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中国 查看内容

俞敏洪退场 学历贬值的今天 留学还有必要吗?

加新网CACnews.ca| 2021-11-9 13:58 |来自: 谷雨星球

这两天,中国留学黄金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留学教父”俞敏洪上了热搜,全网都在敬他是条“汉子”。



■双减后,俞老师先是主动关停光装修费就几十个亿的1500个教学点,并承诺无条件退费,至此并未闹出任何退费风波。他还为农村捐了八万套崭新的桌椅。


这条新闻看得我很唏嘘,不夸张地说,新东方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的留学编年史。


新东方发展之快也是赶上了中国留学极速爆发的几十年,留学走入了中产家庭,出国上大学从实现美国梦变成了一件性价比越来越低的事情———海归的工资增幅甚至赶不上美国大学学费的涨幅,学历贬值严重。



■数据来自Unicareer。《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应届生海归起海归在7万元左右一年,远超国内大学生。而2020年报告则显示平均年薪与国内大学生差别不大。


很多人常说,教育不能只看眼前,要懂得“静待花开”,得把时间拉远一点。


这期的作者——陪伴上千个孩子出国的升学顾问、同时也是位妈妈的Gloria,来跟大家聊聊,她在留学行业这十年,看到“花开了吗?”



我2012年进入留学行业创业,短短十年见证了留学预热期、爆发期和冷静期三个阶段,走完了日本、韩国等国长达几十年的历程。


随着时代不同,父母经济情况的不同,留学生群体在不同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细细想了下,我接触过的上千个学生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电影《中国合伙人》


第一个阶段是2012年-2014年,学生差不多是93年到95年左右出生的这代人,这个阶段留学仍是非常小众的事情,我称之为“追梦人”阶段。


当时来找我们的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来自最顶尖的体制内高中,一类是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成绩也很不错的孩子,他们普遍很有内驱力,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为了追求更不一样的教育,所以顾问的工作也很清晰,就是帮助学生们实现梦想。


那个时候竞争没这么激烈,在申请季最后几个月集中突破,搏一把也能考进名校。


弊端也很明显,哪怕学生进入了很好的大学,因为准备不够充分,所以英文也好独立生活也好会遇到不少难关,“如何融入美国”是最多人



第二个阶段是2015年-2018年左右,这是个留学走入中产之家,井喷的的时代。这个时代学生非常多元,我称之为“百花齐放“阶段。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中分流。


那几年留学生人数暴涨,”海归变海带“,原本读体制内的家长不得不算一笔账,在国内也能上个985、211,出国不考个前20不如不去。毕竟留在国内费用低,生活更舒适,找工作时也不见得差。


2016年的美本录取也释放了一个有趣信号:体制内高中的录取情况不如以往,去年某些学校还能录个7、8个,这一年只能录个一两个,录取大跳水。


这些名额都给了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


■ 纪录片《世界的孩子》


”要出去不如早出去“,不少牛娃选择十四五岁就去美国读高中。我特别佩服这些父母,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做情感割舍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但仅从申请大学结果上看,还是很值得的。


这是中国本科留学发展最好的几年,百花齐放,开设国际课程的高中也在以一年超过60所的速度增加,行业欣欣向荣。


从申请上来看,在这个阶段,一个学生材料拿过来,我们基本上能预判出来孩子能进到什么梯队的学校。


■ 数据来自新学说2020年《中国国际学校发展报告》,2018年国际学校新增数量达到巅峰。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8年到疫情后,我称之为”共同富裕“的时代——学生去美国读个书不难,想上名校却越来越难,花费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源自“内忧”。


留学热潮后,留学生暴增,原本物以稀为贵的海归学历贬值严重。那么导致选择出国的家庭更理性,希望以名校来稳住投资回报率


每个孩子背后都站着一支庞大的队伍。家长培养孩子就跟就跟打造偶像一样,规划没有最早只有更早,背后请了顾问机构、早规划机构、背景提升机构、培训机构等等。幼儿园开始规划的比比皆是,上了高中找顾问一顾问还不够,还得找三个。



■ 数据来自美国门户开放报告,中国留学生的增速从2015/16学年的8.1%降至0.8%。


内卷到头,就是同质化的竞争——你有的,我都得有,出国前砸个几百万太正常了。


这几年学生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打个比方,哪个学生谁没2-3篇论文啊?我一直开玩笑说孩子们不是去读大学,而是去抢教授饭碗的,教授手上还有好多论文没发不出去呢。


但对于顾问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反倒更难带了,普遍遇到的情况是躺平和拖延。


“我妈妈让我出国,我就去呗。老师让我上课,我就去呗。”


