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 美国与中国15日将在白宫签署双方之间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其实彼此对这项协议都不满意,美国未能让中国根本改革经济政策以协助美国企业,美国也仍维持对3700亿元中国销美产品课征的关税。 “华尔街日报”访问北京和华府的决策官员和顾问,报导这项有限的协议是怎么达成的,并显示表面上剑拔弩张的美中关系难得一见的务实面。 去年夏天川普总统对美中激烈贸易对抗失去耐性,对他所谓中国没有履行购买美国大豆和其他农产品的承诺更是愤怒,扬言对一半中国销美产品提高关税,对另一半课征新关税。中国否认曾做这种承诺,并停止购买美国农产品反击。 美国企业执行长纷纷打电话向川普及其经济顾问警告关税战争的危险,面对香港暴乱和其他挑战的中国也担心贸易战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双方决定悬崖勒马。中国采取一些措施向美国示好,美国也在幕后讨论如何妥协。 双方谈判代表开始探讨分阶段解决问题,首先锁定川普重视的农产品采购和其他争议较少的事务。谈判在10月10日展开,可是到11月感恩节前后陷入僵局,令人担心初现端倪的协议再度夭折,结束将近两年的中美贸易战的希望也随之破灭。 为了寻求直通川普的管道,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与川普的女婿兼顾问库许纳连络,抱怨美国降低关税的幅度不够大。库许纳强调问题必须赶快解决,否则川普12月15日就会对中国销美产品课征新的关税。 面对他们认为喜怒变幻不定的川普,中国谈判代表觉得库许纳的谈话至少提供某种确定性。他们也看到机会,断定新协议不会迫使他们对经济政策做华府长久以来坚持的改变。 根据新协议,中国保证增加采购美国物资和服务,让美国公司更容易进入中国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以及结束关税威胁,让全球两大经济体有机会恢复关系。双方也同意每半年举行一次贸易和经济会谈。 美国希望剩余加于中国进口货品的关税能迫使北京继续谈判,并同意改变经济政策,否则华府可能用其他方式施压,包括限制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股票上市的能力。 但是,中国官员认为签订第二阶段协议对他们没什么好处,因为北京会被迫对经济放松控制。川普最近也表示第二阶段协议可能要到今年11月美国大选后才能达成。同时,中国政府继续策画松开中美经济密切交缠之势,并积极发展科技,以减少对美国产品的仰赖。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