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温哥华 查看内容

说裁员就裁员 北美职场台面下的游戏规则 你经历过吗?

加新网CACnews.ca| 2016-10-19 15:41 |来自: 加拿大新闻网

华人移民来到加拿大,除了追求健康舒适的环境,更合理的教育体制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要从国内高压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华人一步一跳进入了北美的职场,准备拥抱美好新生活,然而迎接他们的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现实的骨感。北美职场里一些游戏规则,真真是愁煞了初来乍到的华人们。

说裁员就裁员 见怪不怪

2015年年初,美国连锁零售业巨头Target退出加拿大,关闭位于加国境内的全部133家分店,同时裁减(lay off)17600名员工,总遣散费为7000万加元,一个加拿大员工平均仅拿到3977加元。

同年,石油巨头Suncor Energy宣布裁减阿尔伯塔省麦克默里堡Albian Sands油砂矿石油开采项目的1000名员工,并减少工程开支10亿元;加拿大庞巴迪(Bombardier)因为市场对其商务客机Learjet 85的需求疲软,暂停对这一客机的研发,并宣布裁员1000人;被美国汉堡王收购的加拿大大型咖啡连锁店Tim Hortons裁员350人,主要受影响的是公司总部以及地区办公室的职员,怀孕员工和有30年工龄的老员工也不例外;加拿大著名电讯公司罗渣士(Rogers Communications)旗下的罗渣士传媒(Rogers Media Inc.)裁员100人,主要为多元文化电视台Omni TV的少数族裔员工。

今年6月,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Canadian Pacific Railway)宣布裁减500名铁轨维修工人。该公司解释称,多年来已经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轨道建设,此次的裁员是暂时的,主要是受到北美经济不景气、货运量减少和需求疲软的影响。

新移民们看到这些消息难免咋舌:在国内找到了大企业的工作,多少人一份工作从黑发做到白头,怎么到了加拿大,饭碗说丢就丢了呢?

老移民们则笑着摇摇头:见怪不怪。在北美公司工作过的人,几乎都有被裁员的经历。能一直干到退休的人,似乎已是昨日的传说。西人Steve戏称自己是“老运动员”,五十五岁还不到,已经历过公司五次裁员。在他第三次被裁时,他的婚姻也失败了。现在只要北美股票市场一波动,他的心就怦怦直跳,因为他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年纪越大,收入越高,今后被公司裁掉的可能性越大。在北美的董事会中,并没有工会代表,市场经济环境下,公司一旦亏本,股东可以为了保障公司利润而压缩成本、裁减员工,所以每逢经济衰退就出现裁员风波,实属正常。西人一生中换5到6个老板,从这一行调到另一行,甚至申请补助重新进修都是常有的事。

虽然美国加拿大在社会保障上已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不过员工失业给每个家庭所导致的冲击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在西人公司上班的华人移民,因为公司的不景气,饱受裁员之苦。有的人从美国移到加拿大,又从加拿大移到美国,生活始终没有稳定感。利润不足、战略调整、改变经营方向……随便哪个理由,公司都能合法地裁掉员工。这已经不仅仅是约定俗成,而是有法律支持的“现实主义”。

亲历裁员:15年6次失业

Zoe就职于安大略省的一个大型工程设计咨询公司,从事石油、天然气、矿产、清洁能源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采购服务,全球员工号称4万,办公楼星罗棋布,拥有中小设计公司望其项背的规模。2007年,原油价格疯涨,高成本的加拿大油砂开采有利可图,石油巨擘纷纷上马项目,大小设计公司疯狂招人。Zoe告诉加西周末,她就是那个时候加入公司的。“那几年,真可以说是每一个人的光辉岁月。”Zoe笑称。

然而再大的宴席也有散的时候。2010年,工作一件接一件地告一段落,紧接着2011年,所有工作面临结束。到2012年底的一个早上,Zoe一上班就惊讶地发现,她左右前的三个邻座都不见了,他们的办公桌上除了电脑和电话,空空如也。之后她了解到,人事处干部们几乎倾巢出动,每人拿一摞信封,走到目标员工桌前,用极低的声音郑重通知:你被layoff(裁员)了,请快速安静地收拾个人用品,我送你出门。

