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从不屑相亲、到躬身入局,从拒绝标签,到策略迎战......韩钰文坦言,自己被打击过信心、磨平了棱角,但她不后悔入局。 在她看来,高学历相亲是时代大潮,“打不过就加入”是一种明智姿态。 跟韩钰文的见面是在2021年12月末。那时候,距离她接触高学历相亲刚过去半年。 浅米色毛衣、白色阔腿裤、棕色小皮鞋,韩钰文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温柔小女生。 她低头看着眼前的一杯手冲:“我也买了咖啡机,周末起床做一杯拿铁。” 这是我们在上海街角的咖啡店落座后,韩钰文说的第一句话。 “然后抱着我的猫找个电影看。” 她拿起咖啡喝了一口。 “后来我才发现,但凡我早点开窍,可以利用好多周末去相亲......”。 三句不到,对话就被她自己拉入正题。 韩钰文来自安徽一个小县城,父母都是语文老师。当初取名的时候想着孩子文科一定好,才有了“钰文”这个谐音梗姓名。 93年独生女,本科就读于上海某211大学,后考入上海交大读研。毕业后,在文科女硕士的三大出路“HR、运营与产品”里,她选了HR。这就是韩钰文简单又顺利的前28年人生。 震撼发生在2021年6月。 那一天,加完班的韩钰文刚到家,脱鞋、扔包、躺床,以舒适的姿势打开了微博。热搜第二名为“交大硕士开发相亲小程序”,出于对校友的亲近感,她没看完标题就点开了。 她本以为是看个创业励志故事,打算点个赞就划走,却在话题下面刷到了凌晨两点。 缘起是,有网友发了几张相亲平台的截图,韩钰文盯着那几张图,双指放大,看了又看。 她回忆,“有一个女生,清华在读硕士,上海本地人,写了好长的自我介绍,逻辑清楚、文风活泼,封面照是穿着碎花裙的全身照......” “不是艺术照,是那种很日常的照片,但真的好美噢。”韩钰文强调。 “这样的都找不到???”她在这句高赞评论下回复:“你信?水军营销罢了。” 没想到她被传图的博主直接回怼:“真是又酸又傻,多的是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的人。” 她不是不知道985相亲局,2021年上半年一篇火爆全网的《通过层层筛选,我在985相亲局上见证高端的失败》还被她转过朋友圈,配文“这不是高端的失败,这是爱情的失败”。 正气凛然,姿态高昂。 她认为,那是年龄30+精英人士的格斗场,广大“普通硕博+打工人”,没闲心参与。韩钰文不服,搜索了更多信息以佐证自己的猜想。 她打开堆满“大神带飞Excel”、“职场穿搭”、“大厂鄙视链”的小红书首页,搜索:硕博相亲。 首页瞬间变成“24岁的我为什么主动相亲、女博士相亲记第35次打卡、相亲学历鄙视链”、“朋友圈传疯了”...... 图 | 韩钰文供图 韩钰文感觉自己被算法骗了。她以为的“小众”,可能早就是别人的“日常”。 鬼使神差地,她跳下床翻箱倒柜,找到硕士学位证书,一口气注册了两个平台。 她选择了名校相亲的两大巨头:一个起源于北京,清华用户居多;一个起源于上海,上海交大用户居多。 那晚的她虽然有点小激动,但也没有要开始线上相亲的意思。韩钰文承认,只是想开开眼界,关于脱单,她并不着急。 “一是当时感觉自己年纪小。是组里最年轻的,当然要先搞好事业。二是一路走来挺顺利,求学和恋爱没什么挫折。谈过三段恋爱,都是我主动结束的。” 其实韩钰文的考虑,也是大部分单身硕博的心态写照。 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婚在人生重要性上的排序降低。 “硕士毕业二十五六岁,博士毕业一般就快三十了,如果工作几年就更晚......”新华社曾专门撰文评论当代年轻人的晚婚现象。 而三段恋爱经历也确实能让韩钰文心态更稳。一场覆盖了5156位单身硕博的大调研显示:单身研究生中“母胎SOLO”的比例高达33%。(注:“母胎SOLO”指出生到现在恋爱经历为0) “不过,毕业以后,异性缘突然断了。工作三年,单身三年”。”韩钰文尴尬地笑了一下,“身为HR,不好对公司员工下手;同事之间也仅限奶茶拼单,一丝暧昧的苗头都没有。” 2021年上半年,组里唯一的晋升名额给了她。职场顺利,意气风发——那时的她以为,爱情会像事业一样,有着光明的未来。 