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ify analytics ecommerce
tracking

加拿大新闻网 首页 新闻 国际 查看内容

女总理带娃出席联大 这个举动吓坏日本代表

加新网CACnews.ca| 2018-9-26 18:11 |来自: 观察者网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左三)及其丈夫(左二)和女儿(左一)


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会场出现了史上最小参会者3个月大的新西兰第一宝宝,她是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Jacinda Ardern)的女儿妮维(Neve Te Aroha)。

今日美国25日报道称,阿德恩成为了历史上首位带娃上联大的女性领导人。除了女儿之外,一同出席大会的还有阿德恩的丈夫,全职奶爸 克拉克盖福德(Clarke Gayford)。盖福德发推特称,他在会场给女儿换尿布时,正巧有一位日本代表路过,被当场吓到。

妮维宝宝虽然是最小的参会者,但证件齐全。宝爸在推特上晒出了妮维的大会通行证,证件上印有妮维的照片,并标注新西兰第一宝宝。

妮维的大会通行证 克拉克盖福德推特截图

24日,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出席联合国大会曼德拉和平峰会,并发表演讲。妮维宝宝也出席了这一峰会,和老爸一起在前排聆听了阿德恩的演讲。

阿德恩的丈夫和女儿在联合国大会

奶爸盖福德透露,当在给妮维换尿布时,一位日本代表正巧进入会议室,当场被吓到。

在日本,带娃参会是不被允许的。

据NHK报道,去年11月,日本熊本市女议员绪方夕佳将7个月大的儿子带到议场开会,当场被其他议员请出。议会官员表示:按照规定,只有议员、议会工作人员和市政官员能进入会场。

除了日本之外,英国下议院也不允许议员带孩子去开会。不过,在法国、澳洲、丹麦等国家,孩子出现在议会会场是件很平常的事情。

BBC报道称,在新西兰议会,议员可以使用议会设置的儿童保育室,里面有婴儿床和玩具。新西兰议会领导层还下令开放议会游泳池,给议员们的孩子使用。

2017年3月14日,法国斯特拉斯堡,欧洲议会的瑞典女议员加特兰德(Jytte Guteland)带着婴儿出席。

2017年6月22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参议员沃特斯(Larissa Waters)带着3个月大的婴儿参加国会的会议。她一边演讲,一边喂奶,成为当时热议的话题。

沃特斯一边演讲一边喂奶

阿德恩此次带娃参会也一度成为热门热门话题。

路透社援引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对此的评论称,没有比职场母亲更能代表一个国家的人了。全球只有5%的国家首脑是女性,因此我们需要让她们变得更受欢迎。

但也有网友对大会现场换尿布,带娃操作让新西兰总理无法集中注意力等问题提出质疑。

推特网友评论截图 下同


去年10月,当时37岁的阿德恩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三位女总理,同时也成为全球最年轻的女国家领导人。

今年6月,阿德恩在奥克兰一家医院生下一名女婴,成为全球第二位在任期内生育的国家领导人。产女后,阿德恩休产假6周,于上个月早些时候返回总理岗位。


今年6月,阿德恩在奥克兰一家医院生下一名女婴

当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问道,领导新西兰和带着三个月大的女儿坐17小时飞机相比,哪个任务比较困难时,总理阿德恩笑称两者难度不分上下。

阿德恩表示,带着女儿同行是出于实际考量,希望女儿能有充足的睡眠和饮食。阿德恩说:因为在新西兰的时候,妮薇几乎都和我在一起,所以来到这里,只要她醒着,我们就会试着把她带在身边。

9月初,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为给女儿哺乳,打乱了工作日程,不得不多花8万美元(约54万元)乘专机出访,引发外界批评。对此,阿德恩表示,女儿还小,情况很特殊,但今后不会再发生这样的事。

《新西兰先驱报》22报道称,阿德恩上台后,新西兰修改了部长海外出差的规定,允许总理或部长携带保姆同行并且由纳税人为此买单。但阿德恩表示,不会让纳税人掏钱用来照看她的孩子。

阿德恩称,此次与他一起前往纽约的丈夫和女儿的费用由她个人支付。她说,一家人没有下榻在联合国总部附近,而是住在较远的公寓式酒店,因为她的女儿需要基本的厨房设施。阿德恩特别表示,住宿费用并不会比普通酒店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的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未独立核实其内容真实性,文章也不代表本网立场。如文章侵犯了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本网提供的内容,包括并不限于财经、房产类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网内容,包括并不限于健康、保健信息,亦非专业意见、医疗建议,请另行咨询专业意见。本网联系邮箱:contact@cacnews.ca

最新评论

今日推荐

全员遇难!飞机俯冲坠毁 爆成火球;波音737温哥华突发引擎火灾;客机冲出跑道

国际 5 小时前

罕见双重警报! 加拿大被高温+毒雾笼罩 这里全球空气第2差! 狂飙40℃!

加拿大 5 小时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今日焦点

旗下公众号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

Copyright © 2012-2020 CACnews.ca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