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科技 查看内容

专访傅盛:你只要去用AI,就强过90%的人了

加新网CACnews.ca| 2025-1-6 09:28 |来自: 刘润商学

提问。能踩中风口的人,都有什么特质呢?

你可能会说,运气。

要么,他们可能原本就很有钱。要么,又生在了好时代。

又或者,这人一定很有梦想。

那些踩中风口的人,总是高瞻远瞩,预判了时代的预判。反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事。

算了,回头看看自己的这一堆烂摊子,没钱又迷茫,只恨自己没有生在遍地是梦想的时代。

“是这样吗?”我把话头递给了一位连续踩中风口、不断颠覆行业规则的人。

他做了360安全卫士,做了金山毒霸。他出来创业,只用了3年,就在美国敲钟上市。

关键,这一系列做完,是2014年。

那一年,他才36岁。

“什么呀。”他却这样回答:“都觉得是梦想,但其实我们都是被逼的。”

一开始,也是在各种不确定性中,不断地找路,碰得头破血流。

每一步,也都很痛苦。

我直觉觉得,他的故事里,一定有许多普通人也能借鉴的经验。

这人是谁呢?

前段时间,我的进化者访谈栏目,请来了猎豹的董事长兼CEO,傅盛。这话,就是他说的。

我问他,如果用几个标签,你会怎样介绍自己?他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产品经理。创业者。”他顿了一下,“好奇心。”

“好奇心?”我问。

“对,好奇心,我觉得是我身上很重要的特质。我有两大驱动力,一个是好奇心,另一个是恐惧。”

好奇心。恐惧。

有意思。

其实,这两个,都不是我第一次听创业者提到的词了。

但这一次,我很想知道,一个人的好奇心,到底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而恐惧感,又是如何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带着他一次次完成跃迁的呢?

以及,当他完成了原始积累,财富自由了,又为什么要去继续做机器人和AI?这里面又有什么新的商业洞见?

我实在太感兴趣了。

“这是无糖的吗?”傅盛拿起杯子喝了一口,“就从好奇心说起吧。”

好奇心

深圳。千禧年跨年。

酒吧人很多,没有座位。

22岁的傅盛,在酒吧里蹦迪。

他边蹦边想:深圳这城市,20年前还只是个小渔村,现在都大变样。自己这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是不是也该变一变?

彼时,他才刚到深圳。工作不好找。情况,不算很好。

在此之前,他在厦门的国企上班,妥妥的铁饭碗。蹦迪之后没多久,他便去了北京,一头扎入了互联网的世界。

互联网在后面这么20年,就是大规模发展了。在这个时间点进去和没进去,简直就是人生的重要差别。

他是怎么想的?

答。决策全是好奇心驱使,但结果全是被逼的。

好奇心,从哪来?

时间往回拨20年。

傅盛出生在景德镇。景德镇是世界瓷都,他总能见到很多外国人。

这些金发碧眼的人和自己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他们从哪里来?他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从小,他就对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好奇。

再加上,傅盛的父亲在全国跑销售。十岁之前,他就被父亲带着去过很多地方。有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也有绥芬河这样的边陲小城市。

这样的经历,更是增加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探索欲。“就总想要去看看不一样的东西。”

后来读大学,他选了信息专业。说是信息技术,其实主要是当作计算机专业来培养的。

这让他在95年就开始接触电脑,探索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生长环境。父母职业。大学专业。

在大学,傅盛因为高考没考好,所以学习很努力,不仅成绩优异,社团活动积极,是班长,还是学生会副主席。

但毕业后,他很受冲击。

照这个趋势发展,他毕业找工作,一定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对吧?

但当时,许多同学去了深圳,做程序员。在平均薪资1000多的情况下,他们能拿6000、8000。

而傅盛呢?600、800。

作为家里独子,想着父母在不远游,傅盛毕业去了厦门,加入了一家国企。

虽然钱不多,但生活挺安稳的。换做现在,大概也是不少年轻人想要的日子。

不加班,打铃就走人。公司给上户口。事少离家近。

但不到一年,傅盛坐不住了。实在无法继续这样的工作。

当时那个户口,国企给你办,但你要签一个五年合同。签合同没问题,问题在于,有很高的违约金。

傅盛说,给违约金都要走。

为什么?是有职场办公室斗争,还是环境不好?

