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不安腿综合征又叫不宁腿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指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酸胀、刺痛、蚁走感、蠕动感等,迫使患者在床上辗转反侧,坐卧不安。 该病需通过改变体位、走动或用手揉槎、捶打肢体才能缓解症状。少数病人在走路时也会出现症状,不得不被迫停止走路,引起间歇性跛行。这么难受的症状,即使去做各项检查,也查不出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这个毛病虽然不会威胁生命,但确确实实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不安腿综合征虽然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但是长期以来不为患者和医生所认识及重视。不安腿综合征常常被误诊或漏诊,很多患者症状持续多年,甚至长达30-40年。据统计,有约80%的患者会寻求就诊,但其中仅有6%的患者能得到正确的诊断。 该病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生,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均可发病,患有不安腿综合征的儿童常被误诊为“生长痛”、焦虑症、甚至是多动症。约有40%的成人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也升高,男女都可患病。男女之比为1:2,女性患者症状一般比男性患者重,因此求诊的女性多于男性。 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现认为与神经、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有人根据安静时发病及运动后症状可以缓解的特点,推测是与足部的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组织代谢产物异常堆积和大量毒素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紊乱有关,还与遗传和年龄因素有一定关系。其发病率远高于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还有人认为本病多见于贫血、糖尿病、酒精中毒以及维生素缺乏症等引起的末梢神经病变,所以推测与代谢障碍有关。 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制定了一个由四个症状组成的诊断标准。该病的诊断完全依靠症状,必须符合4个基本条件: 1.有活动双腿的强烈愿望,且常常伴有腿部的不适感。 2.多于体息或静止状态如坐位、卧位时出现的症状。 3.持续运动腿部如走动、屈曲双腿、捶打等可使症状得到部分或完全缓解。 4.症状在晚上或夜间加重,或仅发生在晚上或夜间,其特点是症状与体征分离,安静状态下表现严重,活动后反而消失,此外没有特异检查手段可以确诊。体格检查时原发性的不安腿综合征一般无异常体征,而继发性除了仅有原发的一些异常表现外,一般并无其他明显的体征和检查的异常,也是其特点之一,有助于诊断。 中医多将此病归入“痹症”的范畴。早在《内经》中就将病因病机作了详尽的论述,认为乃寒邪由足下入侵,厥逆上行,阻滞经络,阳气不得布达通行而成。肝有藏血的作用,人动则血行于诸经,腿部有多条经筋通过,如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睡眠时血归于肝,诸经孔穴空虚,风寒湿邪乘虚入内,寒滞经脉,阳气受挫,便会导致腿部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肌肉筋脉失于濡养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经络、肌肤,与肝肾有关,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中老年患者以本虚为主,青年患者则以标实为主。 根据中医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之义选穴,针灸以下肢穴位为主,大多以补益肝肾,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为治则。研究证明针灸能增强血管的张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产物的排泄,减轻或消除局部肌肉和软组织的压迫和阻滞。针灸既能使升高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也能使升高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还能使不对称的植物神经机能恢复对称并趋于稳定,故针灸对神经系统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疗效明显,作用持久且无副作用。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