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科技 查看内容

不封锁了 中国实验项目首被美国携带进国际空间站

加新网CACnews.ca| 2017-6-3 19:53 |来自: 新华社

据新华社6月3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3日利用“猎鹰9”火箭发射“龙”货运飞船,第11次为国际空间站(ISS)送去宇航员补给和实验设备,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一项中国独立设计的实验——“空间环境致生物微进化规律实验载荷”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
美国东部时间3日下午5时07分(北京时间4日上午5时07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火箭从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39A发射台发射升空。飞船上携带约6000磅(约2700千克)的物资,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地球观测工具与中子星研究设备。

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SpaceX发射首次重复使用“龙”飞船 @视觉中国

据了解,此次发射任务原定于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下午5点55分(北京时间6月2号上午5点55分)进行,但后因天气情况而推迟。

这次发射任务的意义重大,因为这也标志着SpaceX首次尝试发射经过回收的“龙”货运飞船。这个特殊的“龙”飞船在2014年9月首次飞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近2500千克货物,当时是SpaceX第四次向国际空间站执行补给任务。

新华社报道称,美国航天局发言人凯瑟琳·汉布尔顿证实,由北京理工大学邓玉林教授团队独立设计的一个实验项目也搭乘“龙”飞船上天。这个项目旨在研究空间辐射及微重力环境对抗体编码基因的突变影响。

北京理工大学网站曾介绍,邓玉林教授及其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始终坚持“重视医工融合,根植生物学基础,形成特色优势,服务载人航天工程”的宗旨,聚焦于人在太空的生命健康问题。

今年4月20日,邓玉林教授和团队自主研发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搭乘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顺利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上月,邓玉林教授在该校所作的一次报告上曾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空间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微重力生物学效应研究、辐射损伤的药物防护 、航天复合环境精神行为与工效学研究 、中国空间站微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这些突破性成果。


其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成果就包括这次“空间环境致生物微进化规律实验载荷”项目利用“猎鹰9”火箭飞向国际空间站。

邓玉林教授当时表示,其研究目的在于减少航天员长期飞行出现的神经系统的功能性变化、免疫系统损伤、心理障碍等负面影响,进而为长期载人飞行健康保障以及深空生命信息探测提供理论和技术基础。

据科学网报道,2015年,邓玉林团队与负责运营国际空间站科学研究平台的私人企业NanoRacks签署合作协议,计划将其一个实验项目送上国际空间站。

时隔两年,此次合作终为国际空间站带去了首个来自中国的研究项目。

科学网此前称,美国国会曾明令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进行科学上的合作,封禁多年的中美太空合作,似乎裂开了一条缝隙。

但中科院院士顾逸东则表示,此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中美两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恩怨将就此消弭。

顾逸东当时认为,这件事情只是中国科学家通过国外公司购买了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应用资源,并非中国与NASA直接开展的科研合作项目。

还有科学家揣测,中国科研项目之所以能进入国际空间站,或与国际空间站运营遇到财政困难有关。由于国际空间站规模大,运营开支大等财政问题,国际空间站开展的由各国政府支持的科学活动也与过去设想的有所不同。

“做空间科学的人都知道,目前国内外能提供的实验条件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科学家的需求,空间搭载的机会特别少,”邓玉林曾说。

之后为自己的研究项目找到了“新平台”的邓玉林告诉《中国科学报》,“当时,我们也是抱着一种尝试的心态。”

“我们想试着为中国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找到一条出路,所以就联系了对方。”邓玉林说,“我们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未来这样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叶嘉莹逝世:叶赫氏后裔 “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文化 7 小时前

中国体操“擦边女主播”日涨粉120万 怀疑背后有策划

体育 7 小时前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