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文章来源:加西周末微信(微信号:WestCanadaWeekly) 房市风一变,摇钱树成了吸血虫。 温哥华的房市有多冷,对于没房一族来说,不痛不痒,甚至还有些开心。而对于有房一族,以及多房一族们来说,那可是切肤之痛,是实实在在的割肉。 想必房市降温这段时间以来,每个人都多多少少听说了身边一些朋友房子卖不出去的故事。小编一位朋友,把自家独立屋价格一降再降,从二百多万,降到一百多万,结果还是脱不了手,最后只能一怒之下不卖了,继续放手里捂着,期盼有朝一日房市回暖再挂牌“报仇雪恨”。 今天,《The Province》报出几位温哥华屋主血亏的案例,他们是当今温哥华房市投资者的一个缩影。 华裔杨子敏(Zi Min Yang)在2016年的房市最高点,花$392万购入了位于温哥华Arbutus Ridge社区的一栋独立屋。 诚然,这栋屋子,又老,又丑,但贵在地段——2235 W 21st Avenue,3卧2卫,1800尺,怎么看都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杨子敏看中了这套房的升值潜力,于是拍板成交。 杨子敏的这个决定,让这栋独立屋的前任屋主,海赚$150万。这位前任屋主,也不过是在2014年买入该房,等了短短两年转手,就喜提$150万。杨子敏想,照这个势头下去,自己持有几年后,再转手赚个几百万,根本不成问题。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房市的风,转向了。 杨子敏买下房子一年后,房子的估价跌到$362万。 杨子敏想,这可能是暂时的,再等等,明年说不定就涨回去了。 然而,第二年,房子的估价跌到了$318万。 杨子敏坐不住了,决定割肉。 如今,这栋房子被杨子敏以$318万的价格挂牌,但还没有卖出去。 前任屋主花了两年,坐赚$150万;杨子敏花了两年,眼睁睁看着自己亏了$74万(约合人民币370万)。 都说买房最重要的是地段,谁知,时机不对,地段再好也白费。 然而,亏74万,可能还不是杨子敏要面临的最坏的结果。 最可怕的是,如今的房子,有价无市。即便政府估价已经几十上百万地跌,但想把房子卖出去,屋主可能必须接受比政府估价还低的价格。 下面这栋位于4213 West 14th Ave的独立屋,风景秀美,冬暖夏凉,屋主买下时也是极喜欢的。2016年,屋主出价$288万拿下。 然而,他面临的命运,和杨子敏一样。 2017年,政府估价$307万,这个涨幅,远远没有达到屋主的心理预期。 2018年,政府估价直接降到$244万,屋主已然坐如针毡。 就在近日,这栋房子被以$198万的价格卖了出去。 屋主亏了$90万,但他认为,割肉止损已经是万幸。
毕竟,这是他挂牌叫卖15个月后,才收到的Offer。 温哥华房市崛起那几年,屋主们坐在家中,日进斗金。 这样的暴利,让很多人红了眼。 Arman Memarzedeh就是其中一个。他买下位于875 Greenwood Road的房子时,前任屋主只在这屋子里住了9个月,屁股还没坐热,就从他手上赚走$52万。 Arman虽然有点心疼,但更多的是兴奋。 这17240尺的大地,3000尺的怪兽屋,现在就是他手里的摇钱树了。 Arman无数次设想过自己转手卖房的场景,可是那让自己做梦都能笑醒的场景并没有出现。 2019年,几番讨价还价后,Arman最终以$288万的价格,将爱屋亏本卖给下一任买家。 折腾了三年,$42万打了水漂,花在这栋屋子上维护的费用也白费了,Arman只后悔,自己运气太背,没能早他个五六年买房。 那么,在如今的市场中,Arman这样的房子,要花费了多少心力才能出手呢? 看看下面这位“史上最拼”卖家,就多少有数了。 4855 Collingwood Street这栋翻新的豪宅,距离孟晚舟现在居住的房子,只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散步15分钟便到。 2017年4月,有人花$260万买下了它。 近年,房市急转直下,屋主急于脱手,将卖房信息在网上发布了2569次,房价一降再将,从一开始的要价$270万,卖家一路妥协,最后以$198万成交卖出。 从入手到出手,中间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亏了$61.2万。 在投机税、空置税、海外买家税、压力测试的多重围剿下,温哥华房市疲态显露,今后的方向,依然无人能料... ... 转载请保留 |
美国 3 小时前
美国 3 小时前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