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教育 教育方法 查看内容

你家有熊孩子吗

2013-12-21 21:40| 发布者: alice| 查看: 19400| 评论: 0|来自: 加西周末

我们经常在公共场所见到发脾气的小孩,比如在超市付款时,在餐厅或飞机上。网友们将这样的孩子戏称为“熊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你可能很自信的认为自己以后的小孩绝对不会这样胡闹,或者低声的抱怨那些父母为什么不管好自己的小孩,或者你也有同样的处境,对孩子的父母表示同情。任何文化和国家都有熊孩子,北美心理学家如何诠释熊孩子的问题?

打还是不打?

中国有句古语:“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北美,打孩子很有可能被视为虐待儿童。但其实外国父母并非完全不打孩子。美国儿科学会同行评审期刊《儿科》(Pediatrics)上刊登的研究显示,半数以上被询问的母亲在孩子3岁-5岁时打过他们屁股。不过,同样是最近发表在《儿科》上的一篇研究发现,进入小学后(5岁左右的儿童),跟没有挨过打的孩子相比,挨过打的孩子问题行为更多。

心理学家发现打屁股对孩子并无好处,如果父母解决孩子问题行为的第一个方法没有奏效,应该换种方式,但最好别打孩子。皮克哈特说:“很简单,打屁股教会了孩子去打人。如果你不能遂愿,块头又比我大,你就可以打我来达到目的。这就是打屁股教给孩子的方法。”伦纳说,自己不会把打孩子屁股的家长妖魔化。但她也不觉得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不听话的孩子 需要好好谈谈

心理学家皮克哈特说:“失控是现实,不是问题。”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往往跳过了沟通这个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开始惩罚孩子。但是,只要孩子胡闹的结果没有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人身安全,父母在和孩子讨论这个不良行为之前应该有一个“冷静期”。冷静期可能是5分钟或者是5小时,视情况而定,也与双方是否都在气头上有关。父母最好要避免情绪化的针锋相对的时刻,因为你没办法跟尖叫的孩子讲道理。

伦纳(Devra Renner)是一名在北弗吉尼亚州一个较大学区工作的临床社工。她在工作中发现,孩子做错事之后,许多家长教育他们“别这样做”或者“别那样做”,但并不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这样只是阻止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会让他们成长。所以,应该和孩子沟通他们不良行为的后果,告诉孩子自己希望他们怎么做。而皮克哈特相信让做错事的孩子采取弥补措施是有效的。他表示:“最好的结果不是剥夺,而是修补。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所以应该因此做一些事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带孩子外出 考虑场合

几个月前,在中国某博客上有这样一篇热门文章,“父母们,管管你们的孩子吧”。文章主要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要求父母们管好孩子们在公共场所的表现,考虑公共场合中其他顾客的利益。中国也曾有一家餐厅贴出标语,称不欢迎带孩子的消费者,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在获得支持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样的言论伤害了家长和孩子。

听起来是小事,但其实“熊孩子”在许多国家是一个令顾客和商家头疼的问题。例如,不少航空公司禁止12岁以下的儿童进入头等舱,或者设置“儿童禁入座位”。不少酒店和游览地也有类似规定,设置儿童禁入区域等等。这些行为是否能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达到忍耐儿童的极限?

家长能力(Parenting Power)是加拿大一间指导家长教育儿童的公司,创始人Julie Smith 认为,社会上出现的这些规定并不是针对儿童,而是针对儿童的恶劣行为。制定出规定的商家也不是因为憎恨儿童,相反,他们正在向家长们传递一种信息,为了其他顾客的利益,不能接受没有受到正确礼仪教育的儿童。其实社会已经为不良表现儿童的家长做了建议,就是不要把这样的孩子带到公共场所,因为不是所有的公共场所都适合儿童。有一些公共场所的气氛是庄严安静的,比如交响乐表演、艺术展或是高级的西餐厅,如果儿童们前往这样的场所那么就一定要遵守礼仪。如果家长不能保证孩子能在这样的场合合理的表现,那就不应该带他们前往。

无理吵闹的孩子,往往令父母身心疲惫。有时,力不从心的父母竭尽全力寻找管教孩子行为的正确答案,却只是徒增烦恼。父母们都会做的事之一,就是上网搜索所有相关信息,然后又被这些分析弄得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找到一个适合的办法,然后坚持使用这个办法就好。最重要的是,要冷静,要对孩子有足够的关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