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现在,室温超导复现已经进入最后24小时的倒计时,手快的第一拨实验室,预计今天就要出结果了。 根据网友爆料,中科院物理所已制备好样品,可以确定磁化率与韩国团队发布的文章一致。 来源:豆拌姜 不过暂未观察到悬浮现象,或许是由纯度问题导致,现在团队在卯足了劲加班加点提高样品纯度。 来源:胡希伟_HUST 目前,中科院物理所对此已经进行了辟谣,表示目前还没有相关实验的消息,请大家以公开发布的论文为准。 现在,全世界都在激动地等待。 LK-99最快3天就能制造出来,如果三天内没有被证伪,韩国团队发现的室温超导很可能就是正确的! 看起来越来越真了? 同时,有越来越多人发现了第三篇已在韩国通过同行评审的论文,它用韩语写成,里面提出的室温超导体临界温度是97度,而不是127度。 测量结果也和专家们预想的更加一致,图像清晰地显示了材料的比热不连续性,和其他主要变化。 网友直呼:「这太让人震惊了,也让我困惑,毕竟以前别人的造假让我心碎过。」 而此前岌岌无名的韩国团队如今已然成为举世瞩目的明星,MIT的专家昨天已经飞到韩国,与团队展开合作。 一名物理学家也表示,自己MIT的同事、超导界大牛确认:「我正在和韩国团队在一起复现实验。」 这位MIT专家表示:我知道有很多实验室正在复现结果,我可以发誓,只要有正确的实验器材和炉子,结果很快就会出来。 当然,不建议业余爱好者在自家车库做实验,这太危险了。 复现很「简单」,各大实验室都在冲了! 总之,韩国团队关于室温超导的论文发表后,学材料的和不学材料的都震惊了。 解锁科技树,迎接超导体宇宙——任何A和B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属性和用途 合成室温超导的材料如此常见,铜、磷、铅都是可以大规模量产的矿物和原料。 如果论文结果为真,人类将在有生之年进入超导时代,进入石器、青铜、铁器、蒸汽机、电气信息之后的新纪元。 网上已经有无数实验室摩拳擦掌,准备不眠不休冲一波了! 韩国团队的第一篇论文被大规模传开是在27日早晨,算一算时间,过不了几天,结果马上就能见分晓。 国内这边,论文刚一发布,各大实验室纷纷连夜做起了实验。 来源:半导体与物理 据传,一些组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但没能复现超导性。 来源:amita 与此同时,国外也有不少研究人员和爱好者们也加入了复现的行列。 工程师「Andrew McCalip」已经收到他的设备,并且开始了第一次PbO+PbSO4的热合成。 据称,Cu3P的制作需要大概需要2-3天的时间。 备选方案 #2,从波兰进口Cu3P。 备选方案 #3,与供应商谈判更大批量的99.99% Cu3P 不过,他们第一次得出的结果似乎和论文不太一样。 对此,该团队猜测,或许这是一个「复制粘贴」失误? 同样跃跃欲试的网友,也已经下单购买原料准备和朋友们一起烧一烧LK-99了。 但在此前一直关注LK-99的网友Alex Kaplan,却带来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 这是个坏消息,我越来越相信LK-99只是抗磁性的,而不是超导的。它与现有抗磁材料的数据非常吻合。 毕竟,制备LK-99的流程也极其简单,只需三步: 来源:「暗中观察」 整个实验中,最高端的设备就是能加热到925℃的炉子和一个真空密闭管。 朴素的设备,简单的流程,都用不上大学实验室,在初高中的实验室中就可以制备出室温超导材料。 这步骤、这流程,让小编想起把大象关进冰箱三步走的段子。 怪不得网友们看到LK-99的诞生过程不由得惊呼:这是和胶带撕出石墨烯一样的「手搓超导」了。 来源:新智元读者留言 听起来像是个炼金术士? 没错,就是纯纯的炼金术士。 同时,「Ate-a-Pi」表示,找到室温超导体需要的技术非常简单,只是个技能问题。只要一名化学家在19年内做1000次实验,总能手搓出来,任何人都能做到。 众说纷纭 当然,对于室温超导这样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大发现,材料学领域的大牛是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7月22日论文在arXiv上发布,两三天后引发了世界范围内海啸式的讨论。 连就OpenAI CEO Altman都跳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他非常想相信LK-99的真实性。 毕竟,人工智能消耗电力将随着算力的增长将达到一个恐怖的天文数字,而室温超导将为人工智能的进步加上火箭助推器! 7月26日,Derek Lowe博士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DerekLowe表示,LK-99是一个开创性的发现,很可能会改变世界。论文作者提供的LK-99具有超导性的机制和证据之间符合逻辑,其简单的合成方法也能让全球实验室很快复现出这一结果。 如果LK-99的超导性得到确认,它可能对各种行业和技术产生巨大影响,如电力发电、传输、储存、天线、磁体应用和电动机等。 Derek Lowe在最后表示:在实验结果复现和进一步验证之前,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再合理地评价LK-99的影响。 