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前两天一位年轻病人找我看感冒,我发现她面色萎黄中带着苍白,头发稀疏,一副中医所说的血虚之象,就问她有没有验过血,不出所料,她说有长期的缺铁性贫血病史。 我便为她讲解了这个病的主要特点和注意事项,希望她治好感冒后要调理好身体,纠正血虚的状况。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贫血,是指体内铁质严重不足,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的贫血,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浓度降低、血清铁浓度和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亦降低。 缺铁性贫血的形成原因 铁的摄入不足 偏食、节食或素食者等都可能造成铁摄入不足;青春期、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比平时更多,需要增加补充量。 铁的吸收障碍 一般见于胃切除患者及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长期腹泻、慢性肠炎患者等。 铁质的流失 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原因。 女性最常见的原因是月经量过多,久而久之发生缺铁性贫血。其它如消化道出血、肿瘤、寄生虫病也会导致铁质的流失。 饮食或其他原因 长期大量饮茶、喝咖啡等,也可影响铁质吸收。也有一些属于原因不明的,但采用补铁或中医治疗同样有效。 中医认识贫血 中医认为“血者水谷之精也,生化于脾”,“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本病的形成多与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例如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减退,胃不能腐熟,脾不能运化,导致水谷精微不足,化血无源、出现贫血;或由于阴虚血热,或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而致长期慢性失血;或因肾虚,肾主骨,生髓、藏精,血为精所化,若肾脏虚衰,则精不能化血,而致血虚贫血。最后,少数人由于虫积体内,大量吸收人体精微导致气血亏虚。 中医可分三型进行辨证论治: 脾虚型: 患者面色萎黄或显苍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腻、脉沉细。这是由于脾胃气虚、脾虚不运、气血生化不足,血不上荣于面,见神疲乏力。治宜益气健脾,可用当归补血汤合四君子汤加减。 心脾两虚型: 常见面色苍白、倦怠乏力、头晕心悸、失眠、毛发干脱、舌质淡胖、苔薄、脉濡细。因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则劳伤心脾、脾胃气虚、化源不足,故倦怠乏力。气虚血衰、心失所养故心悸失眠。发为血之余,营血不足,故见皮毛枯萎。以益气养血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 脾肾阳虚型:病者面色萎黄或苍白、形寒肢冷、唇甲淡白、耳鸣眩晕、神疲肢软、男子阳萎、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患者脾肾阳虚、气化失常、脾主四肢、阳气虚弱、不得温煦,故形寒肢冷;肾为先天之本,生髓、藏精,精可化血,肾虚精不化血,故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甲淡白、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女子经闭。治宜温补脾肾,方选实脾饮加减。 针灸疗法:针刺脾俞、血海、足三里等穴,用补法,留针20分钟,有健脾补血的作用。 饮食注意 1、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芝麻、黑木耳、紫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大枣、核桃仁等,提倡使用铁锅炒菜,也可用桂圆、枸杞、熟地等具有补血功效的药材煲汤饮用。 2、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B12、维生素C和叶酸等。多吃粗粮杂粮食物可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和叶酸,主要来源于动物内脏等食物;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则是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补充优质蛋白,限制脂肪的摄入。例如多吃牛肉以及肝、肾等内脏,蛋、奶及豆制品等获得铁质及优质蛋白的补充。 4、忌饮浓茶和过量的咖啡。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