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新冠肺炎 世界疫情 查看内容

疫情3年 终于快完结了!但世界和生活早已千疮百孔…

加新网CACnews.ca| 2022-12-7 15:21 |来自: 北美留学生观察

以前看不懂的那句,“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三年疫情后,现在不用注解也明明白白。


没人能逃过这场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影响。



北京上海不能,小城镇不能,欧美国家不能,连南极近日都被曝出有近百名科考人员感染新冠。




当世界最后的净土都被迫与新冠病毒词尾相连后,这种传播性极高的病毒显然让全人类避无可避。



三年疫情,我们丢的不只是青春。


我们丢了不用戴口罩呼吸的自由,丢了无障碍在城市间流动的便利,丢了商户闭店后的房租水电,丢了学生在教室课堂里的专注听讲…


也让我们看清了疫情下的一些事实。



01近三年来,新冠肺炎疫情已致使全球6亿以上人口感染,并夺去了600万以上人的生命。同时,疫情也导致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自疫情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巨大恐慌。从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始,各个国家的股市和债市都先后骤然下跌,随后大幅动荡。

首先是各国供应链出现巨大裂缝。导致2020上半年,世界经济受到重挫,于第二季度跌到谷底。中国GDP在当年出现改革开放40余年以来的最低GDP,在那之后,美国、欧盟、日本、英国等国也纷纷陷入深度衰退。随着防疫措施的改进和各国陆续颁布的经济支持新政,全球经济开始反弹。但疫情一波三折,大多数国家都深陷泥沼,严重程度超过2017-201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

图源:经济合作组织随着疫情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各国央行都在马不停蹄地印钱、增发货币,导致全球的通货膨胀率高速增长。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全球的高度通货膨胀都不可避免。


比方说,美国的经济非常糟糕。


商务部近日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继一季度美国内生产总值(GDP)确定萎缩1.6%后,二季度美GDP按年率计算进一步下滑0.9%。



这是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萎缩,标志着美国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图源:CNN


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美国社会就此陷入悲观,特朗普的支持率也一蹶不振,进而发展成为政治问题,并引发了震惊世界的“国会骚乱”事件。


虽然特朗普下台了,但危机却并没有停止。


拜登没能兑现他竞选时的那些承诺,现在的美国社会问题更加分裂。


像德州小学惨案、堕胎问题的争议,这些都是美国内部问题集中爆发的体现。



美国连续两年靠印钱疯狂地刺激经济,看起来消费能力非常旺盛,这只是表面繁荣。


美国通胀的本质问题是刺激过头,新货币理论造成了现在的后果。


商品变贵了、失业变多了、老百姓开始觉得没钱了。


美国民众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收入一年都没涨,那么这些收入实际上已经缩水9.1%,因为美国人现在正在经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四十年来最高的物价。




图源:New York Post



再比如,欧盟国家的房价还在疯涨。


截止2021年底,与2010年相比,欧盟的租金上涨了16%,房价上涨了39%。其中爱沙尼亚,卢森堡,拉脱维亚和奥地利的房价翻了一倍多。早在2020年秋天,德国餐饮行业中就有1/3的企业无法度过那年冬天。那一年,约7万家德国餐馆倒闭。疫情同样大规模失控的意大利,在2020年秋季爆发了暴力示威游行。

继那不勒斯、米兰发生暴力抗议后,意大利其它城市也紧随其后,

甚至还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打砸抢烧的事件。

欧洲,简直是一片混乱。
疫情开始三年后,意大利极右翼政党将上台执政。当地时间2022年9月27日,意大利右翼/极右翼联盟以44%的得票率在大选中获胜。不是墨索里尼阴魂不散,而是这个国家的民心大势变了。原本,意大利的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基本被“进步主义”思想所制约,追求多元文化主义、欢迎移民、反对种族歧视、尊重少数群体权益、赞同自由主义贸易。然而,这些观念对坚决意大利等欧洲国家所面临的问题无济于事。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导致的严重通胀,欧洲多国本地居民认为,自己为数不多的碗里已经不够分给外来移民一杯羹了。文化多元主义无力应对汹涌而至的外来移民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也不能解决因俄乌战争带来的更为恶化的能源问题。

美国和欧盟,有太多的理由搞对外甩锅了。所以,美国在乌克兰这个容易引爆的火药桶上动手了。
尽管俄乌问题已经存在多年,到了2022年,在拜登无法挽救深陷泥沼的美国之时,煽动乌克兰危机,美国无疑背后获益。不在自己的国土上开战,却既能转移公众视线,又能挽回美国的公信力和影响力。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
北约19个成员国有13个参加轰炸,一共轰炸了78天。
根据塞尔维亚国防部不完全统计,北约对南联盟78天的野蛮轰炸,共造成塞尔维亚1008名士兵死亡,超过2500个普通民众无辜遇难。



