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几天,一个前辈诗人在社交网站上贴出一篇帖子: 鲍勃迪伦,对获诺贝尔奖的惊人回应:“学者们,教授们和文学博士们,现在证实我不是个歌手(Singer),而是一个诗人(Poet),但我现在想对他们说的是,如果我五十年前真是个诗人,你们会一言不发地看着我饿死。” 前辈诗人感慨说,这简短的几句话十足道出诗人在这世界上不足为道的悲哀,和世人对诗这一文学瑰宝的短视和现实。 原贴文讲的,是个事实,歌手和诗人两者中,歌手,哪怕是一个二流的演唱者,也足以靠卖唱维生,但一个诗人,若无其他职业,哪怕是个极优秀的诗人,也就只能等着饿死。 诗人会饿死的概念,可谓“放诸四海而皆准”,中港台更是如此,1990年代红极一时的汪国真(当然,他是否真的优秀,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最后仍然穷愁潦倒,直到2015年病故,可为一例。 因此,这样的话让迪伦来说,感觉上也无不可,但我感兴趣的,不是迪伦的这番话是否发人深省,而是──它到底是不是迪伦亲口讲的。没想到不久,就见到有人在回帖中直言:“在英文网站搜索不到任何相关报导,看来是国内某些不愿饿死的无良媒体捏造出来的。” 事实上,这句话纵使不是迪伦的原话,也未必是无良媒体捏造。 今年五月杨绛先生过世时,网路上一则“杨绛手写版《百岁感言》”相当火爆。事实上,其文字部分早在2013年即被人民文学出版社辟谣过纯属杜撰,其手写部分则是明星井柏然贴在自己微博的个人书法。 但尽管如此,不是每个网友都能看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辟谣文章,因而今年五月之后再度流传于网路上时,我有个在重庆文化界工作的朋友就在微信上贴出一篇文汇报的文字,作者说:“杨绛先生百岁时,只接受过本刊专访……”否定了《百岁感言》是出自杨降之口。 另外一个常被“编派”写语录的知名人物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例如这句,“我们都是远视眼,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坦白说,不管这句话是否出自莫言,都是很不错的座右铭。但莫言女儿管笑笑曾在接受采访时对上面的“莫言语录”表示:“我父亲说,‘这些流传甚广的名言警句都非我所作,我向作者的才华表示敬意’。” 重点来了。 这些格言警句,其实本身就是很不错的“心灵鸡汤”,可以让原作者红起来的,却为什么原创者愿意“放弃”著作权,甚至强行编派给其他人呢? 不妨听听专家的意见,以杨绛的《百岁感言》为例,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表示,有些热转的语录会让人混乱,因为粗看似曾相识,并非完全造假,而是真假参半,写作者在杨绛文字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心灵鸡汤式的发挥和改编,经过网络一转再转之后,已经面目模糊很难分辨。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单波教授则分析,首先因为大家喜欢这些名人,于是就有人利用名人的权威性来达到广泛传播的效果。而在碎片化的网络社会,大家不太愿意读原著去获知完整的信息,因而就选择转发信息,读这些格言语录。 上面的例子还是找不到原创者的,另有一些情形,则是原创者跳出来承认了,还被人误认为“抄袭”。 例如这句,也相当有名:“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曾经刊登过此句(严格说,不像是诗),署名是泰戈尔,出处《飞鸟集》,但翻遍泰戈尔的著作,都找不到。 事实上,这是从香港小说家张小娴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引出来的一段,后来被各方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之后不断追加,“不是……,而是……”,有一度张小娴跳出来澄清说这是她的原创,而非泰戈尔的,没想到还被网友讥讽她“抄袭”泰戈尔。弄得她只能感叹:“别人都以为我是抄泰戈尔,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没有抄,这真是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所以,碰到网路上一些“心灵鸡汤”,说是哪个名人的语录,去感受语录中的人生真义就好,别太在意是谁的语录,毕竟都是真真假假。 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说的好:“网上流传的伪知识(除了语录,还有什么水果与什么肉配着吃会中毒之类)太多,只有你的智慧能够破解,如果破解不了,就当茶余饭后的磕牙话题就好。”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