两周过去,韩钰文注册的相亲平台没有任何新消息提醒。她都快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组里来了新人。 是一个96年的人大硕士,领导直接面试后敲定的,简历都没过韩钰文的手。她决定主动打探来头。 韩钰文工位 | 供图 与韩钰文寡淡的工位不同,妹子的桌面摆设充满了青春气息:泡泡玛特、口红、小镜子、马克杯,还有一张情侣照立在电脑旁。 韩钰文清楚地记得她们当时的对话: “男朋友很帅气呀,部门的单身男看到要心碎咯。” “不是男朋友啦文姐,是老公~婚礼还没办,不过已经领证了。” “研究生同学?” “不是呢,是研二的相亲对象,爸妈安排了十五六个,最后一个才看对眼。” 年纪小?人生顺利?韩钰文自以为的“优势”和“骄傲”,被一个25岁已婚少女寥寥几句给碾碎。更何况人家还是同组新人。 “我当时都喉咙发紧了你知道吗,随便找了个借口就回工位了,一下午都不在状态。”说完,她把手里的小半杯咖啡一饮而尽。 韩钰文不知道的是,95后入局相亲场,确实比很多人想象得要早。 某硕博专属婚恋平台最新《2022年用户使用报告》显示,“从用户年龄来看,'90后'占比86%,其中1995年用户最多。从用户地域来看,上海女性用户占比最高,达66.2%。” 一线城市95后的批量式涌入,正是当下高学历相亲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 “可能是现在的研究生接触信息多、心态更开放吧,那个新人妹妹谈到相亲就一副很平常的样子,反倒是我,还是扭扭捏捏的”。韩钰文分析道。 与人比较,既是万恶之源,也是催征之鼓。韩钰文第一次有了紧迫感。 “仿佛回到了考场上,有人先交卷了,而我才刚写好第一题。”她想起手机里沉寂已久的高学历相亲平台。 她觉得有些嘲讽,曾经那么鄙视高学历相亲,轮到自己选择,她也只挑硕博平台。 学者陈铭对此有一句评价,韩钰文觉得再准确不过了:“他们在追求某种效率”。 图 | 韩钰文供图 她认真挑选了照片,揣摩了文字——“自我介绍”改得更具体、“理想对象”写得更笼统。 例如,把“喜欢小动物”扩充为“养了一只美短,两岁了,性格特别好,很亲人......”都说宠物随主人,能意会到主人是一个亲切的姑娘吧?韩钰文解释自己的心态。 而关于理想对象的描述,她只写了一句,“希望你深情、专一,我们一起用心经营两个人的未来”。她担心,太过具体的要求会打消对方申请好友的念头。 韩钰文没想到的是,躬身入局,也拿不回相亲主动权。 她查看了消息记录,两个月内共有11个男生申请了自己,经过初步的筛选,最后成功加上微信好友的,只有5人。 而这5个人,3人在打过招呼后彼此都没有了深度聊天的欲望,一人在加她的第二周火速在朋友圈官宣脱单。只剩最后一个男生,由于个性太直,聊天并不愉快,她委婉地跟对方表示不可能。 对方追问她,择偶标准是什么?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了一句:长得好看吧哈哈哈。 可能是这句话刺激到了对方,男生接下来的话仿佛直接打在她脸上的巴掌:“这么直接吗。。。我还是放低身高和年龄标准才搜到你的。。。我从不搜索162以下的女生。。。” 接着甩来一张截图。 图 | 韩钰文供图 他圈起来的维度,精准地筛掉了1993年出生、身高158的韩钰文。 她觉得有些悲凉,自己二十多年丰满人生被压缩为“身高158、1993年女硕士、公司HR”。 好巧不巧,排除颜值和个性因素,对方“身高180、1991年出生、理工男硕士、原生家庭美满、还有一个妹妹”,正是韩钰文理想中的男友标签。 她尴尬了回了个“祝你早日脱单吧。”然后拉黑了对方。 平复心情后,韩钰文安慰自己——相亲之所以是个市场,就逃不开“交换”的本质,而这些“标签”就是每个人的交换筹码。各凭本事,互相筛选,没毛病。 她迅速调整了择偶策略:放低姿态、预先失败。 曾经,她一度迷恋180以上的大高个。现在,她搜索身高的最低限度是173。 “硕博学历?入场券罢了。”她无奈地摇了摇头。 2021年国庆假日,韩钰文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线下交友聚会。 