Zoe感到紧张。刚认识的Peter消失了,他送的植物还摆在桌上;不哼不哈的Fanny消失了,几个月前还领了“五年老员工”奖。更可怕又可疑的是,脸色阴沉,却爱才惜才的领导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Zoe向加西周末介绍道,设计公司以收取客户的工程设计费生存,这设计费是点点滴滴体现在员工的工时表中,方方面面细腻之极,每人每周都要填写。没有工程可做时,领导只允许极少数人填“窝工(overhead)”,意思是:公司虽然没有活,但你之前表现不错,公司还会养你一阵。但记住,只是一阵啊。

接下来的几年,虽然公司又兴旺发达了一阵,但也是“翻手为繁华,覆手为苍凉”,一旦没有活干了,公司不可能允许养闲人。项目经理的工作之一就是计算每个人工时,谁超标了,只能科学地剔除出自己的队伍。鞠躬尽瘁的员工,只是一时半会没有活干,公司却不再允许用“窝工”的工时了。

Zoe深耕北美职场多年,早已预见了自己的结局,于是每一天上班,她都拿着一个不起眼的布袋子,在不违反公司保密原则的前提下,把自己放在公司的东西带回家一点。她觉得自己的“那一天”迟早会到来,与其到时候呼天抢地,整理出一堆搬不动的箱子,倒不如立即着手耗子搬家。

Zoe被裁员那天,所有程序一如所料,简单迅速。与她同时下岗的,有从毕业起就在公司的本地原住民同事,他在此十几年里结婚生子;还有在公司干了26年的老员工,大家深感,岁月是把杀猪刀。

Zoe向加西周末介绍:他们公司雇员分三种:1、长工,即受雇合同上写的“永久全职”,身价基本按行业标准,有各项公司福利,适合求稳定的人。2、合同工,没有公司福利,但收入比长工多30%-100%,适合自身技术过硬,在经济好的时候上家完了找下家,越跳身价越高的人。3、临时工,没有公司福利,身价也不高,适合那些盼望抓住机会拿到经验的新移民。

“我其实不算最惨,”Zoe笑着说。“我下岗后仍有三星期的全额收入加福利。之后公司依法发给遣散费。像我这样5年以上的长工,每为公司服务一年有一星期的全额收入,加上假期金,我下岗后的两三个月内收入不变,还省了开车上班的汽油钱。以后还可申请政府的失业金。失业金是不论收入多高,每月$1500左右税后封顶,够我还半个月的房屋贷款,少的可怕,但略胜于无。合同工,可以赚一阵歇一阵,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我这几年只见过拼命工作然后拼命玩的,还没见到过穷愁潦倒饥寒交迫的。最不济的是临时工和5年以下的长工,只有政府的失业金可领。”

采访结束后,Zoe感慨,自己在加拿大15年,经历过6次失业,失业这事,还真不是能力强弱能完全控制的。在上一个公司这七八年里,“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Zoe说,她所见过的加拿大职场里,个人能控制的,其实都只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本职工作,谁都不能呼风唤雨,谁都不能掌控世界和平经济发展。

朝不保夕 你被解雇了

裁员的英文说法是lay off(用作名词时,写作layoff),表示公司因为业绩不佳或经济不景气,无法再养着这么多员工,以降低运营成本。这个词不是针对员工个人的惩罚行为,而是出于商业考虑的减负行动。而另一种失业叫做fire,意为解雇,一般是针对员工个人行为的撤职,比如员工犯错或操守有问题。

根据加拿大政府的《劳工标准法》和BC省的《雇佣标准法》(Employment Standard Act)规定,如果雇员被裁员,雇主需要书面提前通知雇员,或是支付遣散费。但是遣散费和书面通知是可以互为补充的。也就是说,对于连续工作未满3个月的员工,雇主无需事先进行通知或支付遣散费;如果连续工作超过3个月,雇主可以选择支付一周的工资作为遣散费,或是1周前给出书面通知;如果连续工作满12个月,雇主要么支付2个星期的工资作为遣散费,要么在2周前通知员工;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一年的工作资历增加一周的工资或是通知时间,最长时间为8周。

