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健康 查看内容

愈挫未必愈勇 哲学家尼采箴言遭科学家验证:未必然

加新网CACnews.ca| 2022-11-19 00:37 |来自: 世界日报编译陈晓慈/即时报导 分享新闻:

比昂多利洛4岁时因家境过于贫困,遭父母遗弃,如今已19岁的他在领养家庭与周遭亲友的陪伴与支持下似乎已走过创伤阴影。(美联社)


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曾在着作“偶像的黄昏”(G?tzen-D?mmerung)中写道:“没有毁掉我的挫折,必使我更强大。”(Was mich nicht umbringt, macht mich st?rker)。本书自1889年问世以来,这句话就在德语和德语系以外的地区广为流行。


尽管人生并不尽然如此,但这句格言的确点出科学界长久以来的辩论主题:人类心理的韧性(resilience)。


在历经重大创伤如童年虐待、枪枝暴力或是传染病大流行后,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复原,有些人却长久爬不出创伤黑洞?是先天基因遗传抑或后天成长环境影响,导致个体间心理韧性的差异?


尽管科学家对“心理韧性”有不同解释,但普遍认同其为“处理庞大压力的能力”。美国心理学会(APA)指出,心理韧性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学习进而发展出来的行为、思想与行动”。研究显示,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心理韧性的养成,但光只是基因或环境皆无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童年创伤影响大脑 成年后可能罹患身心疾病


美国研究机构在1990年代中期做出突破性研究,证实童年创伤经验与成年后的身心问题有直接关联。研究发现,儿童每经历一次重大危机或压力,成年后罹患身心理疾病的风险就会变得更高。之后科学家开始投注大量资源研究,想了解为什么有些儿童对重大压力特别敏感,特别容易罹患创伤。


加州儿科医师与研究员波伊斯(Thomas Boyce)在实验测试中发现,五分之一的儿童在遭受压力时会产生强烈生理反应:他们大脑中的“战斗或逃跑”反应区异常活跃,压力贺尔蒙的分泌也特别旺盛。数据显示,高敏感儿童若在高压环境下成长,罹患身心疾病的几率更高。


不过波伊斯指出,若父母能提供适当的照顾与支持,高敏感儿童同样能健康成长。


维吉尼亚联邦大学研究创伤性压力与基因的阿玛士达特(Ananda Amstadter)指出,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心理韧性约一半由基因决定,一半由环境决定。她强调影响心理韧性的基因有许多组基因交互作用,并没有单一的“心理韧性基因”存在。


在另一项研究中,杜克大学研究员墨菲特(Terrie Moffitt)与卡斯比(Avshalom Caspi)则证实,受虐或被忽视儿童患忧郁症或做出反社会行为,与帮助调节情绪的基因发生变异有关。专家表示,大脑内调节焦虑与恐惧情绪的区域可能因创伤而严重影响发展。


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能帮助部分经历严重创伤的人康复,而家人的关怀、朋友的支持与在学校的正向经验也都能帮助抵销创伤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人、朋友与社会关怀 帮助面对童年创伤


今年19岁的比昂多利洛(Steeve Biondolillo)就有从创伤中复元的经历。出生于海地的他四岁时因家里过于贫穷遭父母送至孤儿院,他至今都还记得当时被遗弃的恐惧。七岁时,一对美国夫妇拜访孤儿院并计划领养他与另一位小男孩,但随即发生了超过10万人丧生的2010年海地大地震,严重摧毁海地首都与众多城市,也让比昂多利洛心中留下灾难阴影。


所幸领养程序顺利进行,比昂多利洛后随新家庭移居爱达荷州,但仍为过去在海地的创伤阴影所垄罩。领养父母为他与弟弟报名了当地的儿童俱乐部,放学后,他们便到俱乐部与其他的小孩一起玩耍。比昂多利洛表示,俱乐部的辅导人员给予他许多支持,让他有机会诉说自己与众不同的生命历程,也给予他爱与归属的感觉。


如今比昂多利洛已一个从饱受惊吓的孩子,长成一位心怀壮志又有自信的年轻人,他目前在爱达荷州西北拿萨勒大学就读社工系二年级。比昂多利洛表示,未来想将一路所得回馈他人,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比昂多利洛(右)与朋友月前在西北拿萨勒大学聊天。他刚结束早晨的社工活动,未来希望能够帮助需要的人,将成长路上受到的帮助回馈社会。(美联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并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有侵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news@cacnews.ca

64

最新评论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