都不是。

只是因为,生活过于平淡。

那段时间,他把新浪军事论坛上所有的帖子都看完了,因为上班没事干。

“不行,我得出去看看。”

什么不加班、什么上户口、什么离家近。都不要了。

好奇心,是不满平淡。

于是,他独自来到了深圳。但很可惜,深圳不好找工作。

也没事,他转念想,那去北京,考个研究生好了。

可是一到北京,傅盛才知道生活成本这么高。就先找个工作,边工边读。

只是,这个选择,又给他带来一次打击。

工作里,接项目才有奖金,而他为了有更多时间考研,就不接项目。

结果,一到发工资,他就要经受一番“凌辱”:部门领导尤其喜欢把大家的工资条都贴墙上,彼此对比。

工作没做好,考研也没考上。每个月还这样来一次。太气人了。

但,感谢这次打击,把傅盛送去了360。360在那时候,还叫3721。

因为不满,傅盛开始重新投简历。

后来这个“凌辱”他的领导走了,来了个新领导,很欣赏傅盛。傅盛给公司写过很长的建议书,领导很欣赏他,就提拔他去当部门管理人。

这时,之前投的简历,也有了回音。

于是傅盛手里有两个选择:

这一边,原单位。是国企,自己也是个部门小领导了。

那一边,3721。是互联网小公司,给的职位是“产品经理”。

现在,你可能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不陌生了。但那时候,还是个刚引进的概念,都不知道是做什么的。

傅盛没太犹豫,选择了去3721。

是加工资了?职位升级了?都不是。

没有升职加薪。那时候又正逢互联网泡沫刚破裂,行业也不是多有前景。

更别提,工作地点,是傅盛没那么喜欢的,总有沙尘暴和柳絮飘的北京。

但是傅盛非常好奇。

面试他的同事人群。全新的产品经理岗位。互联网行业。

人。岗位。行业。

好奇,所以又生出了向往。

正巧那时,面试完,傅盛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啪”地把饭盘放桌上,坐他对面就开始讲话。

傅盛心道,这人真没礼貌。谁曾想,这就是未来的老板,周鸿祎。

周鸿祎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你这么年轻就当leader了,不是好事。

为啥?

因为这说明你原单位,身边没有强人。那么,你未来向谁学习?

周鸿祎的话深深戳中了他的心。

当时,傅盛的爷爷去世了。作为独孙,没见最后一面,成了傅盛的遗憾。

他每天都忍着悲痛,和同事们认真对工作。可拼命努力下来,他发现凭着自己,好像也无法改变部门的现状,更别提行业的现状。

他想要学习,想要成长。

于是至此,3721迎来了一位,视成长如命的产品经理。

后来的360安全卫士,再到金山毒霸,再到出来创办猎豹移动。傅盛几乎每一次的选择,都是在好奇心驱使下,打开了门。

“哪里有什么高瞻远瞩的决定?不过,如果没有好奇心,我可能就在厦门安稳地在国企工作了,对吧?”

现在,傅盛进入了对机器人和AI的探索,也是因为好奇心的驱使。

你对这个东西感兴趣,就有种渴望把它搞清楚。然后在搞清楚的过程中,又发现新的东西,然后越搞越多。

天地,就越来越宽广。

但,当你到了广阔的天地,靠什么扎根?

恐惧。

恐惧

现在,如果让傅盛穿越回去,把360、金山网络、猎豹移动的事儿,再来做一遍,他可不干。

为啥?

