。
比尔盖茨也并不是唯一进入农业的富人。虽然盖茨是美国最大的农田所有者,但他绝不是最大的个人土地所有者。
在《Land Report》年的美国100大土地所有者名单中,比尔盖茨夫妇仅排名49位。
位居榜首的是自由传媒集团( LibertyMedia)主席约翰-马龙,他拥有220万英亩的牧场和林地;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JeffBezos)也在大规模投资土地,他拥有42万英亩土地,主要在西德克萨斯州,排在第25位。
然而,农田资产并不是盖茨夫妇持有土地的唯一组成部分。
2017年,CascadeInvestment还在凤凰城西部边缘购买了24800英亩土地。这片土地与10号和11号洲际公路相近,未来将用于构建新型社区,预计将包括多达8万套住宅,3800 英亩的工业、办公和零售空间等。
国际粮价创8年新高,比尔盖茨早有预判?
土地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但全球人口在不断上涨。目前全球人口总量已经达到78亿左右,且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在增长。
联合国数据显示,预计世界人口在未来15年内将增加超过10亿,到2030年将达到85亿,之后人口将继续增长,2050年达到97亿,到2100年达到112亿
。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全球对粮食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之下,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明显,土地将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近一年以来,国际粮食期货大涨。玉米期货价格翻倍!涨幅101.84%达到6.64美元/蒲式耳!
而这一数字同期只有3.23美元;大豆和小麦价格近一年分别涨了79.52%和35.95%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食品价格在2020年中都上涨了20%左右。
比尔盖茨之所以购入大量土地,也或许是在为未来做准备,或者看到全球粮食市场的增长空间。
比尔盖茨或许在下一盘大棋。
此页来自:加拿大新闻网 https://cacnews.ca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