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自己整天感觉眩晕,这个病真的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究竟“眩晕”是个什么病呢?中医有办法治疗吗?其实“眩晕”就是所谓的“耳水不平衡”,正式的西医病名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在中医属于“眩晕”的范围。 “耳水不平衡”是一种内耳病变导致的平衡功能失调,以阵发性旋转性眩晕、耳鸣为主要特征,伴随有时好时坏的听力丧失。这种眩晕通常突然发作,天旋地转,多持续数小时之久,多为间断、反复发作,有单侧或双侧耳鸣现象,且这类病人多畏惧嘈杂,不愿到喧哗的公共场所。 到目前为止,该病的成因仍不明确,可能是因心理压力过大、免疫系统障碍或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病毒或细菌入侵内耳道,从而引发耳内淋巴回流受阻或吸收障碍,导致内耳迷路压力增高而致病。 “耳水不平衡”多出现于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身上,目前没有特效药,不同病人采用的治疗方法各有差异,所以若经常出现头晕情况,最好还是去看家庭医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眩晕症可谓源远流长,古人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从中医的角度,眩晕可由风、痰、火、虚引起,多属于肝的病变,根据患者眩晕的类型可对其进行辨证施治,总的来说眩晕一症,属虚症者多,实症者少。 中医的辨证分型 1.肝阳上亢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涨痛,烦躁易怒,面赤耳鸣,多梦少寐,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火息风、平肝潜阳,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浊中阻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重、胸膈满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肢体沉重、舌苔白腻及脉濡滑。 治法:健脾和胃、祛痰化湿,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肾精不足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目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发落齿摇、耳鸣盗汗、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细弦。 治法:补肾益精,可选用河车大造丸加减。 4.气血两虚型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劳累后晕感加重,心悸神疲、气短乏力、失眠、纳少、面色无华、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可选用八珍汤加减。 5.淤血阻络型 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失眠健忘、心悸心痛、面唇紫暗、舌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祛瘀行血通经,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日常注意和护理 1.要注意饮食调理,宜食清淡、新鲜的食物,忌食肥甘辛辣之品,少吃太咸的食物,因为过多盐分积聚在体内会阻碍水分排出,很容易形成体内积液,影响内耳淋巴,加重病情。 2.生活作息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减少情绪的起伏。 4.居室环境要安静、舒适,室内的光线要柔和,使人能够放松。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