因为太难了,太不可控了,再也不想经历了。

而当时之所以扛了下来,全靠第二个因素驱使:恐惧。

不过。傅盛笑着说。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经历过这么大的恐惧,是我的幸运。

恐惧,让好奇心击穿苦难,落地扎根。

很少人去诚实表达和面对,但其实,很多创业者都是穿越了重重恐惧,才过来的。

傅盛说起有次和张一鸣聊天,总结了两点,说:要么是梦想,要么就被逼的。反正这两点能让人变得厉害。

结果张一鸣怎么回答?他说,哪有什么梦想,全都是被逼的。

什么是被逼的?就是你在压力和恐惧之下,得扛住了,得把眼前的事干好了。

听傅盛说起创业前的经历,我数了数,至少有两重恐惧,是你我可能多少都经历过的。

傅盛厉害在于,总能从这些恐惧的土壤里,再开出坚韧的花。

第一重恐惧,主力是上级,对于工作的极致苛求。

早年的时候,周鸿祎的语速很快。

大概是现在的2倍速。他在公司里每开一次会,就是一次信息风暴。

每次,他都喜欢叫傅盛来做会议记录。因为信息太过密集,傅盛往往要整理到晚上2、3点,才能把逻辑捋顺。

高压下封闭式的问题反复推演,傅盛的逻辑能力,就是从这时锻炼出来的。

另外,周鸿祎还是个细节控。

如果工作细节有什么不满意,他会直接冲到旁边,大声斥责:“你是猪吗?你连抄都不会吗?”

但周鸿祎对自己也要求很高。有时即便是晚上10点的会,周鸿祎也会加入讨论。

不仅是老板,那时的部门经理或者直属上级,也是这样的风格。

有时对傅盛工作不满,还写博客,扬言要“把他开了”。

有次产品上线,出了很多问题。而那天,碰巧是傅盛女友生日。

傅盛为了能直接解决用户问题,晚上一直把座机挂着。女友等他到八点多,他看也没什么问题了,就把号码撤了,陪女友吃饭。

结果后来,他的女上司把他臭骂了一顿。

换作旁人,可能心里充满着委屈和怨念。但傅盛却觉得,“虽然辛苦,但也是好事。”

后来大家聊起来都说,傅盛是360唯一一个,在那样的压力下,从基层成长起来的。

这重恐惧,让他开出了3朵花,结了1个果子:

第一朵花,决不逃避用户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这种磨练和积累以后,让傅盛习惯把用户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那时做免费软件,用户出问题了,就去用户家里免费维修。

不仅维修,还要送一个礼物,表示给用户带来困扰了,很不好意思。

第二朵花,到一线倾听用户声音。

做了三四年客户端的产品经理,傅盛接听了无数个用户电话,记录用户体验。

安全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完全是看着用户每一个反馈做出来的。

他对一线用户了解足够深,才有机会把产品做好。

这样的态度,奠定了360几乎所有产品的根基。

第三朵花,十分重视用户口碑。

傅盛做360安全卫士,前两年,所有的功能完全从用户出发,而且没有一个推广。全凭用户口碑,让大家自发下载。

结果怎么样?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

每天的安装量,有100多万。

到傅盛离开的时候,360安全卫士在PC上,已经超过60%的覆盖率了。

你现在开机看看,是不是也安装过360安全卫士呢?

更关键的,是从这些工作经历中,结出来的这个果子:小步快跑做测试。

这个果子,从此一直伴随着傅盛,直到现在在机器人和AI领域的创业,也延续着这个习惯。

当年,安全界习惯了大团队开发,一般都是一年出一个版本。

傅盛他们呢?礼拜攻势。

一个礼拜来一波攻坚战,让其他安全软件完全抵挡不过来。

小团队的优势,就是快。并且把这种“快”,发挥到了极致。

主功能版本一周发一个,补丁修补版本一年能发100多个。

不断发布,不断看用户反馈拿结果。再调整,再发布测试。如此循环,飞速迭代。

从一开始,没有想太远,什么颠覆安全界,后来在金山又颠覆杀毒软件,没想过。

只是日复一日,这样不断小步快跑,不知不觉,就把行业改变了。

3朵花,不逃避,听声音,做口碑。1个果子,小步快跑做测试。

这些经历,建立了傅盛的产品观。

作为一名产品经理,离开的时候,傅盛痛哭流涕,要和这个产品告别了。

这一轮成长,让傅盛渐渐从一个小跟班,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做出比领导更好决策的,有独立价值的人。

