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加拿大是民主国家,媒体是“无冕之王”,有很大的话语权。可能是加拿大过于风平浪静,吸引不了读者的眼球,于是一些加国媒体不远万里到中国挖掘题材,刷存在感。正所谓“工夫不负有心,”加拿大《环球邮报》“敏锐地”发现中国教材中的爱迪生故事有假,于是发文《中国教科书捏造爱迪生故事引发教育担忧》,果然引起了关注,以至于中国驻加使馆都就此报道致函《环球邮报》表明中方立场。 中国小学教科书的问题确实不少,有的课文政治性太强,也不乏胡编乱造之处,不如西方白雪公主灰姑娘之类的童话那么活泼可爱。对此,中国媒体本来就批评吐槽不断。但是小学课本受到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限制,教材改革从来就不容易,更不要说还要考虑是否符合其他国家的价值观。比如加拿大有的地方将同性恋内容引入中小学辅助教材就有争论,也可能不符合其他国家的国情。中国网民已经为爱迪生吵得不可开交,不知道为什么《环球邮报》不远万里去蹚这个浑水?实际上《环球邮报》评论的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远远超过这篇课文的本身。它上纲上线地指责中国“强化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教育,服务于中方的政治目的”,颇为直白。 《环球邮报》这种关心其他国家小学教材的热心肠值得赞扬。中国确实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改进,由于中国的官僚体制的制约,很多改变需要来自国外的冲击和国际社会的监督。但是《环球邮报》选择这篇课文发难,好像是找错了突破口。因为在中国小学课本中,这篇课文可能最没有政治倾向,也是少有的一篇取材西方的课文。 笔者不久前在中国正好听到关于这篇课文的争论。这篇课文的情节来自美国电影《Young Tom Edison》,说爱迪生七岁那年。妈妈得急性阑尾炎,但是房间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爱迪生找到小伙伴每人捧着大镜子把光聚在一起,使医生成功地进行阑尾炎切除手术。这种“塑造英雄人物”的手法本来以为是中国特产,没想到外国人也玩的纯熟。可是有人发现世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大概是在爱迪生40岁那年才做的,就算7岁的爱迪生是天才,可是医生不是,根本不可能做这种手术。 这个故事早就被揭出是假的,但中国教科书坚决不改。真到最近现代媒体的发达,小爱迪生才变成了“网红”。中国网友指责教科书编辑崇洋媚外,唯外国人马首为瞻,外国人说什么,自己坚信不疑还要误人子弟。有人主张中国教科书应该强调中国传统,增加更多中国的童话和历史名著的内容。这种思维好像有点义和团倾向。没想到加拿大的洋大人又横插一脚,唯恐天下不乱是不是? 现在中国的新版教材已经没有《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请问《环球邮报》,这是不是说明中国不再强化对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教育,没有政治目的了?《环球邮报》是一份在加拿大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主流报纸之一。出现这种焦点不清的文章反映了加拿大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中国在最近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这种变化在加拿大媒体上根本没有体现。媒体有意无意地创造了一个脱离实际的中国。这种妖魔化对中国的影响实际上有限,但很可能让加拿大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误判国情,搞不好自受其害。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