无论离职的原因是辞职、裁员还是解雇,雇主都应该在7天内结算工资并给出雇员“聘用记录”(Record of Employment,简称ROE)。只是被裁员的员工可凭ROE申领政府失业保险金(Employment Insurance,简称EI),辞职或被解雇的员工则没有EI。

如果雇员在工作中有严重的错误或是有玩忽职守的情况而被解雇(fire),雇主无需为解雇职员提前发出通知或是支付遣散费。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对雇主来说,“解雇”比“裁员”更方便、损失更小,因此“解雇”便成了部分北美企业“不可说”的辞退员工的“套路”。

来自列治文的Jessica(应被访者要求,为化名)就曾经遭遇过这样不公平的对待。Jessica受访时对加西周末表示,北美的职场生存状态非常现实和残酷,堪称“dog eat dog(狗咬狗)”。

Jessica曾在北美最大的电器销售公司上班。按照公司的福利规定,公司员工可以以内部折扣价格购买公司产品。Jessica按照程序,在购买产品前向主管上级汇报并得到了许可。然而她的这次内部购买却成为了公司解雇(fire)她的理由。Jessica出示证据证明自己是走正当程序向上级请示过的,然而公司铁了心要开她,拒绝采用证据。她这才明白,公司想要她离开才是最终目的,其他不过是借口。

北美职场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公事公办,不讲情面不留余地。在接到解雇通知的当下,Jessica就被要求马上离开办公室,连回自己的位置收拾私人物品,都是在保安的监视下,防止她带走公司物品或信息资料。Jessica表示,这样被解雇就像被扫地出门,十分伤人自尊。

按照常理,被解雇的人是没有资格申请失业保险金的,然而Jessica决定捍卫自己的尊严和权益,找到了加拿大服务部(Service Canada)为自己讨一个公道。加拿大服务部在听取了Jessica的控诉后,试图联系该公司,想要获取双方的说辞和证据后再做判断,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鉴于此种情况,加拿大服务部认为Jessica的解雇并不是因为她自己的过失,她有权拿到失业保险金(EI),至此事情才终于有了公正的结果。

经此一事,Jessica对自己身处的北美职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里失业就是家常便饭,裁员就是约定俗成。碰上好的老板至少还会提前通知或者给遣散费,失业后还可以申领救助金;碰上不好的老板,为了省遣散费,随便扣个帽子在员工头上甚至无理由直接就地解雇,员工不但拿不到遣散费甚至可能申请不到救助金。这样没有保障的工作,就是北美职场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时薪太低 有工作也不能保证生活无忧

对于刚刚毕业的学生和刚刚登陆的新移民,想要一步登天找到一份收入高待遇好社会地位也高的工作并不容易,从技能、学历、经验要求低的初级工作做起,也是一个不错的过渡选择。不过就算过渡,也是要衣食住行,也还是要生活的。北美职场的最低时薪,却不一定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2012年,争取15元最低时薪的“Fight for 15”运动从纽约开始,随后蔓延至加拿大BC省。

自2012年5月起,BC省的最低薪一直维持在10.25元,位列加拿大十三个省份和地区中的倒数第五,而卑诗省消费水平和贫富差距却居于全国首位。富人圈地买房的同时,底薪工作者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2015年3月12日,政府决定从2015年9月起将BC省最低时薪提升至10.45元。BC省劳工联盟(B.C. Federation of Labour)对0.2元的增长幅度并不满意,目前他们正发起倡议,希望政府能够将最低时薪增加至15元。

Christopher Fofonoff(Chris)是“Fight for 15 BC”运动的骨干成员之一,从2014年起便加入倡议组织。因为曾经做过很久拿最低时薪的工作,知道其中的困难,所以虽然现在经济状况改善了,他也仍然想要为提高最低工资贡献自己的力量。据他介绍,目前,有十二万劳工在BC省领着最低时薪,超过五十万人的时薪在15元或以下。大量的低收入人口使BC省的贫困率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Nova Scotia。约有七分之一的BC居民生活在穷困之中,而BC省还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出台贫困控制计划(poverty reduction plan)的省份。