他们从小就读包玉刚、德威这类瞄准出国方向的学校,从没想过为什么要出国,很多原本需要自己去思考的决定都已经由父母做好了,缺乏了深层次”我想出国“的内驱力。



■?留学市场规模超过了4200亿元,赶超爆火的茶饮行业。


”外患“源自美国在政策和专业上限制中国留学生的举措。


目前,中国学生想去读一些敏感学科的专业几乎不可能了。虽然美国说大力鼓励留学生留美,但鼓励留学生又不一定是鼓励中国留学生,还有印度、东欧的国际生在嗷嗷待哺呢。



”内忧外患“下,家长砸下的钱越来越多,结果却越来越不确定,从而越来越焦虑。


从根本上来看,焦虑源自信息不对称,源头是不够了解美国大学,常被忽略却最重要的反倒是那些不怎么需要花钱的事。


1.就读高中的名气


国内高中几乎决定了孩子能申请学校的上限。


学生提交材料里的学校档案(School Profile)很重要。一般来说,名校招生官更愿意录取与他们信任纽带更紧密的高中的学生。哪怕背景再雄厚的新校,也需要几年的沉淀才能被大学看见,招生需要时间来认识学校,了解学校生源质量、GPA的含金量等。



我之前有个学生来自一所中等学校,孩子确实优秀,成绩一直第一名,也拿了不少奖,妈妈期望也非常高,但最终只进了个前50的文理学院。


同等申请材料,要是学校好一个档次,结果肯定会好许多。


2.学生的成绩


美国大学招生官常说我们最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如此,只不过成绩占比非常高。


申请藤校时候,成绩占了60%以上,申请30-50名成绩能占到80%+。一问学生的高中和成绩,专业顾问能大差不差地定位学生匹配的大学。


比如排名第30位的纽约大学,每年国内录取200人不到。国内最顶尖的双语学校每年能录了4、5个,在学校排名至少是前50%。如果孩子在中等偏上的学校就读,要想进纽约大学,学校成绩至少也得排前三名。



像一所知名高中的学生申请前40大学的话,GPA不能低于3.6(总分4),托福105分,SAT1450分至少的,成绩到位了就成功了90%。


3.对美国大学的认知


很多家长执着于让孩子上名校,是以为美本录取跟高考按分数择优录取一样,前10名考不上就去前20,前20考不上就去前30,考的大学排名越高,孩子就越优秀。


美国大学排名也并不能代表申请的难度,比如排30名的塔弗茨的难度可能比排20位的埃默里还高。


更何况,美国大学并没有一个标准的排名,各种各样的排名层出不穷。


像Payscale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毕业后起薪最高的大学不是哈佛,不是麻省理工,而是一所几乎查无此人的文理理工学院Harvey Muud College。



美国大学种类繁多,专业也五花八门,交叉学科非常多,包容性极强。


去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优势之一,就是无论什么样的风格的孩子,都能找到适配自己的好学校。


我有个爱写作的学生读了一个不参加综合排名的Amazon college,这是少数本科阶段就提供出版学专业的大学,读书期间可以出版自己的书。


若孩子有了明确的偏向,那专业的优先级排在大学排名之前。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那就尽可能进一个排名高的综合类大学,探索空间更大。




教育上常说的一个词叫“静待花开”,我第一届学生也有结婚生孩子的,也算有资格能聊聊“花开了没有?”


就我看到的情况来说,出国给学生们带来大多是积极的影响,大家可以放宽心。


离开父母的臂膀后,孩子会成熟和长大许多。大一暑假来看我们,我都会感叹他们的变化,尤其是男孩子特别明显。他们在外面会历很多的不容易,但都能撑过来,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脆弱。


他们特别看得开,比父母看得开多了。不能适应的学生都是极少数,实在读不下去回来的,我五六年才碰到那么一个。


大多数情况下,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不错的出路,投行、IT、咨询是最多学生从事的行业。而且他们普遍更重视自我认可度,大多也有着对他人的包容心和一个自洽的状态。


■ 小??上有很多留学生博主,这个博主就毕业自伯克利,经历了纠结还是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些年让我很可惜的一件事,就是不少人担心社会认知度不够,而不愿意去读文理学院。


其实,高中处于中间段的孩子们到了文理学院后变化非常大。在博雅教育下,心态更加平和,非常关注自我的成长。大学毕业后,她们大多会去藤校读研究生,毕业后也都发展得很好。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比部分急吼吼一进大学就想着找工作、找实习的藤校学生更享受了教育的过程,更加发现了自我,反倒路走得更稳当。



■?数据来自Ipsos《2020海外留学趋势报告》。


整体而言,站在十年后来看,留学生只是这些学生身上无数个身份标签之一,对个体的影响差别很大,几乎很难对命运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非要说我有什么建议,那对于非常在意性价比,想要实现美国梦,需要踮起脚尖才能送孩子出国的家庭,我劝就再考虑下是否要去美国上本科,回报肯定是没有想象得那么高。


我提醒一句,一般来说,出国整体花销至少是学费的2倍以上。


而对坚定要出国的家庭,我送给大家一句留美多年历史学家许倬云的话,用以共勉:“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做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能超越你未见。”


走出去,看见不一样的世界,“有远见,超越未见”,更有了可能。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丈夫被判33年,“泰国坠崖孕妇”要到70岁才能离婚?

社会 5 小时前

被好朋友骗走30万加元!骗子被判9个月居家监禁,无能力还钱

加拿大 6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