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时下列治文华人已然泰半,表面上人多势壮,殊不知华人居多有好处也有麻烦。先前连续出现过大街广告标牌语言问题,直闹到市议会表决,可谓惊官动府。这边厢还没消停,那边厢又起衅端,社区业主开会使用语言又起波澜,有业主不惜为此诉讼,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上述问题有个共同症结,即语言的使用,确切说就是中文的使用。列治文威灵顿屋苑(Wellington Court)城市屋业主立案法团以中文开会,其争拗非但没平息,且持续升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此事貌似社区内务,不像广告招牌那么惹眼,却引发热议,因为在大温,特别是列治文,华人比例攀高,多少带有普遍性。当事人是否有情绪化成分,不得而知。 8月29日,上述法团举行业主周年大会,否决用英语开会议案。认为没有只会英语的业主列席,要求所有会议以英语进行不切实际。法团成员全以普通话作为第一语言,反映屋苑业主的背景和多元文化。 曾任法团成员9年的屋苑业主卡格特(Andreas Kargut),认为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法团会议须以英语进行,不接受中译英安排,即使聘用认可传译员(certified interpreter)。早前卡格特曾向卑诗人权审裁处(BC Human Rights Tribunal)投诉,并没有最后达成和解,卡格特的诉讼仍在继续,人权审裁处正排期审理。这样一来,双方和解无望,势将法庭解决,这应该是双方都不乐见的。 笔者认为很可能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会务官司,如果双方都固执己见,相争不下,就有可能由此衍变为一场社会上的是非之争,渗透进某些意识形态性的东西,由量变导致某种质变。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卡格特先生现在公开在网站上筹集诉讼经费,至今已经筹得近五千元。光筹集点钱倒在其次,这里有宣示和号召的效果,对气氛带来助燃的作用。那些已经捐款的人,其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共鸣,情绪的集合一旦物化,就会通过多种形式与渠道表现出来。 目前有媒体用了“隔空骂战”的字眼,来形容双方拒绝沟通,导致争拗逐步升级的状况。笔者以为这样很不好,应该保持最大的理智,理性处理这起事端。笔者无意当和事佬,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更多地从华人角度来予以反思,这种反思有可能矫枉过正,但也是必要的。法团不是私人空间,应该有一定之规,这个规矩就是最大公约数。 移居加国常讲要融入主流社会,这不是说说就完了,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就会面临此类考验。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曾是历史上的苦主,先贤们切身体会到被另眼相待的痛苦,如今在时过境迁的特定环境中,某些西人却变成了“少数族裔”,是否就以数量上的优势凌驾其上?这种做法似乎有探讨的空间。如何调处多元文化与官方语言的关系?如何调处多数华人主导法团与少数西人业主的关系?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坦诚地说,不才如笔者给不出一个可行的答案,但还是斗胆地讲,在加国华人的移民历程中,我们今后还会遇到许多类似的问题,或许会以其他的面貌和形式出现,都应该本着尊重和包容的态度行事,把中华文化中好的东西移植过来,同时摒弃糟粕。善意并非软弱,有理不在声高,“六尺巷”曾记否?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