第二重恐惧,主力是下级,蔓延成全方位的负面评价。

严格意义上来说,傅盛从360出来之后,不是加入了金山,而是自己创业,被并进去的。

进去迎面就要解决一个问题:收费改免费。

金山毒霸当时一年还有一亿多的收入,但傅盛刚去的两个月一直在亏损。

不仅要顶着亏损的压力做转型,他还得顶住舆论的压力。

从360出走,傅盛其实是带着气。

另外,收费改免费,是个大转变。自然,组织就需要做个大整改。

当时金山毒霸在珠海,傅盛带了10个人过去,要管几百个人。

组织存在十年了,就有组织的通病。傅盛只管过五六十人的团队,没管过上百的,只能一步步摸索学习。

开始改造团队,就会有阵痛。

你空降过来,组织原本就对你有很多的不信任。

那时候,为了整合团队,傅盛迎合当地的酒文化,就去和下属们喝酒谈天,听他们诉苦。

傅盛把大部门拆成小组,属下怨言满天。有人离开,就在外面说他搞大清洗。

前老板骂他,下属骂他,网友骂他。

那时候打开网页一搜,清一色都是骂自己的。

工作还是投入的,但是这些压力,有时候他也会消化不了,也会辩驳两句。傅盛微博300万的粉丝,很多都是因为当时网上骂战来的。

这段时间真难啊。先是要在老东家的炮轰下严防死守,接着是对手跑到公司附近住下拼命挖人,紧跟着又是产品上不断被人抄袭。

但是在这一轮又一轮的历练下,傅盛想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相信家人。

为了去整合团队,傅盛直接把家都搬去了珠海,女儿的第一个幼儿园是在珠海上的。

当时他有一种很深的担忧,就是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在网上看到这么多负面的消息,该怎么看自己?

后来他看美剧《纸牌屋》,想明白了一件事:要相信女儿长大后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你只需要跟着你的内心走就好了。

看《指环王》,从甘道夫坠落后完成升级的故事里,又反观到了自己身上另一个特质——

第二,相信成长。

珠海的经历,让傅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一个特质:不到最后时刻绝不言败。

有段时间傅盛也有点抑郁,都不敢自己一个人去海边逛。

但就算是那样的情况下,他也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

他一直会想,怎么让自己去面对这样的压力,而不是说“我就不干了”。

回头每一次的选择,很多都是好奇心驱使,是对自我成长需求的驱使。

后来,通过珠海整改,傅盛把整个金山独霸的产品力,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把一个传统的工业软件,变成了一个互联网软件。

今天金山毒霸,还有几千万的用户,营业收入这几年还在增长。

家人。成长。从第二重恐惧里面,傅盛的自驱力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傅盛说,不论是360安全卫士对安全界的颠覆,还是金山毒霸对杀毒软件的颠覆,这都不是刚开始做的时候能想象到的。

哪里有什么高瞻远瞩?那些所谓的对风口的预判,都是后视镜视角。

当事人在埋头做事之前,根本就没想最后会做这么大的事情。

只不过,有的人面对新事物浑身排斥,不愿意踏出一步主动开门。

只不过,有的人面对恐惧和胁迫,要么选择逃避,要么是睚眦必报。

傅盛,选择了接纳好奇,选择了抗住恐惧。

完成了初期的打怪升级。

做大事。想不同。

好奇。恐惧。

这些,是傅盛从企业里走出来的时候,形成的他的2个核心驱动力。

这两件东西组合在一块儿,让他不断诞生出“创新”,又能够不断抗住“创新”带来的风险。

好奇心带来的开拓欲望,并不总是能找到好方向。或者说正相反,踩雷才是日常。

第一次他从企业出来,是从360出走。

因为18个月的竞业禁止协议,不能做安全软件。

于是他就想着,那就做个图片软件吧。于是做了可牛影像。但做到上线,才发现市场上已经有了一款美图秀秀。

他喜欢摄影,于是想的是如何把照片做得更真实。但用户的需求,是如何让自己“没那么真实”。

毫无疑问,这次创业算不上成功。事情想得不大,也没有做出多少不同。

更别提,那时又处于金融危机,父亲创业失败需要他帮助,女儿刚出生,妻子也没有工作。

第二次他从企业出来,是从金山,做了猎豹清理大师。

做清理大师之前,傅盛去美国拜访了很多创业公司,收获很大。

回来,总结了自己的两个定理:

