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评论 查看内容

徐嘉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加新网CACnews.ca| 2016-6-17 15:50 |原作者: 徐嘉铭|来自: 加拿大新闻网

一个出生在甘肃陇西县穷困小村庄的女学生汪碧霞,于今年取得西门菲沙大学(SFU)化学博士学位。
汪碧霞也是加拿大资助中国乡村女学生教育协会(Educating Girls of Rural China,简称EGRC)成立11年来,首位得到该慈善组织帮助、在中国完成大学学业后,再到加拿大求学有成的学子。
她向本地中文传媒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年年都有同学辍学。”她因为以第一名考上高中,务农的父亲勉强供她读完高中,其后虽然她考上重点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但父亲无法供她上大学。
后来在EGRC创办人田青青的帮助下,汪碧霞成为村里第一个上大学的女生。大学四年,EGRC补足她贷款以外的学费及生活费,还出资让她出国念书。
不能不说,比起同龄同为中国贫穷农村出身的其他学子,汪碧霞的确是很幸运的,来到温哥华,能够以4年时间取得博士学位,学费及生活费全靠学校给予的全额奖学金。另外,她打工还清大学贷款,还能寄钱回家。
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坦白说,这也凸显了我们的善心应如何使用的问题。海外华人资助中国贫困学生,是好事一桩。
但向国外伸援手不是加拿大人的义务,我们的义务是什么呢?
有趣的是,《加西周末》本期制作了一个有关“西人眼中的华人”相关的报导,记者探访了高房价下租住不起房子的居民,让读者也了解这些底层人的生活状态。
其中一个受访者租了每月300元的地下室,在航空公司上夜班努力挣钱来支付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夜班结束后,他第二天赶到学校上早晨九点半开始的课程,下课后再乘着公共汽车赶到机场上班……
另有一个穷学生向记者哭诉:读研梦想恐怕无法继续,因为实在承担不了学费,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连续打三个工,每天在赌场、超市和餐馆轮流工作,就是为了支付学费。最后他对着记者说:“你知道什么是绝望吗?看看我!”
或许是美加比东亚还来得先进,从小在东亚成长的人,总“误”以为,白人一定都很有钱很有本事,但随着香港、台湾、中国近二三十年来一个接着一个地壮大,形势早已丕变。


特别是,如果你去温哥华市中心东端,缅街(Main Street)和喜士定街(Hastings Street)交界那一带走走,观念或因此改变不少。
我心想,加拿大如果每个大学生都不用为了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焦头烂额,并能够专心致力于学业的精进,那会是什么样的状态;质言之,我们加拿大,至少在大温这边,穷学生“可能”远比想象得还多(当然,或许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例外)。
汪碧霞很幸运,毕竟还有个本地专门资助中国乡村女学生的机构施以援手,然而本地的穷学生,却没有中国的慈善机构(像EGRC那样的组织)来给予帮助,而同在加拿大的慈善组织又不肯瞧他一瞧。
就如同篮球术语观念上的错位(mismatch,原意指防守到身材跟你不成比例的对方球员),形成反差甚大的对比,某种程度,也是对慈善事业的反讽。
我想起有一句被传了很久的爱情絮语:“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套用到这篇文字,可以改写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就在你身边,但你的眼光,却总放在千里之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惊爆! 女子带3娃来加拿大探亲登机遭拒 签证被当场作废! 全家移民告政府 居然有反转?!

加拿大 8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