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上周五,温哥华出现了一篇文章《加拿大华人丢不起这个人阿,5万:2900万,真是为中国红十字会害臊》,来自本地的某微信公众号。这篇文章被不少网友转发并点赞。仔细看过以后,感到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说辞背后,隐藏的是一种可能让你我以后都深受其害的逻辑。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呢?说的是中国驻加拿大使馆13日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向加拿大红十字会捐赠了5万美元,用于帮助阿省麦克默里堡遭受森林大火的灾民。加拿大红十字会的代表感谢中国红十字会的慷慨捐助。然而,文章的作者显然认为这个捐款太少了。他是“忍着恶心”读完这消息的,认为“这点钱也好意思拿出来,丢尽了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脸,也让加拿大华人无地自容”。 “让加拿大华人无地自容”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汶川地震时,加拿大全国向中国捐助了2900多万加元,而中国红十字会这次捐的5万美元,“平摊在阿省10万灾民身上只有5毛钱,在温哥华市中心只能停10分钟的车”。比起2900万,该公众号的作者“为中国红十字会感到害臊”,质问中国红十字会“还要不要这张脸?你让150万加拿大华人的肩膀上扛着的这个东西往哪里搁。等于我今年送你一头大象,你明年回赠我一只蟋蟀。” 很多点赞的网友都认为该文说出了他们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不满,在文章下的留言处,有网友抨击红十字会的腐败,并把之前郭美美的事情拿出来说是。诚然,中国红十字会近年的表现确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网友吐槽几句并不过分。然而,我觉得很多人忽略了这篇文章隐藏的逻辑:那就是行善的多少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且善举一定要对等的回报。 几天前我跟一名本地文化圈的洋人朋友吃午餐,他问了我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给本地慈善组织的捐款数额都那么大呢?”他的朋友都是一次捐个两三百块,很少有人一次捐很多钱。可能是因为华人的经济实力太过强大,才屡次出现动辄过万甚至几十万的捐献。但在他眼中,几百块和几万块并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是在献爱心,做慈善。在我看来,大多数加拿大人都抱着我这个朋友的想法,我认为他们不会为了中国捐的5万块太少而瞧不起中国人。之所以有人太在意,可能是自己太过功利使然。这个公众号作者在另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形象的说出了秉持这种观念的人对善行的理解: “(捐款)100元算钟爱、1000元算大爱、1万元算博爱、10万元叫爱得死去活来。” 按照这个逻辑来看,我们这些普通人,很难有对灾民表现博爱的资格,要想“爱的死去活来”估计要倾其所有了。我完全不能认同这种理念。最近的新闻中提到饱受负面新闻困扰的某地产投资公司慷慨捐款20万元,并购买了灾民急需的物资。而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在火灾发生不久就在超市收银处多付几元钱捐给灾民。我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善行有什么大小之分。 大家在借转发文章抒发自己对某些事情的不满时,却同时也在传播一个可怕的观念。某一天,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以钱的名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来指责我们:为什么你捐的钱这么少? 我认为经常阅读这个公众号的读者可能经常会被里面文章的神逻辑搞到分裂,因为我在这个作者之前的文章中找到了一句话,很好的解释了应该如何看待捐款多寡: “捐款绝对是完全自愿的事情,捐不捐,捐多少,无法进行道德量化,相反只要有一份心念就好。” 而不管是嫌某机构捐的少丢了中国人的脸,还是吵吵着要让华裔社区中的有钱人出来捐款,或是认为要在捐款数上与印裔社区比拼,似乎都是对道德进行了量化,把金钱当成了尺子。 这次阿省火灾,华裔社区中有人和机构捐了很多钱,其中进行危机公关的有之,博名出位者也有之。捐的多的,可能为了作秀;捐的少的,却大都是出自一份善心。如果用金钱来衡量,谁能分的清呢?当然,不管怎么样,在捐款这件事上没有“惩恶”,只有“扬善”。不管什么目的,越多人帮忙,灾民越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当然是最好的。这样看,借捐款来抨击一个中国的慈善机构真的有意义吗?即使有人要狠批红十字会,也请不要拿钱来说事。 那么,接受别人的帮助是否要同等的回报呢? 我相信大多数当时为中国汶川捐款的加拿大人并没有这种苛求。最重要的一点,即使有,那金钱也绝不是这种回报的衡量标准。 我不知道“为中国红十字会害臊”这篇文章的2万名读者是否真正认同其中的理念。对我来说,这篇文章的广泛传播,才是这次华人赈灾中最不和谐的音符。 污了善意的人,不该感到羞愧吗?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