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您听说过“负能量食物”(NegativeCalorieFoods)吗?这个词最近挺时髦的。在某些人的嘴里,这种食物可神了,吃了以后不仅不会给人体增加能量储备,反而会消耗能量,越吃越减肥。在负能量食物的名单上,包括了苹果、芹菜、羽衣甘蓝、番木瓜和生菜等25种食物。 而营养专家一语中的:所谓“负能量食物”并不存在,网络上推荐的大多是一些能量较低、富含膳食纤维的植物性食物,如果还打着“负能量”的旗号大肆宣传减肥就更不靠谱了。 找不到相关学术文章 记者了解到,其实“负能量食物”的概念大约在十几年前就已出现,它并不是指所含能量小于零的食物,而是指消化时所需能量大于其本身能提供能量的食物。 食物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为人们提供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但人们在进食过程中也要消耗一些能量,如咀嚼、吞咽、消化吸收等。如果消化某种食物所消耗的能量大于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比如100克某种食物提供80千卡能量,消化这种食物却需要100千卡能量,那么,该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效应就是-20千卡,这就是“负能量食物”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看上去无懈可击,边吃边减肥的确是吸引人。不过,真的存在“负能量食物”吗? 记者通过文献检索后发现,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负能量食物”的学术文章。“负能量食物”的说法更多的只是出现在网络论坛、商业网站或者博客上。 营养学上讲不通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看似科学的论证,说起来头头是道,流传速度也很快,却经不起推敲。”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营养学专家厉曙光分析说,不同食物的能量值是有差异的。相对而言,蔬菜和水果的能量值是比较低的,如100克冬瓜提供9千卡能量,100克芹菜提供12千卡能量,100克洋葱提供45千卡能量,而不少水果含有果糖,所以能量值略高,比如100克苹果提供50千卡能量。一名成年男子一天生活,需要摄入2400千卡能量。 那么,这些能量是怎么派用场的呢?厉曙光介绍说,其中60%至65%的能量用于人体的基础代谢,像心跳、呼吸、思维、胃肠蠕动、肾脏过滤等,20%左右的能量用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学习、活动和娱乐,余下的约10%能量则满足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诸如消化、分解等。所以,不可能出现消化食物的能量超过食物本身提供能量的情况。“负能量食物”在营养学上是讲不通的。 “想减肥,还是两条路,要么减少能量的摄入,要么通过运动消耗掉能量。”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