美国用5枚精确制导炸弹,野蛮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图为中国驻南斯拉夫领事馆被轰炸之后的惨状




这场狂轰滥炸,造成《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爱人朱颖、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当场牺牲。




他们当时都还年轻——


许杏虎31岁,他的妻子朱颖28岁,


邵云环年长一些,


不到五十岁。




使馆二十多名工作人员受了不同程度的伤,整个大使馆建筑成了一片废墟。








图为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中身亡的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左一)、《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其夫人朱颖(中和右一)




这一事件,成了塞尔维亚和中国人民心中共同的伤痛。



血淋淋的事实证明,美国每隔几年就要挑起事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拉拢盟友,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于是,乌克兰在2022年充当起了美国搅乱区域和平的马前卒——一个域外大国为了遏制一个主要大国的马前卒。


俄乌战争直接导致的是欧洲能源危机更加严重。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炸,导致数十万吨甲烷泄漏,很有可能造成历史上最严重的温室气体排放事件。



冬令时日照时间短,不仅是供暖,照明也是问题。


英国国家电网发出了全国大停电的警告,德国的居民早就开始囤积柴禾了。




天然气不只是民用资源,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比如用来生产化肥,挑战又不止供暖和照明。


俄乌冲突,受伤最重的是欧洲,资金往美国跑,高端制造业往那些能提供稳定能源和劳动力的国家跑。


欧洲不知不觉被拖入战争的泥潭。


面对11月8日开始的中期选举,拜登要得到欧洲的支持,俄乌冲突中,美国已经站队,明确支持乌克兰。


拜登不希望也不会允许,欧洲各国在这个时候掣肘。


断掉欧洲的退路,以此为要挟,欧洲各国只能依靠美国。



02世界政治经济已经因为疫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今年夏季,联合国发表警告称:新冠疫情加俄乌冲突,让世界粮食安全遭到严重影响。全球17亿人,可能陷入从未有过的贫困和饥饿。其中2.65亿人,将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


疫情三年里,还发生过什么?
先是各国为甩锅抗疫,骚操作不断…



2020年5月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美国史上规模最浩大的黑人平权运动。



新冠确诊破300万人时,美国正式宣布退出WHO。


20年前像复仇者联盟一样进入阿富汗的美军,20年后像丧家之犬一样撤离,又上演了一遍西贡时刻。




这无疑是异常沉重的三年。



并且可以肯定的是,疫情带来的影响短时期内不会结束。



走上“逐步开放”道路后,总有人想用“抗疫无用论”推翻之前的努力。



请千万别忘了疫情肆虐毒性汹涌的时候,那些在前线倒下的战士,别忘了那些抗疫途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的同胞。



据世卫组织估计,世界范围内,仅在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可能就有8万至18万医护工作者死于新冠。


有前人的负重前行,才换来如今的积极局面。


图为新冠大流行第一年美国死亡的医护人员每次说到医护群体,总能想到当年被砍伤的陶勇医生。挡刀的患者母亲,因为拦了一下歹徒,让陶勇有时间反应过来,及时逃离;挡刀的陈护士,事后领了 6000 块见义勇为奖金,她全都捐出去了;手无寸铁和歹徒搏斗的医生杨硕是陶勇的同事,后来他说是后怕的...但是当绝望来临,大家都没犹豫地挡在陶勇前面。普通人又如何呢?在绝望来临时,是这些普通人和你、我站在一起。也是这些普通人,给陶勇带去了“生”的希望。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了希望。



当我们有天终于可以自在呼吸回望疫情的时候,


别忘了,这场疫情埋下的累累白骨;别忘了,俄乌战争还没有结束;别忘了,仍有人在忍受病痛和饥饿。


世界纷争,更是永无止息。


好在,冰雪终会消融,希望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升糖指数最高,致死率世界第一:中餐最要命?

健康 4 小时前

马斯克父亲揭秘儿子,如何成为特朗普伙伴

人物 4 小时前

昔日体操世界冠军变擦边网红 奥运冠军管晨辰怒怼

体育 5 小时前

薄瓜瓜、许惠瑜喜宴明登场 南园:说不出来的超现实感

台湾 5 小时前

宋丹丹公开承认婚内出轨: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这种婚姻...

娱乐 5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