然而,来自牛津大学的教授认为现有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室温超导。 教授Susannah Speller和教授ChrisGrovenor认为这些报道中提供的数据尽管显示了该材料的电阻率有明显下降,与超导性相符。 但他们认为还应该观察到材料的磁化率变化和特定热容,而这两个特征在数据中并未明显展现。 因此,LK-99的超导性还不能就这样盖棺定论。 同时,来自韩国国内的教授也对Lee和Kim再论文中提到的LK-99超导性提出了质疑。 成均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元秉木表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整个论文尚未完成,研究的真实性确实受到质疑。 对此,Lee的研究团队表示,未来将会用充足的数据进行验证。 完成导师临终遗愿,在实验室埋头苦干20年 室温超导的圣杯,现在很大概率是首先被韩国科学家摘下了。 事情刚曝出时,还有颇多质疑的声音:这座圣杯怎么可能被一个岌岌无名的韩国团队轻易拿下呢? 英伟达首席科学家JimFan评价:这简直是「学术圈豪华体验套餐」——发现的兴奋,成果被窃取的恐惧,arXiv的肾上腺素激增,作者身份的戏剧性和复制的噩梦。看起来最drama的,或许就是最真的 但随着深入了解,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篇论文背后,是一个长达几十年在实验室辛勤耕耘的故事。 昨天,推友「Ate-a-Pi」发表数条推文,详细解释了此次同一研究却在arXiv上同日里先后发表两篇论文背后的复杂隐情。 简单概括,就是两个无名无姓的底层科研打工人,多年来一直在埋头研究室温超导,为了获得科研资助,不得不接受学术大佬A的空降。随后,为了文章顺利发表,又吸纳进了学术大佬B。 今年,斯里兰卡科学家Ranga Dias在美国学术圈闹出大动静,但随后撤稿。 趁此时机,两位底层科研打工人害怕学术成果被窃取,希望尽快发表,但大佬B认为论文还需改进。 大佬A自作主张,在7月22日选择把论文发上arXiv,只署了自己和两位小白打工人的名字。 大佬B震怒,在2.5小时后,也在arXiv上发表了论文更详尽的一个版本(署名6人,不带大佬A)。 就在我们发文后,「Ate-a-Pi」又对于韩国团队的成员曝出了更多的内幕故事,个中缘由,颇让人感慨。 为什么研究来自一个无名实验室?朋友,如果你是一个地位低下、为公司或公立研究机构工作的韩国博士,你就别无选择 两篇论文的一作和二作Lee和Kim,是高丽大学化学系主任TS Chair的弟子。 在1994年,TSChair就提出了室温超导理论。Lee接过了导师的衣钵,在1995年发表了硕士论文《ISB理论对于超导性的解释》。 1996年,Lee认识了实验化学家、合成专家Kim。两人在1999年发现了超导材料的痕迹。 2004年,Lee取得了博士学位,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论文《新型聚合物超导体的理论提出和合成》终于发表。同年,Kim取得博士学位。 网友对此锐评道:在科学和工程领域花9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还是比较罕见的 然而两人相当清苦。为谋生计,Kim入职一家电池材料公司,Lee成为兼职教授。 2008年,Lee成立了Q Center,从事超导研究,同时也为大型财阀提供咨询服务。 期间,TS Chair过世了,他临终的遗愿,就是弟子们能够找到室温超导体,并且证明他的理论。 2017年,Lee和Kim有了足够的成果,筹集到了资金,终于走上了上坡路。 物理学教授YHKwon于2018年初加入该团队,担任CTO。 到2019年,他们已经确认得到了一个室温超导体,并在韩国申请了「生产低电阻陶瓷化合物」专利。 2020年疫情期间,工作暂停下来。最终,他们成功分离出了室温超导体晶体,并分析出结果。 团队向Nature提交了论文,但是由于RangaDias的争议闹出的风波,论文被拒了。Nature提出要求:论文需要先在韩国本地发表,并且获得同行评审。 这哥们害人不浅啊 为了获得帮助,他们从美国请来的学术大牛HT Kim。 网友们已经发现了这篇于今年4月发表于「Journal of the Korean Crystal Growth and CrystalTechnology」的室温超导体论文,它已通过同行评审,测量结果要更详尽 2023年3月,团队为室温超导体申请了国际专利。就在同一时间,Ranga Dias宣称制造出室温超导体,轰动物理学界。 所以,谁又会相信一个韩国团队呢? 在LinkdIn上,JH Kim对于Ranga Dias的撤稿事件评论道:「苦乐参半,我希望他的发现是真 的」 而在6位作者合著的论文中,他们十分详细地列出了大家的贡献份额。 如此清晰地列出每个人的贡献,还是比较少见的。 看来,早在几年前,几人就提前预测到,这个诺奖是不好分了。 |
生活 5 小时前
温哥华 6 小时前
美国 6 小时前
加拿大 6 小时前
温哥华 6 小时前
美国 6 小时前
加拿大 6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