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中国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近日公开一款蚊子大小的无人机,据称可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执行侦察任务,该学校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微型机器人特别适合在战场上进行资讯侦察等特殊任务。 专家认为,中国正努力要在“智慧战争”中抢得先机,尤其在人工智慧与非对称作战领域,小型无人机能为中国在面对传统大型部队时提供一种战略优势。 长2公分、宽3公分、重不到0.2克 具水下与空中飞行能力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蚊子无人机长度仅 2 公分,宽度 3 公分,重量不到 0.2 克,体积和一枚硬币差不多,有两片扁平翅膀与四条细如刀刃的腿,部分版本甚至具备水下游泳与空中飞行的双重能力。 从公开的影像可见,这台无人机几乎像无重般悬在研究人员手指之间。 虽然这款蚊子无人机意味著中国展示自身挑战微型化的极限,但类似的微型机器人研发在其他国家也早有进展。 例如,美国哈佛大学微型机器人实验室所研发的机器蜜蜂(RoboBee),为另一种昆虫型机器人,机器蜜蜂翅膀每秒能拍动 120 次。 这类机器人的目标是未来能以群体形式协助救灾或人工授粉等任务,此外,机器蜜蜂也具备多元用途,包括监视与环境监测等。 哈佛 RoboBee 微型机器蜂与蚊蝇标本对照:左起为美国一分钱硬币(Penny)作为尺寸参考,接著是最新与先前版本的 RoboBee 原型,展现其极致微型化与仿生飞行设计。最右为蚊蝇(crane fly)标本,用以比较 RoboBee 在外型与尺寸上对自然昆虫的模仿程度。(图/Harvard University) 微型无人机已在战场运用 在军事领域方面,略大一些的微型无人机如黑色大黄蜂(Black Hornet),其大小如手掌,甚至能装进口袋中,外型类似迷你直升机。 最初由挪威开发,现由 Teledyne FLIR Defense 生产,已被数十个军队用于强化战场情资掌握。黑色大黄蜂尽管比蚊型无人机略大,仍具低可见度的特性,同时可克服微型无人机常见的运作限制。 最新的 Black Hornet 4 可传送热影像、最远飞行达 2 英里,且可在空中停留超过 30 分钟。自从 2022 年俄罗斯入侵以来,乌克兰特种作战部队便在库斯克地区运用黑色大黄蜂进行侦察任务。 此外,自 2006 年起,美国国防部旗下的高机密研发单位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也致力于发展混合型昆虫无人机,将微型电子元件植入活体昆虫中。 这些“生化机器昆虫”可透过电刺激控制,例如蟑螂与甲虫等昆虫成为潜入监视用途的工具。 黑色大黄蜂微型无人机由Teledyne FLIR制造,这款仅手掌大小的侦察无人机专为战场前线设计,具备即时影像传输与夜视功能,可在隐蔽情况下提供关键情报。(图/USDoD) 侦监、情搜 成个人与集团犯罪使用 另一方面,蚊子无人机用途不只局限于国防,技术也可能释出给民间,但乔治城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科技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研究员布雷斯尼克(Sam Bresnick)说:“一般民众可能会拿来偷窥邻居或监控特定人士。犯罪分子甚至可能用它来潜入公司或住家,观察目标输入密码等行为。”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资深国际防务研究员希斯(Timothy Heath)也认为说:“如果中国能量产这种蚊子大小的无人机,应该会倾向将它们用于情报搜集、监视与侦察等任务,尤其是那些大型无人机无法进入的空间,例如室内场域,” 蚊子无人机缺点:电池寿命不长 飞行距离短⋯⋯ 尽管蚊子无人机潜力可观,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像这款这种极微小机种,目前在战场上的实际用途仍相当有限。 美国非营利组织杜鲁门国安计划(Truman National Security Project)资深研究员 Bryce Barros 说:“由于容量有限、飞行距离短、电池寿命可能不长,这款蚊子大小无人机对战时侦察的影响应该相当有限。” 此外,希斯还认为,若要长时间进行监控,操作者必须不断替换无人机、充电、重新部署,并同时整理收集到的资料,而这一切都得在靠近目标的范围内完成。 无人机的微型化趋势 军民两用与非对称作战 另一方面,许多高度安全的设施内都设有无线通讯干扰系统,即便无人机能够穿过窗缝飞入,也可能因无法接收指令而失效。 科技进步让感测器、电池与其他零组件能够装入越来越小的机身中,使无人机得以朝向更轻巧、精密的方向发展。 微型化带来各种可能性,长期来看可能可成为低成本飞弹替代方案,到应用于搜救行动等,但同时也引发对个人隐私与犯罪滥用的疑虑。 而中国军方此次发表的蚊子无人机中最值得关注的,或许是这类无人机如何被中国纳入“军民两用无人机”战略,小型无人机如何能为中国在面对传统大型部队时提供战略优势。 发展无人机、人工智慧与非对称作战领域即是中国发展智慧战争的拼图之一。 中国意图“在智慧战争中抢得先机” 中国确实稍早也发表一款外型酷似保温瓶的微型无人机,重量不到一公斤,设计用途为支援解放军步兵部队作战。 尽管体积轻巧,这款无人机因采用同轴双旋翼设计,可承载相当于自身重量两倍的物资,内建神经处理器具备人工智慧引功能,让单一操控者能同时指挥多架无人机。 这款被中国宣称为“首创”的无人机,具备静音飞行、可折叠旋翼与模组化弹舱设计,能因应侦察与攻击任务。 在攻击模式下,最多可搭载三枚手榴弹,并能用 35 公釐榴弹发射器投射升空,快速展开行动并延伸打击距离。据中国官方指出,这项新武器是无人作战编组技术“阶段性跃升”的一环,体现在“智慧战争中抢得先机”的军事战略。 中国制作的一款保温杯大小的无人机除了用于侦查任务以外,还可携带3枚手榴弹攻击敌军。(图/央视影片截图) 无人机使用以AI强化作战能力 纳入智慧战争 所谓“智慧战争”指的是中国构想中的新一代作战型态,强调广泛整合人工智慧与自主技术,让人机协作应用在军事中。 中国正从原先强调“资讯化”的作战方式(即取得与维持资讯优势)转向“智慧化”,目标是在军事各领域运用先进科技,包括全面强化无人机应用、并以人工智慧技术强化网络与电子作战能力。 美国国防部在 2020 年呈交国会的报告中便曾指出,解放军在推动智慧化系统方面,仍面临“招募、训练与留任具备高度技术能力人员”的结构性挑战。 然而 4 年后,五角大楼于最新年度报告中指出,尽管解放军内部仍存在贪腐问题,中国军力、战备与作战能力却已大幅成长,特别是报告中也提到: “(中国)先进的小型无人载具系统在军民领域日益普及,而中国还是各类无人载具与零组件的主要出口国。” |
美国 5 分钟前
国际 18 分钟前
国际 26 分钟前
社会 半小时前
娱乐 半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