1)Think big 做大事

他发现美国很多企业,有韩国人、印度人,一个公司各个国家的人都有。

觉得自己不应该总盯着国内一亩三分地,总看着国内的其他竞争对手。

要想得更大一点,比如要做个全球的生意。

2)Think different 想不同

美国当地雇人成本很高。创业,最好两三个人就能做。

所以,他们必须要想得和其他人不同,不然人多了雇佣不起。

做可牛影像不顺,傅盛意识到还是得在自己的领域里寻找迁移,而不是贸然地进入别人熟悉的领域。

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找不同。

于是,他就开始研究和使用海外的移动APP,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

海外的这些APP,都做得很糟糕。

而且,去排行榜上看,排在前面的,都是些个人作者。

不仅如此,在硅谷招人实在是太难了,反观国内,工程师队伍壮大。傅盛一回国,就可以在北京迅速组织一个很有战斗力的团队。

发现一个巨大的需求,但是供给侧又不够好。

还等什么呢?他做了个决定:全力出海。

出海做什么?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

清理垃圾文件,原理和杀毒软件是一样的,所以做得也非常快。

有多快?仅用两年时间,APP的日活,就做到1亿了。

而且全是海外用户。

所以,这一次,傅盛只用了3年,就去美国上市敲钟了。

但成功来得太容易,不一定是个好事。傅盛进入了新一轮的挣扎。

比如,上市之后,傅盛觉得非常痛苦。

为什么?

事情发生太快,认知和心态跟不上。

不光是傅盛,团队也沉浸在这种虚幻的氛围里。原本力出一孔的团队,突然心散了,合伙人的关系也开始出现问题。

这时候,对于傅盛个人而言,是暂时性摆脱“恐惧感”的时刻。

成就感有了。财富也有了。不会再去担心家人生病没有钱、父亲创业父债子偿还不上......

再加上因为做成了一件事,心态上也会有一些自傲。具体还会体现在,把之前好不容易结的果子,丢了。

什么果子呢?“尽快和市场交手,小步快跑做测试。”

去做机器人的时候,傅盛没有像以前那样,先拉几个人做最小可行性产品去测试,而是大手一挥招募来了几百人,直接就开始干。

后来反思觉得,还是应该慢慢学习,拉几个人,先小步测试。

又比如,要直面财富自由之后的虚幻。

钱不再是需要考虑的事情时,人是为什么还要工作呢?

好在,一切褪去,好奇心依然在。

傅盛仔细想过这个问题。他知道,自己还想继续开拓,还有“玩心”:能不能去做一个“很不同”的事情?

他开始大量看项目,也投资了一些。一直在寻找,直到看到机器人的机会。

于是2016年,他开始做机器人,公司叫猎户星空。

不过,产品出身,自然不是一拍脑袋决定。在之前,他也去日本考察了很多公司。

2016年就开始做机器人,这其实算做得比较早的。

傅盛认为,机器人是个刚需,不是一个假需求。

随着人工越来越贵,机器人成本逐步下降,最终会达到一个中间点,就会出现大规模机器人代替人工的现象。

于是我请教傅盛,怎么去看机器人这个行业开始有机会了呢?

他说,两个标志。

第一个,是看餐厅。

这些中小企业主,做购买决定一般比较理智,会算账。

许多餐厅利润并不高,如果还要拿出来一部分钱去买机器人,那么一定是成本可控,利大于弊,才会做这个决定。

第二个,是看海外。

海外开始买机器人。比如你看日本开始出货机器人,那说明什么呢?

说明市场开始真的有这个需求了。

聊到这里,傅盛有一个忠告。我一听,太耳熟了,就是之前结的那个果子:

“一定要每一步都要面对市场。”

做现在的生意,而不是未来的。不能总想着,憋个7年之后。

因为机器人这个行业,技术、财务、产品路线等等,时间一长,都存在着巨大的变化和风险。

在AI出现之前的机器人,都是自动化的机器。

这个忠告,同样作用于AI市场。

很多人一提到AI,人工智能,就想做高端的。比如去做大模型。

然后吭哧吭哧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很久之后,上线的时候,却只看到巨型公司的后车灯。

创业公司很难竞争。

我问傅盛,那在AI浪潮中,创业者的机会在哪里?

