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深度 “美印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盟友”

加新网CACnews.ca| 2014-10-2 11:54 |来自: 观察者网

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2014年5月当选印度总理以来就掀起了一阵“外交旋风”。他先是邀请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领导人参加他的就职典礼,之后出访巴西参加金砖峰会,接下来又马不停蹄的访问了不丹和尼泊尔。9月份,这阵“外交旋风”刮得越来越起劲:月初莫迪迎来了澳大利亚总理阿伯特访问印度,之后他高调访问日本;月中接待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月末他又应邀访问美国。在莫迪密集的外交活动中,访问美国算得上高潮,被誉为“民主大国之间的握手”。同为民主国家的美印又同时面临来自中国崛起的压力,因此两国发展深层次的合作常常被认为理所当然,然而美印关系事实上却又是一波三折,暗流涌动。此次访美印美关系会不会出现新的突破?有哪些因素还在限制美印关系发展?美印关系的走势会对中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美国的努力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将印度变为其盟友。

在访问美国期间,莫迪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用印地语发表演说,他会站在舞台中心,接受数以千计观众的喝彩,享受摇滚巨星一般礼遇。观众中有许多是来自加州各地众多印度裔工程师和程序员,他们赶往纽约争相一睹印度政坛明星的风采。然而,莫迪风光的背后却是一段“辛酸往事”。就在几个月前,莫迪还是美国政府“黑名单”上的人物,被指责在担任古吉拉特首席部长期间参与宗教迫害活动。虽然印度最高法院以证据不足裁定莫迪无罪,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依然高举“人权”大旗,自2005年起吊销莫迪前往各国的签证,并严词拒绝其入境。在莫迪即将胜选之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美国驻印度大使馆开始频频和莫迪接触;而在胜选之后奥巴马甚至在电话中邀请莫迪早日访美,全然不顾此前煞有介事的制裁。莫迪和美国的这段富有戏剧性的往事其实也折射出美印关系崎岖的发展历程。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然而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候它却不是美国的盟友。虽然历届印度领导人都强调“不结盟”战略旗,但是印度在冷战时期却是苏联事实上的盟友。印度-苏联对抗美国-巴基斯坦的态势是冷战时代南亚的基本战略格局。由于印度和美国处于不同阵营,两国曾经处于冲突的边缘。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面对印度势如破竹的攻势,美国曾在孟加拉湾部署了航母战斗群,以此震慑印度并保护巴基斯坦。虽然美国最终并没有对印度开火,但是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出现在家门口使印度决策层惶恐不已,埋下了印度对美国的战略焦虑的种子。这种历史原因形成的焦虑与印度国内“反帝反霸权”的政治叙事一道形成了印度国内的反美格调,这种格调经久不衰,至今仍对两国关系生产深远影响。

冷战以后虽然美国极力拉拢印度,但却收效甚微。总而言之,虽然美国也曾以强伺弱,给印度超额优惠,但是后者却总摆出一副我行我素的姿态。1998年,在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NPT)》的情况下,印度进行了核武器测试,这使印度沦为“非法拥有核武器”的国际贱民,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制裁。然而,2005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却不惜牺牲美国在核不扩散领域的威信,推动美印签署《民用核能协定》,以此破除印度遭受的孤立和制裁。此后,美国又敦促由48国组成的“核供应集团恢复对印度出口核燃料和设备,这使得印度成为当今世上唯一一个在公开拥有核武器,却没有加入《核不扩散条约(NPT)》,且又没有遭到制裁的国家。从美国的角度说,这种吊诡的例外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其领导的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另一方面也使美国背负了“双重标准”的骂名,可以说是下了血本。美国对印度耗费了巨额的政治资本和外交努力,此中意图相当明确,就是要把印度变为美国事实上的盟友。美国期待印度在享受美国带来的超额利益的同时,能够成为美国全球安全、经济和政治战略的一部分。

然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美国对印度可以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自2005年布什历史性的帮助印度打破核制裁以来,美印关系一直“稳中有降”。布什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帮助印度破除核制裁后,印度核电市场却被法国和俄罗斯企业占得了先机,而美国企业且被晾在一边。在印度国大党政府在2010年时通过了《核事故安全法案》,该法案规定在发生核事故以后核电设备的供应商(而非运营商)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1984年在印度中央邦的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发生氰化物泄漏,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的惊世的惨案。然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这家美国公司最终仅赔付了4.7亿美元。鉴于这次事故的教训,印度方面认为外国供应商无论如何都要承担责任,因此大力推动了《核事故安全法案》。法国和俄罗斯的核电企业大多属于国有企业,有政府财政做支持,他们不必担心天价赔偿,可以放手一搏;而美国核电企业通用和西屋是私企,天价赔偿在没发生事故时意味着巨额保险费,出了事情就意味着破产在所难免。虽然美国政府多次敦促印度修订该法,但是有趣的是,当时正是由于人民党强烈反对,修订最终不了了之。现在人民党人莫迪成了总理,美印核合作能不能有所突破?

