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小时新闻排行
- 7天新闻排行
加新网微信(微信号:cacnewsca) 首位在星光大道拥有星星的华裔女星 1月22日,当人们打开谷歌搜寻首页,就会看到谷歌英文字样全变黑白,背景变成一名留着浏海的黑发美女图案。 Google看看,就会知道,这位有着柳叶眉、稍微凤眼的女士,其实是美国第一位华裔好莱坞影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 97年前的1月22日,默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第一次登上美国各大戏院。而这部默片的主角,正是黄柳霜。 在那个种族主义与歧视盛行的年代,黄柳霜的出现,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白人观众对华人角色的刻板印象。 在出演了《海逝》后,黄柳霜将华人之光带到了有声电影、舞台剧和电视剧等演艺领域。 1905年1月3日,黄柳霜出生于洛杉矶。她的父母都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华裔,第一代移民是祖父一辈,祖籍广东台山。 黄柳霜的父亲黄善兴(Wong Sam Sing)经营一家洗衣店。小时候,黄柳霜就经常在洗衣店附近的电影拍摄地围观。 9 岁那年,黄柳霜帮父亲跑腿送洗好的衣服,客人留给她一笔小费。她就拿着这笔小费,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电影,从此深深爱上了电影。 1900年代,那是一个 Hollywood 电影制作开端的年代,也是黄柳霜电影梦悄然发芽的年代。整个童年,她就是在省下零用钱,然后逃课去看电影中度过。 每次看完电影,黄柳霜还会在家对着镜子练习演技。从小,她就知道自己要成为一名女演员。在之后的人生中,无论她面对着多少次的茫然,这个念头从未消失。 11岁那年,她就已经为自己起好了艺名——Anna May Wong。 1919 年,机会来了。当时,Hollywood还处于默片时代,挖苦东方人的故事常常登上舞台。正好,电影《红灯笼》的剧组来到黄柳霜家所在的中国城出外景,又刚好需要一张东方脸孔来搭配剧情。 14 岁的黄柳霜毛遂自荐,作为一名临时演员出演《红灯笼》,自此踏入演员之路。 1922年,她作为主演出演了首部以特艺七彩技术拍摄的默片《海逝》,自此一炮而红。在这部片中,黄柳霜饰演中国少女“莲花”,救了在海边落水的美国人,两人因而展开一段浪漫又凄美的罗曼史。 1924年,黄柳霜在《巴格达窃贼》 出演一名蒙古女奴。全世界都为她的美貌与魅力感到惊艳,但也因为一袭蒙古女奴装,让她受到来自家庭与华人社会的批判。 当时,黄柳霜一家居住的小区居民以墨西哥人跟东欧人为主。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下成长,同时又接受美国新时代的思想洗礼,黄柳霜所面对的社会压力随着她的演艺生涯而逐渐加大。华人的身份,也使得黄柳霜在 Hollywood 时备受不公平对待。 Hollywood 对黄柳霜有着很多“看不见”的规定:不准异族之间有接吻等镜头等等。电影《鎏金电影 Motion Picture Classic》更用“中国人杀入演艺圈”这样富有歧视意味的标题报导她。 1928年,身心俱疲的黄柳霜决定搬到欧洲居住。在欧洲居住期间,黄柳霜致力于舞台剧表演。 1930年,黄柳霜受邀回到好莱坞的舞台,并主演了《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 1937年,她出演了电影《上海女儿》(Daughter of Shanghai);1942年,黄柳霜出演电影《重庆英烈》。这几部电影都是逐渐反映中国与华裔美国人的正面形象的影片。 但也是在同年,黄柳霜在华人同胞身上受到了深深的打击。
此页来自:加拿大新闻网 https://cacnews.ca
|
关注获得及时、准确、全方位的新闻消息