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复旦大学学者吴心伯认为,“拜习会”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但下一步走向缓和或是改善,需要关注此次会晤能否产生实质成果、会晤后的双边关系走势如何等两个指标。图为拜登与习近平2022年11月在G20峰会上见面。(美联社) 中国外交部10日晚间正式宣布,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旧金山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APEC峰会。中美过去一年历经关系触底,再到近期恢复对话,外界关注此次会晤释放的讯号及可能的成果。中国学者认为,“拜习会”将推动中美关系止跌企稳,但下一步走向缓和或是改善,需要关注拜习会能否产生实质成果、会晤后的双边关系走势如何等两个指标。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接受上海澎湃新闻时,作出上述表示。他表示,中美元首会晤“将推动两国关系止跌企稳”,在此基础上,重新校准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推动双边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而“到目前为止,中美关系出现的一些松动是缓和多于改善。” 吴心伯认为,中美之间正在重建与恢复的对话机制,是自特朗普执政后期以来尚未出现的现象。这一段时间以来,中美工作小组和对话机制比较密集地开展活动,也是在为中美元首会晤营造气氛,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希望能够谈出成果。 中美关系在年初“气球事件”后跌至谷底,而后自5月以来,随著两国高层交往的增加,先前紧张的关系有所缓和。近期,中美在经贸方面设立了经济、金融、商务3个工作组,外交方面先后举行司级海洋事务磋商、中美外交政策磋商以及军控和防扩散磋商。此外还包含气候等全球治理领域的对话。 谈及近期高层增加交往与一系列新的对话机制建立,是否即为中美关系的“成果”?吴心伯认为,真正的成果是对话机制建立起来以后,中美双方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此前解决中方的关切就是在为元首会晤创造条件,而相关工作大多需要在元首会晤前完成。 报导指出,尽管部分对话机制正在恢复,但仍有一些较为突出的机制还尚未恢复或仍在讨论之中,包括中美两军、执法部门、人文交流等磋商交流机制。 至于此次拜习会的会谈重点,吴心伯认为,台湾问题是中方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美国能否将承诺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和行动上。同时,他认为更多实质成果预计出现在经贸领域,包含近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访美也是推进中方在该领域的关切。 至于美国对华经济泛化“国家安全”、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等,美国会否采取行动仍存变数,或需等到元首会晤前的最后时刻才能敲定。吴心伯认为,在对华加征关税方面,拜登政府内部存在分歧,美国财长叶伦有部分表态较为积极,而拜登则更多从国内政治上考虑,担心削减关税会影响其在明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争取工会选票。 他指出,“相较之下,将一些中国企业从制裁清单中剔除显得更具可行性,且此前有过先例。”如在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问中国前,美商务部宣布将27个中国实体从“未经验证清单”剔除。 |
美国 3 小时前
体育 3 小时前
台湾 3 小时前
美国 3 小时前
国际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