她提前做了功课,好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她看到,描述985相亲局的高频词汇是“壁垒森严”、“尬聊”、“功利”...... “硕博相亲太TM卷了!” 而她自己的真实感受只有这一句。 地点是在一个咖啡厅,环境温馨舒适。10男10女团团坐,活动从自我介绍开始。 她抽到1号,她想着不太好给活动拖时间,利落地用三句话交代完自己的学校、工作和爱好。 而听到后面9位女生的介绍,她倒吸好几口凉气。韩钰文表示,其他女嘉宾每发言一次,她都在内心咆哮着独白—— “刚刚3号男生说自己喜欢武术,其实我研究生期间练过一段时间,待会儿可以跟你切磋一下~但是最近基本都在家里健身......”(这也太会了!直接示好?既给回应又让人期待,还凸显了自己的优势——身材是真不错啊......)? “我毕业于伦敦政经,留学期间养成了做饭的习惯,后来过于痴迷研究好吃的,认真考虑过要去报个新东方(全场笑)”(性格讨喜!男生女生都被逗笑了!我自己说的都了啥,述职报告吧==)活动期间要进行小组活动,自由组队选择感兴趣的类型。韩钰文注意到她的心动男生选了读书会分享,她赶紧挤过去。 大家在白板上列着自己打算分享的书名,涵盖了文史哲政经......她突然意识到,除了入职初期买过一本《金字塔原理》吃灰,她没有任何一本可以说出个所以然的书。 她默默地溜了,加入狼人杀分队。 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心动互选。韩钰文发现,揭掉学历的硬标签,高学历相亲局与别的什么相亲局并无二致,最终还是要回归软指标。 习惯是否合拍、性格是否合适、能不能宽容和共情等隐性指标是否真正匹配,只有通过实际相处才知道。 她放弃了最开始的内心人选,他确实优秀,却不可能选择自己。她写下一个自认为比较稳妥的嘉宾号码——在8分钟聊天中,跟他的交流倒是有种同频共振的感觉。 但最后的结果显示,她没有配对成功。不甘心的她偷偷询问工作人员,几号男生选了自己?得到的答案是:不好意思,无。 尴尬归尴尬,她自认为这次线下活动还是收获更多,于是给自己下了新的KPI:多多线下见面,积攒经验。 至于为何青睐线下活动,她给了一个很有“小镇做题家”意味的回答—— “如果说约见单个心仪男生是'做真题',那么参加交友聚会就像'刷套卷'。刷得多了,才分得清哪种是“难题”、哪种是“保命题”、哪种是“送分题”,帮助认清自己吧。更重要的是,弥补线上筛选的漏洞,我无法出现在有些男生的列表里,只好出现在他面前。” “另外......我想见识更多的女生”,韩钰文毫不遮掩自己的另一个目的,“见贤则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 韩钰文曾就“约会时如何了解对方家庭,又不让对方尴尬“的问题,请教一个“资深女选手”。 她分享了自己的经验——给对方机会,让他倒杯水或递纸巾,然后夸他有种大哥一样的温暖,是不是真有个妹妹呀......引导对方主动谈论家庭话题。 现在,她和十几个线下认识的女生建了个“神仙姐妹群”,遇到难题就去求助;碰到“渣男”马上预警,帮姐妹排雷。 图 | 韩钰文供图 尽管相亲才半年,韩钰文的心态却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看到又美又强的人还很努力,我会很着急,甚至有点自卑。不过现在见识多了,发现太多优秀的男男女女都在苦苦挣扎,我又释怀了......” “说到底,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生活现状,这是单身硕博的群体焦虑,更是整个社会的婚恋难题。” 而韩钰文始终坚信:行动是唯一解药。 后记:在校稿的最后,我询问她有没有要补充的话。 她说只有一句:“认清婚恋本质之后,我依然相信爱情”。 点开她的朋友圈,那篇吐槽高学历相亲的文章已经被删了。 更新停留在2022年1月1日零点,背景是一张绚烂的烟花图,她身穿蓝色大衣,手举爱心荧光棒,笑得灿烂。 配文:2022年,要更努力啊。(完) |
国际 昨天 22:35
国际 昨天 22:33
国际 昨天 22:32
温哥华 昨天 11:47
加拿大 昨天 11:45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