与美印核合作的困境类似,两国在其他他们的合作也面临重重阻碍。美国想趁着人情让印度采购美国战斗机,但是印度最终还是决定购买欧洲战机,这是因为大批量军购意味着依赖,而这会威胁印度的战略自主;美国想让印度在伊朗问题上站队,支持对伊制裁,但是印度反而和伊朗保持密切关系,还不时射影美国单边干涉主义;美国想让印度在WTO的贸易便利化谈判(巴厘岛协定)上软化立场,促成便利化谈判通过,但是印度最后关头还是投了反对票,导致整个谈判最终流产。造成两国种种不和谐的核心原因在于双方战略预期不同:一方面,印度当今的外交战略是继承“不结盟”的“战略自主”,既任何其他国家不能对印度施加超额影响力,这即是大国地位的直观体现,也是大国地位要求;另一方面,美国渴求印度成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让利的手段将印度拉入到美国轨道,在经济、安全和政治方面配合美国的部署。两国大相径庭的战略预期导致的美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在大部分时候有名无实,美国官员对于印度深感失望,感觉印度“忘恩负义”。当年负责美印核谈判的美国副国务卿塔尔伯特(Strobe Talbott)在屡受挫折之后甚至说:““美印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盟友。”既然美国想要的印度给不了,两国连各取所需都做不到,这种一厢情愿的平衡只能作罢。

阴郁的整体关系相比,美印之间的军事合作算得上可圈可点。美国是印度最频繁出现的军演伙伴国,两国到现在为止进行了包括“对抗印度(Cope India)”,“马拉巴(Malabar)”,“准备战争(Yudh Abhyas)”、“瓦吉拉•普拉哈尔(Vajra Prahar)”等名目繁的军事演习,兵种涉及海、陆、空、陆战队以及特种部队。虽然美印安全关系密切,但是两国几乎不可能形成诸如美日、美韩的盟友关系,因此频繁的军事演习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美印安全合作的极限。面对来自中国崛起,近在咫尺而又和有历史恩怨的印度充满了“战略焦虑”;然而印度却又不愿像菲律宾、日本一样深度融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一线替美国承担遏制中国的责任。印度的理由很简单,如果中印发生冲突,美国不太可能替印度出头和中国撕破脸皮,毕竟中国对于美国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如果中美发生冲突,与中国接壤的印度则可能首当其冲,变成美国的肉盾。现阶段印度的指导原则就是在战略上保持“选项开放”,不倒向任何一方,将“多头下注”的精神发挥到极致。例如,虽然中日两国最近矛盾愈演愈烈,但这毫不妨碍印度前脚访问日本,后脚就迎接中国领导人访问,关键的是还分别从两国获取了巨额投资的承诺,对于倾力发展经济的莫迪来说,这种结果最理想的。

想要多头受益,核心就是保持动态平衡。明年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顺利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将是一个重要节点。印度成为上合组织正式成员国意味着和中俄拉近关系,然而倒向中俄却又和印度“战略自主”的原则格格不入。因此印度非常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列的亲美动作,以对冲上合组织带来的影响,毕竟印度在靠近中俄的同时,并不想失去西方。这次莫迪访美仅仅是美印关系升温的开始。除此之外,莫迪本身的属性对于美印关系来说也是一大利好。一方面,强调经济发展的莫迪可以说是一位非常务实的领导人,和那些醉心于“不结盟领导国”身份的前任们有区别;另一方面,他所属的人民党以绝对优势胜选,而莫迪以希望之星的身份横扫印度政坛,因此现莫迪拥有前任们梦寐以求的政治资本,可以最大限度克服国内政治的掣肘。总而言之,莫迪有意愿也有能力推动美印关系更上一层楼,有望同美国在WTO谈判、核合作、军购和吸引投资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印度此时靠近美国符合其一贯投机的行为方式,因此不应该过分担心。毫无疑问,印度绝不会放弃借助美国来平衡中国的策略,因为这不仅能防止中国在亚洲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还能在“中国错误使用武力”获得美国的庇护。但同时,印美曲折的交往史也表明,印度的大国情结和历史原因造成的“互信赤字”造成的影响不能轻易忽视,这种影响将使印度绝不甘心成为美国的附庸。尽管印度防范中国的一面难以避免,但务实的莫迪必然明白保持中印关系稳定对于印度的安全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其重要程度绝不亚于美印关系。一个更加平衡、务实和成熟的印度能够同时和中美改善关系,这也许对全世界来说都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加拿大感染破1000! 卫生官警告! 7省全沦陷 30年清零防线失守! 女子中招 "如全身着火"

加拿大 2 小时前

惨! 旅游胜地变地狱 加拿大男子被冤枉关进监狱 $8万打水漂!

加拿大 2 小时前

“花钱买自由”?已婚女性瞒着家人住酒店

社会 7 小时前

DeepSeek爆火100天,创业者想拜拜梁文锋

科技 7 小时前

美商家晒关税账单:进口3000美元付关税4600美元

美国 8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