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年春节过后的二月四日是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为“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二月四日或五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按照中医“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与自然界相适应,因此立春后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立春节气也是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转折点,要充分利用、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发,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藉以宜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这是五行学说,以五行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所以在立春后养生具体到人体脏器而言,一定要重视养肝。 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中医认为肝脏与草木相似,所谓调达,就是指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 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排泄体内的浑浊之气。 中医认为肝主情志,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因此立春以后,养肝护肝也要从情志着手。尽量使自己保持心情舒畅,心境恬愉的好心态,有益于养肝。 防止一时的急躁愤怒,更忌情怀忧郁,导致大动肝火,以防“春火”伤肝,或引发肝脏气血淤滞不畅,特别是高血压、心血管病的患者,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一定要注意情绪不能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心情舒畅,心情平和则有利于肝气正常生长和调节,以利于疏肝保健。 中医还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为春季主气,五行属木,应藏于肝。 立春后养肝,还需要防止春天盛行的风,其机理与“风气通于肝”、“风伤筋”密切相关。据体到行动就是我们常说的“春捂”。 立春意味着由冬寒向春暖过度的时节,气候变化较大,天气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其始作俑者为风邪所致。风邪是外界致病因素中的一种,其致病特点是发病快、变化多,一年四季都有风邪,但以春季居多,同时风邪还容易与寒、湿、热等外邪联合起来,形成风寒、风热、风湿。 因此立春之后虽然白天渐长、气温逐步上升,但尚未完全回暖,气温仍有波动,这时大家不要急于脱掉厚重的外衣,而要适当的“捂”,尤其是体弱的老人、小孩及体质偏寒的人,不可减衣。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倘若过早减去穿了几个月的冬季衣服,一旦气温下降,身体就会难以适应,抵抗力下降后就会给各种病菌有可乘之机。春捂的同时不仅在防止气温变化过快造成身体不适,更重要的是防止病毒侵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各种细菌、病原微生物也会从“冬眠”中醒来,其传染性、致病力和感染性很强,容易引起各种流行性传染病,因此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杜绝各种传染源。 预防风邪,仅靠春捂还不够,还需要提高体内的正气,也就是自身免疫力,饮食调理就是提高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如果说冬季时要通过“滋补”来补肾御寒的话,立春后就应“升补”以疏肝养阳。 立春时阳气初生,理应多吃些辛甘发散的食物,有助于养阳护肝,少吃酸味的食物,酸有收敛的特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的疏泄。 起居方面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并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强身健体,在培育身体阳气的同时疏养肝气。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