Chris对加西周末说,在BC省领着底薪的劳动者并不仅仅是青少年和职场新手。事实上,约有一半的底薪领取者年龄已经超过25岁,并且有超过半数领着最低工资的员工已在职超过一年。在性别方面,最低时薪领取者有近三分之二是女性。从底薪员工分布状况来看,很可能存在雇主对员工剥削和性别歧视等不公正现象。以上种种引起劳工联盟对于最低时薪增长的诉求声日益高涨,目前倡议仍在持续之中。

五花八门 老板省钱各出奇招

作为最低时薪员工的代表,Chris告诉加西周末,在北美的大公司们,有无数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使他们能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最大化的降低自己的成本,至于员工的生计需要,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

Chris曾在某世界著名咖啡连锁企业工作,该企业在过去几乎每年都会闹出劳资纠纷,据他透露,为了降低成本,该公司可谓是想尽了“妙招”。

工时问题

对于大众普遍质疑的员工薪资待遇太低的问题,该公司的说法是: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对于全职的员工提供较高的福利,凡是每周工作超过20个小时的员工,都有一系列的福利包(benefit package)包括退休储蓄保险、健康保险、内部价格认购股票以及每月定量的免费咖啡等。然而据Chris反映,该公司却会在10名全职员工可以维持运营的情况下,选择雇佣20名兼职员工,保证普通员工每人每周工时都不到20小时。此外,该公司部分店铺还会招聘on call(随传随到)员工,工作时间弹性,甚至会出现同一个员工既要前一天晚上12点打烊还要第二天早上5点开门的排班。这样的工作模式,不但影响员工做其他工作赚取收入,更损害员工的身体健康。今年7月份,该公司美国员工罢工,就是因为每周工作时间太短、又因排班问题不能找其他工作而无法养家糊口。Chris表示,还有些店面,在高峰期人流量最大、店里最忙的时间,故意排最低时薪的兼职员工,以达到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性价比。

类似的故意以剥夺员工工时来减少福利的问题,在列治文市某瑞典知名家居品牌也曾出现过,并引起了员工的罢工反弹。

推销产品

Chris在咖啡企业工作时,曾经接收到上级的指令,要求他推销公司产品,并强制要求完成一定的业务量,否则将会减少报酬。将原本市场推广的工作强压到门店店员身上,这种做法也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

自购制服

最让Chris感到哭笑不得的,就是公司的员工制服必须由员工自己出钱购买,而不是公司统一发放。后来Chris发现,有这样规矩的并不只有咖啡公司一家,某全球最大、市值曾连续多年全球第一的零售巨头企业也一样要求员工自己出资购买制服。更不用说那些中小型咖啡店、服装店、诊所……员工购买制服也快成为默认行规了。

游戏规则客观存在

有不少移民也在抱怨华人企业的种种弊端,其中有的是违反劳动法规的黑心做法,但也不排除多数是在北美职场合法的潜规则。对于体制上的缺陷,劳工组织、工会及像Fight for 15 BC这样的社会团体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来试图影响政策制定者,并切实维护了众多工作者的利益。对于普通的职场打拼者来说,最好先放平心态,了解法律法规。对于违规做法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即使遇到职场潜规则,也不至于太被动,自怨自艾。

在这个被称为“从海洋到海洋”的国度,有太平洋的涨潮,也有大西洋的落潮,潮落到最低点时,也许就是潮涨的开始。职场起落,亦是如此。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恶心! 列治文下水道又堵了! 连夜挖出50吨"脂肪巨兽"! 华人干这事注意

温哥华 昨天 20:54

治安告急! 温哥华市中心突发捅人案! 小偷购物中心疯狂盗窃6次 狂偷$6万!

温哥华 昨天 20:54

惨剧! "印度硅谷"大楼整栋倒塌 14人死伤 大批工人遭活埋 三次停工令全遭无视!

国际 昨天 20:54

华人超市老板在家遭枪杀 妻子失踪13年生死未卜 独留1儿

加拿大 昨天 20:54

演出被拒 金星:彩虹旗带来骚动 我抢过旗子扔身后

娱乐 昨天 19:54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