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随着网上新照片的曝光,疑似成飞“六代机”第二架原型机也完成了首飞!从公开的照片来看,机头的空速管已经被取消,这一变化标志着成飞“六代机”研发工作已经顺利走过了早期测试阶段,为未来的小批量生产和服役奠定了基础。那么,取消空速管意味着什么?成飞“六代机”又有哪些颠覆性设计和技术亮点? ▲网上新曝光的疑似“成六代”的二号原型机 空速管作为飞机早期测试阶段的重要设备,用于测量空速和验证飞行性能。然而,这种设备通常仅存在于验证机和原型机上,到了量产阶段则被更加先进的系统所取代。例如,歼-20战斗机的2012号原型机配备了空速管,但在2013号原型机后便取消了。此次成飞“六代机”取消空速管,表明其试飞工作已经由初步验证阶段转向更加成熟的飞行测试阶段,研发进度显然快于歼-20。 取消空速管还意味着成飞“六代机”可能已经装备了更加先进的气动传感器和数据融合技术。现代战斗机通常采用埋入式传感器或微型化空速测量设备,以减少雷达反射面积(RCS)并提高隐身性能。成飞“六代机”能够在原型机阶段实现这一技术,无疑是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进步。 ▲新曝光的“成六代”二号原型机 从试飞图片来看,成飞“六代机”似乎没有设计侧弹舱,这与传统隐身战斗机如F-22和歼-20的设计有所不同。没有侧弹舱意味着这款战机不再强调近距离格斗能力,而是彻底转向超视距作战。 成飞“六代机”拥有较大的机头空间,能够安装更大天线面积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特别是在应对隐身目标时表现更加出色。这使得战机能够在敌方尚未发现时便锁定目标,率先发起攻击。 同时,由于缺少侧弹舱,成飞“六代机”可能在机腹弹舱中携带新型超视距空空导弹。这些导弹可能具备更高的飞行速度、更远的射程以及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进一步强化了战机的远程打击能力。而没有侧弹舱也意味着成飞“六代机”更注重“以己之长攻敌之短”的理念。通过超音速巡航和优异的态势感知能力,战机能够在视距外完成战斗任务,而无需冒险进入近距离格斗。 ▲机背与机身两侧的两种不同的进气道布局 成飞“六代机”最引人关注的设计之一便是其采用了两种、三个不同的进气道布局,包括两个可调式加莱特进气道和一个背部固定式DSI进气道。这种设计引发了关于其动力系统的诸多猜测。 其一是可能搭载了多种动力系统。 两种进气道可能对应不同的发动机设计,例如涡扇发动机、亚燃冲压发动机甚至是TBCC组合基发动机(涡轮基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TBCC发动机具有从低速到高超音速的广泛适配能力,若成飞“六代机”使用这种发动机,将在速度和作战范围上具备显著优势。 其二是对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要求,固定式DSI进气道虽然在隐身性能上具有优势,但其在高马赫数飞行时的总压恢复系数较低。可调式加莱特进气道能够优化气流管理,提高超音速巡航效率。这对于成飞“六代机”在超视距空战中的快速接敌与撤离至关重要。如何在隐身、性能和适配多种发动机之间找到平衡,将是成飞“六代机”研发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 ▲得益于机背进气道的存在,主弹仓可能深度惊人 歼-20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里程碑,其研发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成飞“六代机”在歼-20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无论是技术成熟度还是研发效率,都有显著提升。 歼-20从首飞到服役耗时约10年,而成飞“六代机”有望在不到8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一过程。这不仅得益于技术的积累,还与现代化制造工艺和试验手段的进步密切相关。 按照歼-20的发展轨迹,成飞“六代机”还需生产两到三架原型机,进行更大范围的试飞和性能验证。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最快2025年下半年便能开始小批量生产,2026年下半年可能实现初始作战能力(IOC)。然而,成飞“六代机”的正式服役不仅取决于技术成熟度,还需考虑配套系统的开发与部署。例如,新型空空导弹、先进雷达和电子战系统的研发进展都将直接影响其最终形成作战能力的时间节点。 ▲新曝光的“成六代”二号原型机 成飞“六代机”的第二架原型机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向世界一流水平迈出了重要一步。从取消空速管到多进气道布局,这款战斗机展现了中国在隐身技术、动力系统和作战理念上的新高度。虽然距离服役仍需时间,但其研发进度和技术水平无疑令人振奋。未来,随着更多试飞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细节的披露,成飞“六代机”将为中国空军带来怎样的战斗力跃升,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
美国 9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