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科技 查看内容

OpenAI员工:集体离职逼宫纯属空城计 压根瞧不起微软

加新网CACnews.ca| 2023-12-8 09:41 |来自: 腾讯

腾讯科技讯 12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山姆·奥特曼(SamAltman)上月中旬被OpenAI时任董事会解雇后,数百名OpenAI员工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奥特曼复职且董事会集体辞职,否则他们会选择加入奥特曼和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Brockman)在微软内部成立的一个新的人工智能小组。不过据OpenAI前任和现任员工透露,他们当时的作法只是为了给时任董事会施压,因为文化冲突和收入差异等原因,他们根本就看不是老牌科技巨头微软,无意加盟这家公司

多名现任和前任员工向媒体表示,逼宫董事会如同是冒险的“空城计”,大多数员工都无意前往微软工作。最终,奥特曼和布罗克曼以及大部分高管都回到了OpenAI。新的董事会成员已经到位,而且未来还将有新董事加入。

如今,真相终于浮出水面。一些微软内部人士透露,聘用所有OpenAI员工被视为最后的手段。至少对一些OpenAI员工来说,他们不必真的去为微软工作,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这只是一种最终奏效的空城计,”一位仍与现任员工保持联系的前员工解释道。一名OpenAI员工承认,尽管几乎所有员工都报名要追随奥特曼前往微软,“但没有人真正想去这家公司。”该员工称,微软是所有主要科技公司中“最大、最慢的”——这与OpenAI员工眼中的初创公司完全相反。

被老员工裹挟署名

这位员工承认,由于缺乏加入微软的兴趣,许多OpenAI员工在公开信上签名时“感到有压力”。这封信本身是由一群资深员工起草的,他们拥有最大的影响力,拥有多年的行业地位和积累的股权,以及更高的薪酬。这名员工解释说,他们在奥特曼被解雇后的周日晚些时候开始给其他员工打电话,敦促他们署名。“我们都曾来自这些大公司,”这位员工说。“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的官僚作风是致命的。

这位员工补充说,虽然OpenAI的员工会坚持他们的威胁并加入微软,但他们可能会在第一时间离开并加盟其他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如Anthropic、HuggingFace和Cohere。

瞧不起传统科技巨头

另一名前OpenAI员工表示同意,称OpenAI工作的人“瞧不起他们认为的传统公司”,并“认为自己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创新者。”

像ChatGPT和DALL-E这样的OpenAI产品引发了当前科技和投资领域的人工智能热潮。OpenAI公开宣称的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它定义为“在最具经济价值的工作中胜过人类”的技术这是一个远大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微软的标准。OpenAI的一些人认为微软没有能力继续这项任务。

“尽管我们与微软有合作关系,但在内部,我们并不尊重他们的人才标准,”现任OpenAI员工表示。“被微软的人管理会让我们不愉快。”截至目前,微软和OpenAI均对此报道未予置评。

金钱是最大的动力

除了两家公司之间的文化冲突,对OpenAI员工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金钱。如果OpenAI在员工大规模流失的情况下突然崩溃,许多东西将在他们眼前消失。“奥特曼不是最好的首席执行官,但如果没有它,我们即将到手的数百万美元和股权将变得岌岌可危,”现任OpenAI员工说。

OpenAI员工不仅获得非常高的现金薪酬,基本工资通常从30万美元起步,而且还会获得分批行权的四年期价值200万美元的股权包,一些员工甚至能够得到更多。有OpenAI员工就公开嘲笑这一想法,即微软将向离职员工支付他们因追随奥特曼而失去的股权。

由于这场空城计大获成功,奥特曼回来了,对OpenAI估值超过800亿美元的要约收购正在按计划进行。据报道,OpenAI的要约收购已被延长至明年1月5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升糖指数最高,致死率世界第一:中餐最要命?

健康 2 小时前

马斯克父亲揭秘儿子,如何成为特朗普伙伴

人物 3 小时前

昔日体操世界冠军变擦边网红 奥运冠军管晨辰怒怼

体育 3 小时前

薄瓜瓜、许惠瑜喜宴明登场 南园:说不出来的超现实感

台湾 3 小时前

宋丹丹公开承认婚内出轨: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这种婚姻...

娱乐 3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