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伦敦金融城近日发布了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交易报告。报告称,伦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继续在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及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保持强劲增长,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也有所增加。 根据这份1月16日发布的报告,在2013年上半年,伦敦的贸易融资延续了2012年下半年的强劲涨势,总额超过去年同期的两倍;外汇交易活动比2012年底总体上升了近三分之一;人民币存款总额创新高,达到145亿元。 报告显示,2013年伦敦的人民币贸易相关服务279亿元。多家接受调查的银行表示,越来越多的客户,包括从中国进口和出口中国的企业,都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支付。 外汇交易方面,2013年上半年的每日现汇交易量几乎达到2012年的两倍,全部的外汇交易活动总体上升了近三分之一。外汇相关产品2013年上半年的总交易量是223亿元,也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一倍。 此外,越来越多的外汇交易从“不可交割产品”转到“可交割产品”。后者占总外汇产品的交易量比例从2012年底的46%上升到2013年6月的近70%。 “不可交割产品”是为非自由兑换货币设计的,主要根据在岸人民币汇率来定价。伦敦仍有数量可观的不可交割人民币产品,说明人民币可兑换性仍然受限。但离岸人民币外汇交易向“可交割产品”的转向,说明伦敦市场中人民币流动性加大,货币管制也有放松。 与半年多前发布的上份报告相比,这次报告中特别指出,许多电子交易平台上都开始有人民币现货交易的选项,普通型(plain vanilla)的人民币交易已经非常普遍。 存款方面,伦敦在2013年6月底的人民币存款总额为145亿元,比2012年底上升了22%。银行间存款较2012年底增长了67%,达到114亿元。但个人存款下降到了20亿元,企业账户存款则下降了45%至11亿元。 截止2013年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已经突破1万亿元。相形之下,伦敦的人民币存款数量仍显稀薄。 接受调查的银行表示,人民币存款账户的特点为数量少、单位账户存款多。客户开立账户往往有特殊原因,并往往会为追求更好的利率而转移。该报告共调查了伦敦的12家银行,代表了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约80%。 伦敦在2012年4月宣布要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的“西方枢纽”,此后每隔半年发布一份报告,追踪人民币离岸交易发展。 2013年6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3年10月英国财相奥斯本(George Osborne)访华,达成两项关键协议:中英两国同意在上海和离岸市场进行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英国也得到了“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的部分额度,成为香港之外首个获得该额度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该报告指出,出于人民币投资前景不确定、交易量和流动性的缺乏等原因,许多大型基金经理仍不愿参与伦敦的人民币交易,但RQFII交易配额可能会对他们有所鼓励。 报告同时敦促伦敦争取“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的资格。 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字显示,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外汇交易市场上流转量第八大货币,比三年前的第17位跃升了九位。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 2013年10月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的比例已经从2012年1月的1.89%上升到8.66%,取代欧元成为贸易融资使用第二多的货币。不过在跨境支付方面,人民币只排在全球第12位。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