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 最近发生了几件具有黑色幽默色彩的歧视事件。一位具有波多黎各和中国血统的混血帅哥去温哥华Coach店,被一位亚裔店员拒之门外。因为他穿着一件看起来旧旧的T恤衫,不像是买得起Coach包的有钱人。没想到,这位帅哥竟是位不差钱的影视明星。还有,多伦多有位黑人女孩,在地铁上因向亚裔女子讨要香烟被拒,不但抢走手机,还恼羞成怒大骂她说:“滚回中国(you f*** immigrant, go back China)”。 这两件歧视事件主角一个是亚裔一个是非裔,特别是那位非裔女孩,居无定所,因犯罪案而处于假释期,如此“low”的地位哪里来的底气歧视别人?亚裔和非裔通常都是反移民和种族歧视的受害者,角色如此轻松反转,这让人感觉有点滑稽。当然,这种滑稽的感觉本身也很有问题,难道我们只能被歧视就不能歧视一下别人吗? 据说歧视别人是一种“地位自我提升”的低级手段。有的人通过歧视或者贬低别人可以取得心理平衡甚至获得“高人一等”的感觉。比如,在网上很多货真价实的美女照片下面,经常有很多评论说她们如何丑陋不堪。虽然评论者本身并不漂亮甚至很丑,但是贬低美女获得的满足感让这些人乐此不疲。农村人到了城市后瞧不起农村人,中国人到了外国后瞧不起中国人,老移民瞧不起新移民,要的就是歧视别人获得的“高尚感”。 从上而下的歧视可恨;从下而上的歧视可笑;自己被别人歧视的同时歧视别人可悲。华人历史上饱受歧视,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但是现在有的华人就是喜欢歧视别人,甚至以与种族主义者同伍为荣。有些华人参与的甚至华人主导的抗议活动确实获得了种族主义者的共鸣,也在其他族裔和群体中造成很负面的回响。这种针对其他群体的歧视已经在华人社区造成分裂。 最近,一些华人在多伦多万锦市政府门口“打起来了”。一方华人举行示威活动并发起“保卫万锦,保卫家园,我们对政府安置寻求庇护者决定说No”的请愿活动。而另方华人同情难民申请人打出针锋相对的标语。双方一度发生肢体冲突。据报导,反对安置难民的是第一代移民(父母),同情难民的是第二代移民即出生在加拿大的华人。这种“代沟”反映了华人融入加拿大社会的不同程度。有意思的是,很多第一代移民正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受益于加拿大的难民政策,其中真正符合“反难民人士”口中的难民标准的人寥寥无几。 华人对加拿大接受难民的做法有意见,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地反对或者抗议。但是将矛头对准难民的种族和宗教信仰就滑进了种族主义泥坑。有人以“爱国”为名,有人以“参政”为号,在华人圈子里大张旗鼓的传播针对其他族裔和其他宗教的歧视。将个人的犯罪扩大为族裔犯罪,将极端宗教狂热分子等同于整个宗教,有意制造恐慌情绪,好像难民“大敌当前”,不奋起“保卫”就要国破家亡了。但是,不论华人如何与种族主义者同声同气,华人仍然摆脱不了种族主义的歧视。这样在华人与其他少数族裔之间散布仇恨制造分裂,即动摇华人安身立命的包容“多元文化”的政治基础,也失去与其他少数族裔抱团取暖的机会。一有风吹草动,遭灾受苦的还是华人自己。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