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潮热常见于更年期,常伴有出汗及心悸而出现的局部或全身燥热症状,多数女性更年期会有轻微潮热,也有更年期妇女未曾经历过潮热。有的女性仅在夜间发生潮热盗汗的现象,并无白天发作的情况。 在多数情况下,潮热多由面部或者胸部开始,蔓延至全身,有人发作时可见到面部明显潮红。发热如潮水一样有定时,多数人的体温并没有实际变化,只有皮肤短暂升温的现象,但也有部分患者可伴有实际的体温变化,每天到一定时候体温就升高。每次发作可持续20-30分钟,发作次数不定,可一周出现几次,也可一天出现几次,甚至每个小时都出现。天气和环境温度可加重潮热的发作。严重的热潮通常伴随失眠,引起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有的人感到心跳加快,感觉焦虑。 西医认为潮热是体内雌激素波动引起,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更年期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锐减、波动,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潮热、出汗。中医一般将潮热分为三类:因体内阴液不足的,每于入夜即发热盗汗,叫“阴虚潮热”;因阳气受湿邪所遏制的,可见午后发热,叫“湿温潮热”;因热邪下结于肠,致每天午后发热,称为阳明“日晡潮热”。治疗上根据虚实之分又有不同:实者为阳盛所致,如日晡潮热、谵语、腹满而硬、脉沉实有力等症,治宜泄热、通腑为主;虚者为阴虚所致,如疲劳,有两颧发赤、手足心热、盗汗等,治宜滋阴清热。更年期潮热的主要病因是:女性到七七之年,肾阴不足,天癸渐竭,素体阴虚,营阴暗耗,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故发为阴虚潮热。 中药治疗:阴虚潮热,主要症状如月经紊乱,量多或少,色红,夜间潮热盗汗多见,眠差,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肾养阴,交通心肾。选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针灸:取穴肾俞、太溪、合谷、三阴交、关元等加减配伍。 中成药:可咨询中医师选用一些中成药,例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坤宝丸、丹栀逍遥散等。 食疗:潮热汗出的患者宜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那些具有滋阴降火,生津止渴,补虚扶正功用的食物,如西瓜、苹果、百合、梨、橙、香蕉、西红柿、莲藕、银耳、莲子、甲鱼、黄豆等。也可咨询中医师选用一些如沙参、当归等药材制作药膳汤水等,例如莲子百合粥、沙参玉竹炖鸭子、甘麦大枣汤等,也有不错的功效。但注意要忌食辛辣刺激煎炸之品。 日常调理 1、注意稳定情绪,可学会自我放松和心理调节,所谓“心静自然凉”,发作时可以喝一杯凉开水缓解症状。 2、戒烟戒酒,少茶少咖啡,多食蔬菜水果、牛奶豆制品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减少高脂高糖类食物摄入。 3、有研究发现,缺乏体育锻炼、吸烟、肥胖的妇女,潮热汗出的发生率较高。 适当而规律的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体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对气温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对于减轻身体潮热等更年期症状效果明显。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