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居异域他乡的海外华侨华人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从而寻找到心灵的归属感。所以我们会看到或者听到一些人说,移民后,要很努力融入进去当地的文化,这样就不至于被孤立,被排斥。 但是,经过一番纠结和挣扎,人们发现,民族文化依然是最终的精神家园,也是建立自信和安全感的源头。
近日,《赫芬顿邮报》的一名美籍华裔在推特上讲述了自己从厌恶、排斥华裔身份,到幡然醒悟,认同并开始热爱自己的华裔背景的故事。她的故事引发无数移民共鸣,获得12万转发,38万点赞。
推特用户@Kimberly Yam(金伯莉·任)是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亚洲之声的编辑,来自纽约。 
当地时间8月18日,她在社交媒体上用8条消息,描绘了一名华裔女孩如何在8岁到25岁的人生中,因自己的种族身份而自我厌弃,最终却为一部全亚裔演员的好莱坞电影而流泪的成长故事。
文字虽然简短,却戳中了很多人的内心,并在国外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Kimberly在推特上描述的成长经历也让一些人似乎看到了自己,不少华裔网友在她的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孤独故事”。
中文名字曾经也让他们感到苦恼。

更甚者埋怨父母是亚裔。
除华裔外,韩裔、泰裔、非裔以及白人网友也加入了讨论。


相信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加拿大华人,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过类似的情况。
曾经有一个加拿大华人妈妈,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讲述了自己的女儿杰西卡的故事,相信很多华人都会觉得,这个故事,既似曾相识,又让人心痛。
杰西卡是在加拿大出生后回中国国内直到6岁才来加拿大。从小在外面玩的时候,大家都会开玩笑逗她,说她是个加拿大人,杰西卡每次都大哭:“我不是加拿大人,我是中国人。”渐渐地长大些后,她似乎从一些大人们略带稀罕的眼光中读出了点什么,她开始以加拿大人而自豪起来,经常屁颠颠地逢人自我介绍:“我是加拿大人。” 但到了加拿大后,杰西卡很快发现她作为一个加拿大人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了。“妈妈我究竟是不是加拿大人啊?”有一天放学后她问我。“你在加拿大出生,又在加拿大生活,当然是加拿大人了。”“为什么玛娅说我是中国人不是加拿大人?”“哦,可能是因为你是从中国来的呀。”为了让自己更像个加拿大人,杰西卡开始向本地孩子看齐,她以前爱穿裙子和皮鞋,现在喜欢穿T恤和短裤以及运动鞋了,早餐要吃Pancake、土司、煎鸡蛋和香肠,喜欢披萨、热狗和三明治,说话神情举止越来越像个加拿大女孩。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群体的认同,我也希望她尽快融入加拿大同学中间。
但是,问题很快就来了。“妈妈以后午餐只要给我带三明治就行了,不要给我带中餐。”“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中餐,Chinese food is disgusting。”“ 这话是谁说的?”“同学说的,他们看见我的午餐就会笑我。”我的心仿佛被刺了一下,来到加拿大后我才知道我的民族自尊心真的是很强。我立刻打开电脑在网络上刷刷打上“中餐”,找到一大堆关于中国美食的信息读她听。我告诉杰西卡中餐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之一,中餐馆遍布全世界,各个国家包括加拿大人都爱吃中餐,小朋友嘲笑她是因为他们没吃过。我鼓励她向小朋友介绍她喜欢的中国食物。“不,我在家可以吃中餐,我午餐还是不要带中餐。”杰西卡固执而坚定地说。

随着英文程度的提高,杰西卡对中文书已经没有兴趣了,尤其是对写中文字更是排斥。有一天杰西卡对我宣布:“妈妈,我不是中国人,我不用学中文。”“你爸爸妈妈都是中国人,你怎么就不是中国人了?” “我喜欢加拿大,加拿大比中国好,我喜欢做加拿大人。”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不舒服啊,一年的时间,我的女儿竟变成了个小洋人,我有点不淡定了,大声呵斥她:“你是中国人的后代,你的血液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中国有你的亲人和朋友,中国是你的根,这是你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听得似懂非懂的杰西卡哇地一声大哭:“我要做加拿大人,我不要做中国人。呜呜呜……加拿大环境好,小孩子学习不累,这都是你们说的呀。呜呜呜呜……”
看来对杰西卡的中国文化教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熏陶过程。

我从国内订购了一套中国历史书,每天晚上和杰西卡一起看,看完后我们会一起讨论,还会跟加拿大的历史做比较。历史是认识一切的开端,杰西卡开始对中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精彩的历史故事也引发了她对中国的文化、地理和风土人情的兴趣。读三国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在中国地图上找寻那些著名的历史名城,杰西卡希望下次回国的时候能去这些地方看看。历史书也让她更多地了解了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著名诗人。现在再让她听唐诗宋词,她会不停地向我刨根问底打听这些诗词背后的故事。
针对她不愿意学中文的心理,我和她一起上网看冰心、徐志摩、郁达夫、林徽因等人的生平介绍,我告诉她这些诗人和作家不仅能用中文写出优美文学作品,他们还能用英文写作,所以光是英文好不稀奇,只有英文和中文好才是了不起。杰西卡对林徽因很感兴趣,她觉得她长得那么漂亮,能用中英文创作,还能用英文演话剧,又是著名建筑设计师,实在太了不起了。
现在,杰西卡还是认为她是加拿大人,有时候也会说她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加拿大人。我不知道我的努力能让中国文化在杰西卡身上保留多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她进行中国文化教育也还在探索之中。我想她以后可以讲着流利的英文,有着加拿大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但是,她必须能够和我们用中文进行交流和沟通,她要对中国这片土地和她的父母充满感恩,她要对来自中国的同胞们有发自内心的亲切感。
很多华裔父母可能都面临着孩子的身份认同问题,或许,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向文章开头的金伯莉·任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寻根之路。
此页来自:加拿大新闻网 https://cacnews.ca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