两个点:

1)优化用户体验。

从用户怎么用出发,单点做透,而不是去弄个非常前沿高级的AI技术,然后等着大家去用。

比如一个做数字人的公司HeyGen,深圳的。他就做了一件事,口型的改变。

这在文生视频的潮流中,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但它非常好用,做到了极致。

比如让歌手泰勒·斯威夫特说中文,换起来,在视频里对的口型很真实,就像真的她说的一样。

2)把已有技术组合。

又比如做直播数字人的公司。

傅盛说,以前一听到做数字人的,就绕道走。但是当时接触到一家公司,最近几个月收入涨非常快。

他们把数字人技术和商家数据整合,技术用的第三方的,但用户体验非常好。直播间一键开播,商品特点促销话术一键生成。

就是完全从用户出发,把几个AI技术进行整合,让产品有用,远大过于去琢磨技术提升,但是用户都不知道怎么用。

过去40年,中国确实出现过几次改变命运的大机会。

我说几个,比如78年高考,80年乡镇企业,92年下海潮。

又比如,地产暴涨,互联网红利......

每一次,都出现了许多造富神话,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成功企业家、创业者。

于是很多年轻人可能会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好像没有机会了,机会都被60后、70后拿走了。

聊到最后,我们其实都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

这一代人,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机会,人工智能。

很多人提到AI,就觉得焦虑,抢饭碗,很难学。

但其实,AI声量大,真正用的人很少。傅盛提到,现在都有人,来他公司面试,自己却没用过AI。

AI的出现,其实是让很多事情变容易了。想达到同样的效果,AI是在不断给普通人降低门槛的工具。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踩中风口的人,有什么特质?

好奇心,恐惧感,做大事,想不同......这些都还要退后。

真正的特质,其实就是一句话:不管怎么样,先去用用。

去使用新的工具,你就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强了。

聊到最后,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我不知道是不是它的本意,但我是这么理解的,和你分享看看。

埃隆·马斯克的梦想一直都是登陆火星。但是这个梦想怎么做成呢?

得一步步拆。

火星上没有空气,就不能用声音,得用那个思想去对话。于是他做Neuralink脑机接口。

为了登陆火星,还得做火箭,就做了Space X。

做火箭之前,又需要研究能源,做了特斯拉。

做特斯拉之前,需要有第一桶金,做了互联网支付。

总之一步步,他需要积累能力,但是也得挣钱。不断和市场交手,又不断靠近自己宏大的目标。

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的追求。

恐惧感,会让人对确定性有所追求。

抬头仰望星空,低头脚踏实地。

这两个特质,也都在傅盛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傅盛曾分享过这样一段话:

虽然,相信自己是你创业的最大动力。但千万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你在做产品,做目标的时候,要学会用外在改变内在。

我们听过太多创业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里,创始人就像是一个个英雄主角,开局就拥有很多,最后的成功仿佛命中注定。

但这或许,只是新闻报道给我们带上的眼镜。

面对选择的时候,可以多听听内心的声音,面对新事物不去第一时间排斥。

而做出选择之后,就要从一切你能做的小事情开始,顶住压力,小步快跑,不断拿反馈。

这是我们在不确定性很强的环境里,唯一能做的积累。

积累,才能让你在下一次风口出现的时候,有能力稳稳抓住。

祝你,用好奇心开门,用韧性扛下恐惧。

祝你,坚持到最后。

共勉。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西海岸4连震! 温哥华岛惊现大地震前兆? 专家警告; 准备应对"死亡潮"

国际 昨天 19:22

恐怖! 吃了三片常见抗生素 女子竟永久残疾! 千万人都在服用这个"定时炸弹"!

美国 昨天 19:21

加拿大人怒炸! 头巾大妈站Costco讨钱! 爽领5万救济 用Iphone 奔驰接送

加拿大 昨天 13:36

恐怖! 加拿大男子强抢方向盘 高速猛撞大卡车! 碎片飞溅! 结局惨了

加拿大 昨天 13:36

玉蛇加持! 加拿大皇家铸币厂发行农历新年银币 全球限量1,888枚!

加拿大 昨天 12:51

黄圣依现身海南卫视录制春晚 抹胸裙配盘发美炸了

娱乐 昨天 10:07

妹子急寻失联7年中国男同学 男主现身小红书评论区

中国 昨天 10:05

韩国没收到川普邀请函 中国日本已收到 难受死了

国际 昨天 10:03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